華文網

是的,你沒看錯!100多號農民給棉花過“生日”,居然有如此怪事

小編生活在北方的農村,幾乎每年一到正月裡,村裡的老人便開始念叨,“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二十八”。小時候小編對於這話根本不懂,相信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有經驗的農民或許能猜到,

這是關於農民預估糧食收成的諺語,但這話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1、農村的至寶—棉花

據史料記載,棉花在中國的農村有著悠久的歷史,但由於地理、氣候、種植技術等原因,使得農村棉花的產量一直不高,尤其受天氣影響最大,

一來個倒春寒,漫山遍野的棉花就要被凍死。但是棉花作為農民禦寒的重要原料,在農村用處特別大,以至於農民對棉花有種特別的感情。

2、棉花的生日—正月28

在小編的老家,每年正月28,村裡的幾百號人都會組織一次棉花祭,在我們村裡,多年來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

正月28是棉花的生日,所以到了這一天,村裡老人們在舉行棉花祭的同時,也會例行測試今年棉花的收成如何。

3、會說話的“筐”

怎麼測試呢?首先,村裡的老人們會選擇一把新作的荊條筐,爬上村裡房子最高的那家人家的房頂上,再將荊條筐高高的拋上天空,

落地後,如果筐口朝上,則說明今年棉花會大豐收,村民會在四月間大量播種棉花,如果筐口朝下,則預示著今年棉花不景氣,改種其他農作物,這就是我們村“收花不收花,但看正月二十八”的來歷。

棉花祭時,就用圖片中的荊條筐

雖然這種做法沒什麼科學依據,但是以小編多年的觀察來看,還是比較準確的,不得不佩服村裡老農民豐富的生活經驗。如果靠科學,作為靠天定收成的棉花,也無法給出科學的預判,在這時,老農民豐富的農村生活經驗就發揮價值了。

(都看到這裡了,給小編點個贊吧,點贊的人運氣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