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脫貧攻堅在臨渭》藺店鎮:“合作社+貧困戶”新模式興產業助力群眾脫貧

為了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產業脫貧中的幫扶帶動作用,進一步創新產業扶貧模式。今年,藺店鎮按照“大農業、大產業、大扶持、大扶貧”工作思路,以政府為紐帶,以專業農民合作社為載體,

把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合作社,進行產前、產中和產後技術指導,實行產銷一條龍服務,讓貧困群眾在產業脫貧路上打消後顧之憂,實現抱團致富。

張建華是藺店鎮胡佛村村民,家裡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種植的七畝葡萄,往年因為缺乏技術指導,

葡萄的收益並不高,這也成了張建華致貧的主要原因之一。

藺店鎮胡佛村村民 張建華:今年是第七年,前五年沒有搭雨棚,第六年才把雨棚搭上,雨棚搭上沒有結上果子,果子也品質差。

果子品質差是果農最擔心的致命傷,因為幾乎賣不上價錢,

而張建華的七畝葡萄加上受去年病蟲害的影響,均不同程度的出現了裂果現象,這一下子讓張建華陷入了絕境,看著辛苦作務一年的果子“全軍覆沒”,張建華心裡像打翻了五味瓶,既難過又無奈,像張建華這樣因為缺乏技術而導致果品賣不上價錢的貧困戶不在少數,缺乏技術也成為了一直制約貧困群眾致富的主要因素之一。

渭南臨渭區姐妹花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趙曼麗:過去貧困戶種葡萄的時候,

或者種西瓜甜瓜等其他農產品的時候,沒有人給他指導,只是賣肥料的、賣農藥的偶爾給他說一下應該打啥藥了,但是沒有給他做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培訓指導。

針對缺乏技術這一制約因素,

今年藺店鎮推出了“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幫扶模式,發揮鎮政府的橋樑紐帶作用,依託鎮域內多個專業合作社在管理和技術反面的優勢,針對貧困群眾實際困難建立一戶一檔,提供送技術、送管理等服務。藺店鎮的姐妹花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渭南臨渭區姐妹花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趙曼麗:入了咱合作社以後,咱合作社定期的做培訓,而且他地裡有啥問題,

隨時打電話,咱隨時派技術人員到地裡,解決貧困戶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

今年3月召開了“合作社+貧困戶”產業扶持啟動儀式後,姐妹花農民專業合作社與80余戶貧困戶簽訂了幫扶協議,絕大多數貧困戶的葡萄品質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藺店鎮胡佛村村民 張建華:跟了合作社以後沒有裂果,品質好,沒有裂果,純天然純綠色的,只要說今年銷售了,就能脫貧了。

渭南臨渭區姐妹花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趙曼麗:因為咱做的是綠色產品,比市面上的價格最低要高五毛錢到一塊錢,大概拿最低的估計的話,一斤高五毛錢,一畝地就可以增收2500元。

在藺店鎮大鐘寨村,同樣有一項產業到了豐收的季節。在藺店鎮大鐘寨村的產業示範園內,茶菊正是採摘的最佳季節。今年大鐘寨村栽植茶菊380畝,其中貧困戶共有7戶20畝,全鎮栽植茶菊132戶490畝,其中貧困戶30戶67畝,藺店鎮對貧困戶提供新引進的金絲皇菊和婺源皇菊,鎮政府給每棵菊苗補貼一到兩毛,共補貼2萬餘元,為了方便村民出售鮮菊,增加村民收入,大鐘寨村兩委會還建造了烤爐一座,方便群眾出售鮮菊,僅此一項貧困戶年淨收入可達60余萬元。

藺店鎮黨委副書記 鎮長 楊揚:在產業方面,我相信在未來,我們藺店鎮依託我們原有的龍頭葡萄產業,和我們新興發展的茶菊和金銀花兩大產業,一定會給當地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廣大貧困戶一定能帶來福祉,讓他們真正實現產業脫貧,逐步的走向小康社會。

藺店鎮胡佛村村民 張建華:跟了合作社以後沒有裂果,品質好,沒有裂果,純天然純綠色的,只要說今年銷售了,就能脫貧了。

渭南臨渭區姐妹花葡萄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趙曼麗:因為咱做的是綠色產品,比市面上的價格最低要高五毛錢到一塊錢,大概拿最低的估計的話,一斤高五毛錢,一畝地就可以增收2500元。

在藺店鎮大鐘寨村,同樣有一項產業到了豐收的季節。在藺店鎮大鐘寨村的產業示範園內,茶菊正是採摘的最佳季節。今年大鐘寨村栽植茶菊380畝,其中貧困戶共有7戶20畝,全鎮栽植茶菊132戶490畝,其中貧困戶30戶67畝,藺店鎮對貧困戶提供新引進的金絲皇菊和婺源皇菊,鎮政府給每棵菊苗補貼一到兩毛,共補貼2萬餘元,為了方便村民出售鮮菊,增加村民收入,大鐘寨村兩委會還建造了烤爐一座,方便群眾出售鮮菊,僅此一項貧困戶年淨收入可達60余萬元。

藺店鎮黨委副書記 鎮長 楊揚:在產業方面,我相信在未來,我們藺店鎮依託我們原有的龍頭葡萄產業,和我們新興發展的茶菊和金銀花兩大產業,一定會給當地老百姓,特別是我們的廣大貧困戶一定能帶來福祉,讓他們真正實現產業脫貧,逐步的走向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