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訪談|李麗英:我的管理經驗不適合推廣

採訪|王者嵩

攝影|胡元駿

訪談

李麗英生於1964年,北京人。

先後就職於北京京倫飯店、北京天橋賓館,2005年創辦北京萬柳閣小館。曾就讀於北京新中街旅遊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國民經濟管理專業,獲得北大光華MBA。

李麗英語錄

客人臨走前說,“你們家菜做得真棒”,這種感覺挺舒服的。那種成就感,和寫一篇好文章有人點贊是一樣的道理。

幹三年是比較喜歡、五年是熱愛,幹三十多年就是有點癡迷了。要讓我回頭重選,我還是選擇幹這行。

本文約4300字,請花9分鐘閱讀。

李麗英是一個矛盾的人,她大大咧咧,可從事的卻是充斥著各種瑣碎細節的餐飲業;

她經營的萬柳閣小館(以下簡稱“萬柳閣”)以經營魯菜為主,但在京城出名,憑藉的卻是北方人愛吃的早點——一根油條;

她“手指縫極松”,

只要高興,經常請餐廳員工看電影、吃大餐,但“一根牙籤都不允許她們從餐廳帶走”;

生意人天性逐利,但她情感豐富,幫助人本身就能讓她獲得很大快樂,即使有員工因為自己的操作失誤而受傷,她也不僅工資照發,還專門雇人來照料其生活起居,所以她直接說:“我的管理經驗不適合推廣。”

李麗英的官稱是“李姐”,在還沒有成為李姐之前,她只是北京京倫飯店的一名普通服務員。

一碗粥的價值

高中畢業後,李麗英考入北京新中街旅遊學院,通過定向培養,畢業後被分配到北京京倫飯店中餐廳,成為飯店的第一批服務員。京倫飯店(以下簡稱“京倫”)於1984年9月建成開業,是北京開業最早的四星級合資酒店之一,由日航國際酒店集團管理,

坐落於建國門外CBD地區。

李麗英說“京倫對我有恩”。恩,這個用詞很重,但她強調自己的確是在京倫接受到了最專業的系統的服務培訓,整個從業生涯也受益于這段時間的積澱,包括禮儀、口才的修煉,以及銷售意識、服務意識的形成。

提起初入行時的一些培訓內容,李麗英仿佛歷歷在目,邊說邊演示:“我們當初培訓站姿,永遠要求服務員的腳要邁出半步,即左腳在前、重心在前,

這樣客人招呼你時,你就能省出邁半步的時間,就細到這份上。”

經過不斷的強制灌輸,就連一句簡單的問候,都已經成為條件反射。她回到在部隊大院的家時,跟熟人打招呼,脫口而出“叔叔您好”;在宿舍午休時,鬧鈴響了,迷迷糊糊之中拿起鬧鈴就說:“喂你好,中餐廳……”

那時,京倫有什麼重要的宴會,接待工作都少不了李麗英。“因為我有服務意識。服務意識不是課本上寫的那些一二三四,而是一種感覺。”

某天李麗英當班,餐廳裡來了一位日本客人——“他皺著眉毛,雖然功能表上有日文,但點菜時很猶豫。我用英文詢問,他也不理我。我看他那個難受勁,就什麼也沒說,直接找後廚熬了一碗粥,給他端上來。後來客人讓翻譯跟我說,他今天早上胃疼,就是想來喝碗粥,暖暖胃。我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讓他特別感動。”

事後,這麼小小的一個舉動讓客人擴大到對整個京倫充滿好感,說“京倫就是家”;回到日本後,還專門為此事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報紙上。這碗粥也讓李麗英獲得世界範圍內日航系統評選的“百人微笑”第一名。

萬柳閣小館至今已經開業11年了,李麗英也是把自己多年修煉出來的服務之道應用於餐廳中。“餐飲業是勤行,我要求的也嚴,服務員比廚師還要多個‘嘴勤’、‘眼勤’,手底下服務著客人,眼睛裡還得觀察周邊的情況。哪怕地上有張紙片,你走過去也要撿起來,雖然這跟你沒關係,但這是整體的形象。”

職業女性向左,家庭婦女向右

李麗英的性格中有天生適合做餐飲的要素:勤快,熱心助人,能幹。她的餐飲生涯總體上說算是一路順風順水,但在職業選擇上也是有過幾進幾出。

李麗英在京倫結婚、生子,後因工作需要,不再擔任一線工作,1990年底選擇跳出舒適區,到天橋賓館挑戰做餐飲銷售。

這時,孩子漸長,先生的工作也很忙,李麗英又是一個精力充沛、“幹活沒命”的職業女性,她面臨兩難的抉擇:平衡家庭和職業。“其實我也沒掙什麼大錢,只是實現了自我價值。”夫妻二人深談了一次,李麗英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主婦。

很多人對此不理解,餐飲部負責人找她談話,甚至連天橋賓館的合作企業日方的老總也到家裡來勸,並且願意為她保留這個職位,一個月以後想回來上班還歡迎。

三個月後,這次辭職“失敗”了。看著別人忙忙碌碌,李麗英很失落:“我就這麼做家庭婦女了?”有次看電視,只是因為情節中與餐飲有那麼星點關係,她就被觸動了軟肋,看得淚流滿面。先生說:“你還是上班去吧,我不能這麼關著你。”

此後,先生不僅非常理解、支持李麗英的選擇,而且當她為了工作在大年三十陪餐廳員工一起過節時,還主動幫著去超市採購零食,大包小包地拎到餐廳,請員工們吃。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

李麗英也沒有回天橋賓館,而是選擇了一份朝九晚五的機關工作,生活很規律。一年之後,有位朋友找到她,說自己在華都有間餐廳快開業了,缺人,請她幫忙來看看,如果不想幹,就當請她吃了頓飯。沒想到,原本只是簡單的“看看”,可看到李麗英眼裡,就拔不出來了。“我當時就決定辭職,因為看了餐廳我就興奮,這種感情就是你控制不住地想去幹活。”

這次辭職很成功,不僅是因為獲得了家人的支持,也不僅是因為回到了李麗英熟悉的環境、氛圍中,更重要的是,從此,她開始了自己創業的歷程,完成了從服務員到銷售到管理者、創業的職業躍遷。

不過,這中間也曾經有人拉她去參與別的行業,如做美容美髮,甚至連店面都選好就差交錢了,李麗英還是打了退堂鼓。她對先生說:“認了,就這行了。”

從事餐飲業三十幾年,李麗英自嘲落下一些職業病:到外面吃飯,餐廳一忙,客人只要一喊“服務員”,她第一反應是站起來給人幹活去;吃完一個菜就開始收拾盤子,招呼服務員來清理桌面,有時等不及,自己動手給端走,同桌的人納悶“你把這桌子收拾這麼乾淨幹什麼”——她說自己這是得了強迫症。

“你不是個生意人”

萬柳閣小館位於北京龍潭湖公園東北角,於2005年8月份開業。最初,經營項目是順德毋米粥火鍋,但為了適應北方人的口味,將大米粥改為小米粥。李麗英還為此研發了在京城非常知名的油條——用啤酒發酵麵粉,不含任何添加劑,嚴格要求使用高品質沙拉油炸制,成品色澤全黃,入口酥脆綿香。考慮到周邊百姓的消費需求,餐廳又增加了炒菜,仍然是李麗英最熟悉、最懂行的魯菜,此後,又陸續有了一些家常菜。現在萬柳閣的菜牌裡,名字裡帶“李姐”字樣的菜,都是她和廚師共同研發出來的。

餐廳的生意很快就火起來了,現在七八成顧客都是回頭客,週末、節假日逛公園後來就餐的多,平時都是周邊的居民。

但不止一個朋友說她,“你不是個生意人”。

李麗英對食材嚴格把關,任何添加劑、防腐劑都不用。萬柳閣的經營面積並不大,但米麵糧油這些原料她從來不在集貿市場採購,都專門到大型的專業超市去買。有人勸她“成本越低,利潤就越大”,但她說:“利潤成本那樣降低了,但我就睡不著覺了。我這麼多年堅持原則,別人愛說什麼說什麼吧。”

有人來出錢收地溝油,她拒絕,寧願自己花錢找專業的環衛部門來清理下水道。高端酒的酒瓶不讓服務員賣,她對服務員說:“你要是缺這個錢,我給你。但是客人消費的酒,喝完一瓶直接碎掉。”

來龍潭湖玩的遊客中,有很多是附近的老年人。李麗英就在朝向公園的那扇門前放了一個大茶水壺,供人免費喝,開業12年來,從不間斷,也從不收費。她還在餐廳外面擺放了一些桌椅,陽光正好的時候,走過路過的人們都可以在這裡歇歇腳、曬曬太陽,甚至還能打撲克。桌椅壞了,修、換,都是萬柳閣自己來出錢。

老人們也是餐廳的客人,只是消費能力並不高。李姐特意推出“老年盒飯”,不貴,10塊錢,她不為賺錢,只為服務。甚至只要有老人開門進來,不點菜不消費,服務員也會給沏杯茶。現在,這些服務已經不需要再特意叮囑員工去做了,她們都知道怎麼招待遊人。

李麗英特別容易感動,用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只有看新聞聯播不哭”。前段時間,有一個社會公益活動“沉默星球”星寶美食行,參加者主要是一些自閉症兒童,主旨是“用味道打開心靈”。她非常積極地參加,跟廚師長多次試菜,研究了一個星期,“要適合這些孩子們吃,沒有湯湯汁汁,別讓他們灑一身,別有刺有骨頭,但又要好吃”。

這次公益活動提供的菜品都是萬柳閣功能表上沒有的,但經過孩子們的試吃之後,有些還保留下來了。有孩子對她說:“我給你打100分!”這讓她非常感動。“這和普通客人打100分還不一樣。我一個星期的努力沒白廢。”

李麗英雖然出身於管理嚴格的高星級酒店,但在自己的餐廳裡實行的卻是人性化管理。她覺得這些員工其實比自己有勇氣,背景離鄉到北京來打工。“等於我替這些孩子的父母照顧他們。我得對他們負責。”

李麗英給每個員工都上意外傷害險;她重視餐廳在衛生、消防方面的自查,還自己舉辦消防演習,餐廳的所有服務員都會用滅火器,附近有間餐廳出現了小火災,萬柳閣的服務員拿著滅火器直接就給滅了。這些行為都得到了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高度讚揚。她說:“我沒有多高尚,什麼為了社會,不,我就是為了自己,因為出了問題,是給自己添堵。”

人性化管理與嚴格的規章制度有時是一種矛盾,但在李姐看來卻不一定。

“對別人來說可能矛盾很大,對於我來說不大。比如服務員犯錯誤,我總覺得,她們不是故意的。比如說打碎杯子,屬於操作不當,很多餐廳是需要服務員來賠償的,我都算了。但每次開工資的時候,都是一次溝通的機會。我會對服務員說,我不罰你,不代表你沒錯。只希望這個月要是有兩個錯誤,下個月最好變成一個錯誤、沒有錯誤。你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就達到目的了。但我這種方法不適合推廣。”

“出來打工不容易,我們也有制度,但我覺得讓員工發自內心給你幹,和你拿這些條條框框板著她、為了錢給你幹,是兩種狀態。”

雖然如此,李麗英對於一些原則問題是不會放過的。比如炒菜裡如果出現一根頭髮,這肯定要嚴厲處罰,“因為這傷到我的客人了,是對客人的不尊重,這肯定不行”。這麼多年來,她做過的最嚴厲的處罰是針對菜品質量和用餐服務上出現的錯誤,且決不姑息。

李麗英在店裡待的時間比較長,看到餐廳有什麼事往往自己直接動手上。扁平化管理的好處是,“時間長了,潛移默化,我的規矩、標準,所有服務員人員都知道。捋順了之後,有問題處理一下就行了”。

她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服從第一,投訴第二。“不管出什麼事,比如經理說你開餐開錯了,你不能就把客人晾在那,跟經理掰扯‘我為什麼錯了’。你先聽她的,把活幹完了。因為我會給你說話的機會。”錯在哪?為什麼罰你?李姐會一一向服務員來解釋。而如果是自己錯了,“我當全體員工的面跟你承認錯誤。我沒有什麼老闆的架子,因為我錯了就是錯了。”

李麗英自己也承認:“我這種管理模式,有人不太認同,有人說我這不對,但我這人比較軸,我換來的是服務員心甘情願地跟我做。”

工作之余,李麗英非常熱愛文藝,她覺得最舒服的事情就是坐在陽光下,拿一本書或者Kindle,喝著咖啡……但她也說自己“八十以前不退休”。

“只要幹得動就不退,退休對我來說沒概念。現在開餐廳,成本這麼高,利潤空間已經不大了,而我仍然在做,就是因為喜歡。我守著自己的一方淨土,就挺好。”

近期熱門文章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一鍵下單新刊

▼▼▼

好消息

我們已經開通了“號內搜”“知識庫》號內搜”,輸入你關心的關鍵字(如牛肉)進行搜索,即可精准獲取歷史消息中的精彩內容。

掃掃獲取更多美味!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創刊於1980年,發行遍及海內外。

郵箱:zgpr1980@163.com

而是一種感覺。”

某天李麗英當班,餐廳裡來了一位日本客人——“他皺著眉毛,雖然功能表上有日文,但點菜時很猶豫。我用英文詢問,他也不理我。我看他那個難受勁,就什麼也沒說,直接找後廚熬了一碗粥,給他端上來。後來客人讓翻譯跟我說,他今天早上胃疼,就是想來喝碗粥,暖暖胃。我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讓他特別感動。”

事後,這麼小小的一個舉動讓客人擴大到對整個京倫充滿好感,說“京倫就是家”;回到日本後,還專門為此事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報紙上。這碗粥也讓李麗英獲得世界範圍內日航系統評選的“百人微笑”第一名。

萬柳閣小館至今已經開業11年了,李麗英也是把自己多年修煉出來的服務之道應用於餐廳中。“餐飲業是勤行,我要求的也嚴,服務員比廚師還要多個‘嘴勤’、‘眼勤’,手底下服務著客人,眼睛裡還得觀察周邊的情況。哪怕地上有張紙片,你走過去也要撿起來,雖然這跟你沒關係,但這是整體的形象。”

職業女性向左,家庭婦女向右

李麗英的性格中有天生適合做餐飲的要素:勤快,熱心助人,能幹。她的餐飲生涯總體上說算是一路順風順水,但在職業選擇上也是有過幾進幾出。

李麗英在京倫結婚、生子,後因工作需要,不再擔任一線工作,1990年底選擇跳出舒適區,到天橋賓館挑戰做餐飲銷售。

這時,孩子漸長,先生的工作也很忙,李麗英又是一個精力充沛、“幹活沒命”的職業女性,她面臨兩難的抉擇:平衡家庭和職業。“其實我也沒掙什麼大錢,只是實現了自我價值。”夫妻二人深談了一次,李麗英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主婦。

很多人對此不理解,餐飲部負責人找她談話,甚至連天橋賓館的合作企業日方的老總也到家裡來勸,並且願意為她保留這個職位,一個月以後想回來上班還歡迎。

三個月後,這次辭職“失敗”了。看著別人忙忙碌碌,李麗英很失落:“我就這麼做家庭婦女了?”有次看電視,只是因為情節中與餐飲有那麼星點關係,她就被觸動了軟肋,看得淚流滿面。先生說:“你還是上班去吧,我不能這麼關著你。”

此後,先生不僅非常理解、支持李麗英的選擇,而且當她為了工作在大年三十陪餐廳員工一起過節時,還主動幫著去超市採購零食,大包小包地拎到餐廳,請員工們吃。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

李麗英也沒有回天橋賓館,而是選擇了一份朝九晚五的機關工作,生活很規律。一年之後,有位朋友找到她,說自己在華都有間餐廳快開業了,缺人,請她幫忙來看看,如果不想幹,就當請她吃了頓飯。沒想到,原本只是簡單的“看看”,可看到李麗英眼裡,就拔不出來了。“我當時就決定辭職,因為看了餐廳我就興奮,這種感情就是你控制不住地想去幹活。”

這次辭職很成功,不僅是因為獲得了家人的支持,也不僅是因為回到了李麗英熟悉的環境、氛圍中,更重要的是,從此,她開始了自己創業的歷程,完成了從服務員到銷售到管理者、創業的職業躍遷。

不過,這中間也曾經有人拉她去參與別的行業,如做美容美髮,甚至連店面都選好就差交錢了,李麗英還是打了退堂鼓。她對先生說:“認了,就這行了。”

從事餐飲業三十幾年,李麗英自嘲落下一些職業病:到外面吃飯,餐廳一忙,客人只要一喊“服務員”,她第一反應是站起來給人幹活去;吃完一個菜就開始收拾盤子,招呼服務員來清理桌面,有時等不及,自己動手給端走,同桌的人納悶“你把這桌子收拾這麼乾淨幹什麼”——她說自己這是得了強迫症。

“你不是個生意人”

萬柳閣小館位於北京龍潭湖公園東北角,於2005年8月份開業。最初,經營項目是順德毋米粥火鍋,但為了適應北方人的口味,將大米粥改為小米粥。李麗英還為此研發了在京城非常知名的油條——用啤酒發酵麵粉,不含任何添加劑,嚴格要求使用高品質沙拉油炸制,成品色澤全黃,入口酥脆綿香。考慮到周邊百姓的消費需求,餐廳又增加了炒菜,仍然是李麗英最熟悉、最懂行的魯菜,此後,又陸續有了一些家常菜。現在萬柳閣的菜牌裡,名字裡帶“李姐”字樣的菜,都是她和廚師共同研發出來的。

餐廳的生意很快就火起來了,現在七八成顧客都是回頭客,週末、節假日逛公園後來就餐的多,平時都是周邊的居民。

但不止一個朋友說她,“你不是個生意人”。

李麗英對食材嚴格把關,任何添加劑、防腐劑都不用。萬柳閣的經營面積並不大,但米麵糧油這些原料她從來不在集貿市場採購,都專門到大型的專業超市去買。有人勸她“成本越低,利潤就越大”,但她說:“利潤成本那樣降低了,但我就睡不著覺了。我這麼多年堅持原則,別人愛說什麼說什麼吧。”

有人來出錢收地溝油,她拒絕,寧願自己花錢找專業的環衛部門來清理下水道。高端酒的酒瓶不讓服務員賣,她對服務員說:“你要是缺這個錢,我給你。但是客人消費的酒,喝完一瓶直接碎掉。”

來龍潭湖玩的遊客中,有很多是附近的老年人。李麗英就在朝向公園的那扇門前放了一個大茶水壺,供人免費喝,開業12年來,從不間斷,也從不收費。她還在餐廳外面擺放了一些桌椅,陽光正好的時候,走過路過的人們都可以在這裡歇歇腳、曬曬太陽,甚至還能打撲克。桌椅壞了,修、換,都是萬柳閣自己來出錢。

老人們也是餐廳的客人,只是消費能力並不高。李姐特意推出“老年盒飯”,不貴,10塊錢,她不為賺錢,只為服務。甚至只要有老人開門進來,不點菜不消費,服務員也會給沏杯茶。現在,這些服務已經不需要再特意叮囑員工去做了,她們都知道怎麼招待遊人。

李麗英特別容易感動,用先生的話來說就是“只有看新聞聯播不哭”。前段時間,有一個社會公益活動“沉默星球”星寶美食行,參加者主要是一些自閉症兒童,主旨是“用味道打開心靈”。她非常積極地參加,跟廚師長多次試菜,研究了一個星期,“要適合這些孩子們吃,沒有湯湯汁汁,別讓他們灑一身,別有刺有骨頭,但又要好吃”。

這次公益活動提供的菜品都是萬柳閣功能表上沒有的,但經過孩子們的試吃之後,有些還保留下來了。有孩子對她說:“我給你打100分!”這讓她非常感動。“這和普通客人打100分還不一樣。我一個星期的努力沒白廢。”

李麗英雖然出身於管理嚴格的高星級酒店,但在自己的餐廳裡實行的卻是人性化管理。她覺得這些員工其實比自己有勇氣,背景離鄉到北京來打工。“等於我替這些孩子的父母照顧他們。我得對他們負責。”

李麗英給每個員工都上意外傷害險;她重視餐廳在衛生、消防方面的自查,還自己舉辦消防演習,餐廳的所有服務員都會用滅火器,附近有間餐廳出現了小火災,萬柳閣的服務員拿著滅火器直接就給滅了。這些行為都得到了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的高度讚揚。她說:“我沒有多高尚,什麼為了社會,不,我就是為了自己,因為出了問題,是給自己添堵。”

人性化管理與嚴格的規章制度有時是一種矛盾,但在李姐看來卻不一定。

“對別人來說可能矛盾很大,對於我來說不大。比如服務員犯錯誤,我總覺得,她們不是故意的。比如說打碎杯子,屬於操作不當,很多餐廳是需要服務員來賠償的,我都算了。但每次開工資的時候,都是一次溝通的機會。我會對服務員說,我不罰你,不代表你沒錯。只希望這個月要是有兩個錯誤,下個月最好變成一個錯誤、沒有錯誤。你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就達到目的了。但我這種方法不適合推廣。”

“出來打工不容易,我們也有制度,但我覺得讓員工發自內心給你幹,和你拿這些條條框框板著她、為了錢給你幹,是兩種狀態。”

雖然如此,李麗英對於一些原則問題是不會放過的。比如炒菜裡如果出現一根頭髮,這肯定要嚴厲處罰,“因為這傷到我的客人了,是對客人的不尊重,這肯定不行”。這麼多年來,她做過的最嚴厲的處罰是針對菜品質量和用餐服務上出現的錯誤,且決不姑息。

李麗英在店裡待的時間比較長,看到餐廳有什麼事往往自己直接動手上。扁平化管理的好處是,“時間長了,潛移默化,我的規矩、標準,所有服務員人員都知道。捋順了之後,有問題處理一下就行了”。

她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服從第一,投訴第二。“不管出什麼事,比如經理說你開餐開錯了,你不能就把客人晾在那,跟經理掰扯‘我為什麼錯了’。你先聽她的,把活幹完了。因為我會給你說話的機會。”錯在哪?為什麼罰你?李姐會一一向服務員來解釋。而如果是自己錯了,“我當全體員工的面跟你承認錯誤。我沒有什麼老闆的架子,因為我錯了就是錯了。”

李麗英自己也承認:“我這種管理模式,有人不太認同,有人說我這不對,但我這人比較軸,我換來的是服務員心甘情願地跟我做。”

工作之余,李麗英非常熱愛文藝,她覺得最舒服的事情就是坐在陽光下,拿一本書或者Kindle,喝著咖啡……但她也說自己“八十以前不退休”。

“只要幹得動就不退,退休對我來說沒概念。現在開餐廳,成本這麼高,利潤空間已經不大了,而我仍然在做,就是因為喜歡。我守著自己的一方淨土,就挺好。”

近期熱門文章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一鍵下單新刊

▼▼▼

好消息

我們已經開通了“號內搜”“知識庫》號內搜”,輸入你關心的關鍵字(如牛肉)進行搜索,即可精准獲取歷史消息中的精彩內容。

掃掃獲取更多美味!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創刊於1980年,發行遍及海內外。

郵箱:zgpr198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