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5.98萬起,長安CS95會被當成炮灰嗎?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3月28日,長安汽車在春季發佈了一款重磅產品:CS95,新車售價15.98萬~22.98萬元。

單從價格上看,長安汽車的野心昭然若揭:進軍20萬區間的中高端汽車陣地。汽車作為中國的支柱產業,自主品牌的產品溢價能力一直是制約中國汽車走向世界的瓶頸,長安的這個舉動,也是我們每一個自主品牌必須也遲早要走的道路,誰能提前破局,誰就能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中佔領先機。

然而,前幾年長城H8/H9的失敗,也為自主品牌的升級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CS95的晉級之路,是否也如大家想像的那麼樂觀呢?

問題一:長安汽車的整體設計、製造能力

眾所周知,長安被人詬病的工藝水準,常常被人吐槽為“拖拉機廠”。就算這幾年有所改善,但也能難稱得上是行業的領先水準。

從CS95的產品定位上來看,

長安花的心血可謂不少。歷時六年開發的藍鯨2.0T發動機,國際大牌愛信6速自動變速箱,路虎供應商柏格華納智慧電子四驅,各項關鍵部件也都採用了國際品牌的供應商。

2.0T藍鯨發動機

但我們也知道,造車不是單純的把各項配置裝配起來就完事兒了,

造車考驗的是對整輛車的設計、調教能力。以愛信變速箱為例,用在美國車上就是費油,故障率奇高;而用在日本車上,卻正好相反:省油、省心。換句話說,即使強如大眾,前幾年也在首次使用的雙離合變速箱上吃盡苦頭,如今回想起來也讓人心有餘悸。

柏格華納四驅系統

所以從這點上說,CS95的高端配置既是優勢,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不穩定因素之一。第一次裝車使用的國產2.0T發動機,以及發動機和愛信變速箱的匹配,對柏格華納四驅系統的整體調教,都有待市場和時間的檢驗,根據對長安造車水準的疑慮,我們的悲觀猜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問題二:中大型SUV市場是紅海or藍海?

據統計,2016年1-10月,SUV增長率一枝獨秀,相比2015年增長45.6%,

與之相比的是轎車3.6%的增長率,相信不出一年,中國SUV銷量將要超過轎車,成為中國人最喜歡的車型。看了上述資料,大家可能會有疑問:SUV市場如此火爆,長安CS95不正好借勢嗎?先別著急,看看下面這個資料。

在SUV整個細分市場中,小型SUV、緊湊型SUV占比最高,分別是20.25%和50.31%,而CS95所在的中大型SUV市場,占比為10.43%,而在這塊10.43%的市場份額中,我們再來看看各大廠商對這塊市場的佈局。

首先是合資品牌。大眾集團的途觀L,斯柯達科迪亞克;本田的冠道和U-RV;別克昂科威;福特銳界等等。

豐田漢蘭達

而在自主品牌領域,傳祺月銷過萬的GS8,長城的H7L都是實力強勁。從CS95的定價分析,15.98萬~22.98萬元的售價和合資品牌的大部分低配車型會有重疊,和傳祺GS8是直接競爭對手。

傳祺GS8

那麼局面已經很明瞭了,在本不大的蛋糕內,CS95要面臨的是成名已久的各大合資品牌的中大型SUV,以及先發制人的自主品牌的中大型SUV。藍海和紅海只在一念之間,相信隨著其他廠商的迅速跟進,這塊中大型SUV市場的蛋糕將湧進來更多的競爭對手,這對CS95來說並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

問題三:消費者需求和中大型SUV的錯位

隨著去年二胎的放開,7座的中大型SUV仿佛突然就火爆了起來。當年新漢蘭達一車難求的盛況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

但隨著需求的降溫,消費者也趨於理性。與其買一輛第三排非常之緊湊的7座SUV,倒不如買一輛在空間上遠超7座SUV的MPV車型,況且在價格上MPV似乎也更有優勢。而從年齡層分析,對7座有需求的家庭大多是步入中年,對車子的第一需求就是實用性,7座SUV的雞肋效應將會越來越凸顯。

我們把消費者年齡再下探到買車主力90後。這個市場更不用說,就是緊湊級SUV佔據絕對主流。50%的市場份額只會更高,不會降低!這背後的邏輯,就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更願意挑選個性化的產品,緊湊級SUV運動、時尚、年輕化的特點更符合他們的需求。我們不妨設想,小年輕開著CS95去泡妞,那場面得是多麼得違和啊!

總結

從上述三點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等待CS95的,並非是那個預想當中躺著就能賺錢的市場環境,而是一個風起雲湧、暗藏殺機的鬥獸場。依據歷史經驗,每個主機廠都會經歷品牌升級的困局,但總也逃脫不了一個二八原則:成功突圍的永遠只能是那20%的少數者。

長安要在這個牢籠裡突圍,更加要在工藝品質、產品定位、銷售策略、消費需求等各個方面穩紮穩打,準備好持久戰的準備。畢竟和其他自主品牌相比,長安汽車產品線匱乏,技術支援和技術儲備相對弱勢的缺點,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

最後,我們也祝願國產自主品牌能在品牌升級之路上一帆風順。

而CS95所在的中大型SUV市場,占比為10.43%,而在這塊10.43%的市場份額中,我們再來看看各大廠商對這塊市場的佈局。

首先是合資品牌。大眾集團的途觀L,斯柯達科迪亞克;本田的冠道和U-RV;別克昂科威;福特銳界等等。

豐田漢蘭達

而在自主品牌領域,傳祺月銷過萬的GS8,長城的H7L都是實力強勁。從CS95的定價分析,15.98萬~22.98萬元的售價和合資品牌的大部分低配車型會有重疊,和傳祺GS8是直接競爭對手。

傳祺GS8

那麼局面已經很明瞭了,在本不大的蛋糕內,CS95要面臨的是成名已久的各大合資品牌的中大型SUV,以及先發制人的自主品牌的中大型SUV。藍海和紅海只在一念之間,相信隨著其他廠商的迅速跟進,這塊中大型SUV市場的蛋糕將湧進來更多的競爭對手,這對CS95來說並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

問題三:消費者需求和中大型SUV的錯位

隨著去年二胎的放開,7座的中大型SUV仿佛突然就火爆了起來。當年新漢蘭達一車難求的盛況想必大家還記憶猶新。

但隨著需求的降溫,消費者也趨於理性。與其買一輛第三排非常之緊湊的7座SUV,倒不如買一輛在空間上遠超7座SUV的MPV車型,況且在價格上MPV似乎也更有優勢。而從年齡層分析,對7座有需求的家庭大多是步入中年,對車子的第一需求就是實用性,7座SUV的雞肋效應將會越來越凸顯。

我們把消費者年齡再下探到買車主力90後。這個市場更不用說,就是緊湊級SUV佔據絕對主流。50%的市場份額只會更高,不會降低!這背後的邏輯,就是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更願意挑選個性化的產品,緊湊級SUV運動、時尚、年輕化的特點更符合他們的需求。我們不妨設想,小年輕開著CS95去泡妞,那場面得是多麼得違和啊!

總結

從上述三點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等待CS95的,並非是那個預想當中躺著就能賺錢的市場環境,而是一個風起雲湧、暗藏殺機的鬥獸場。依據歷史經驗,每個主機廠都會經歷品牌升級的困局,但總也逃脫不了一個二八原則:成功突圍的永遠只能是那20%的少數者。

長安要在這個牢籠裡突圍,更加要在工藝品質、產品定位、銷售策略、消費需求等各個方面穩紮穩打,準備好持久戰的準備。畢竟和其他自主品牌相比,長安汽車產品線匱乏,技術支援和技術儲備相對弱勢的缺點,是每個人都能看到的。

最後,我們也祝願國產自主品牌能在品牌升級之路上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