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遺體火化師:黃泉路上無老幼

“我們這行有個說法,叫‘黃泉路上無老幼’,不管逝者生前是誰,做過什麼,在這裡都會受到同樣的尊重。”

全文2566字,閱讀約需4分鐘

▲3月29日,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師王元元正在檢查火化設備。新京報記者 吳江 攝

火化師的工作是為遺體火化,並將火化後的骨灰交送給逝者的親屬。八寶山的火化師團隊成員大多是80後男子。在一般人看來,火化就是“燒屍體”,但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說,這可是一項十足的技術活,稍有不慎,

就會有危險。

今年,是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入“殯儀行”的第11個年頭。當年,聽說軍校畢業的兒子要到八寶山殯儀館工作,魏童母親極力反對,甚至說“還不如回家種地”。頂住來自家人的壓力,魏童一干就是10年,其間還從設備管理崗位調到火化室。

“殯葬行業的主要服務物件就是逝者,我更願意在一線崗位。”對魏童來說,這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卻因“世俗偏見”承受了太多歧視和誤解。

“每一名逝者,我們都會給予同樣的尊重,我也希望,火化師能得到人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

“家屬給予信任 我們加倍努力”

每天五六點,魏童就會來到單位。“遺體火化最忙的時間是上午,我們要在開工前檢查機器,總結前一天火化爐運轉的情況。”

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有19台套火化爐,去年北京有95000多人去世,其中在八寶山火化的有23000人左右,占了將近四分之一。這一年,

魏童和同事們平均每天火化遺體70餘具,最多的一天火化了118具。

39歲的王元元在火化室工作已有17年。王元元說,大家也許認為火化就是扔進去燒就行,其實並不簡單。整個火化分八個階段,火化師要恰到好處地通過控制火量和風量,既保證燃燒充分,又能保留潔白的骨灰,是一項十足的技術活。

遺體平均火化時間為一個半小時左右,火化完成後,遺體骸骨從火化爐中運出。

這時,火化師要將所有骨灰揀入骨灰盒。魏童介紹,與國外不同,八寶山的骨灰裝盒不是把骨灰磨成粉末,而是盡可能保全火化後骸骨的原樣,以給親人留個念想。“有的家屬需要保留一段骨頭,我們也會滿足他們。”

如此大量的火化業務,八寶山殯儀館卻從未發生過“燒錯屍、發錯灰”的事故。魏童說,每次火化前,工作人員都會驗證遺體保護棺上的二維碼,然後經兩名火化師核對遺體姓名。

雖然家屬也可以觀看“監督”火化服務,但看的人不多。“這是家屬對我們給予充分的信任,我們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魏童說。

━━━━━

“每天檢修機器 最怕發生事故”

魏童直言,幹這行最怕的,是設備出現故障。

在八寶山殯儀館的火化室,有機械傳送設備、電路設備、排氣設備,是一套複雜的體系。有時在連續火化時,爐內溫度過高,遺體進去一半傳送帶不動了,遺體保護棺就燒起來。這時,火化師們就得趕緊用手扶拖拉機那樣的搖把人工送進去。

“最怕出事故,”魏童說,像遺體燒一半燒不動了,或者火化爐外面著火了這樣的情況,業界都曾發生。“對我們來說,事故可能是萬分之一概率,但對家屬來說,逝者是大事。一旦發生事故,我們很難向逝者家屬交代。”

每天總結失誤、檢修機器性能,是避免事故發生的唯一辦法。魏童介紹,火化室是封閉的,火化師可通過一個“觀察孔”觀察火化調節室內和室外的壓力差。一般要保持火化室是“微負壓”的狀態,如果爐膛壓力大於外面,火焰就會吐出來。

對火化師來說,危險一般由遺體的隨葬品引發。王元元說,如果電池進入火化爐,會有爆炸的危險。但有時也不好阻止,只能在火化操作過程中加以防範。

“我們會提醒家屬,打火機、手機電池這些易爆品是不能進入火化室的。但有時看到逝者頭部兩側裝有帶電池的‘長明燈’,提示了也沒有用。你沒法拿出來,也不可能讓家屬帶走。”王元元說,對待這樣的遺體,火化師在遺體入爐後10至15分鐘內,是不允許到觀察孔觀察的,以免發生危險。

王元元回憶,最危險的一次,是一具遺體裡安有心臟起搏器,但家屬沒提醒火化師。起搏器裡有一個真空的晶片,燃燒時爆炸強度特別大。“當時我聽到‘嘭’地一聲後,濃煙就出來了。”王元元連忙調整爐膛壓力,才避免了一場險情。

━━━━━

“怕家人擔心 回家不聊工作”

八寶山殯儀館也會接收一些特殊原因死亡的遺體。“我們有應急處置小組,專門針對特殊遺體。”魏童說。

作為火化室的骨幹,前幾年王元元多次參加了因禽流感死亡的逝者遺體火化工作。“跟家屬接洽完後,我們就會進行整體封箱處理。”王元元說,火化師們會穿著一次性防護衣,戴著防護手套和護目鏡,給棺木整體消毒,並用透明膠帶隔絕。

一般情況下,遺體火化完後,需要工作人員用工具收集骨灰。為了減少工作人員與禽流感逝者遺體的接觸,八寶山火化室全部啟用了台車式火化機,火化機整機進爐,與遺體同時燃燒,完成火化後,台車載著骨灰出爐。

王元元告訴記者,雖然對這樣的逝者省去了瞻仰遺體和告別環節,家屬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們認為家人因為傳染病去世,八寶山還能夠接受火化業務,沒有受到歧視。

“處理特殊遺體時會不會怕受到感染?”王元元點了點頭,“當然怕,但這樣的工作必須有人做。”而面對家人的擔心,魏童笑著透露了自己的“秘訣”:“回家不聊工作”。

━━━━━

“一線火化師收入低但常遭人誤解”

“我們這行有個說法,叫‘黃泉路上無老幼’,不管逝者生前是誰,做過什麼,在這裡都會受到同樣的尊重。”但讓魏童委屈的是,因為職業原因,很多人不敢與他們交往。“前幾年來八寶山洽談業務的家屬,都不敢喝我們倒的水。”

更讓魏童難受的是面對一些人的誤解,“有些人認為,我們幹這種多數人不願意幹的工作,肯定是因為收入高,”他苦笑著說,其實一線火化師的收入並不高,一個月只有五六千元甚至更低,而火化師可以說是殯儀館內最辛苦的職業。

不過幹這行快十年了,對於人們的一些歧視和誤解,魏童也能理解,“生離死別見多了,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珍惜生活,把今天過好。”

清明寄語

我們這行有個說法,叫“黃泉路上無老幼”,不管逝者生前是誰,做過什麼,在這裡都會受到同樣的尊重。

——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

采寫/新京報記者 吳為

這時,火化師們就得趕緊用手扶拖拉機那樣的搖把人工送進去。

“最怕出事故,”魏童說,像遺體燒一半燒不動了,或者火化爐外面著火了這樣的情況,業界都曾發生。“對我們來說,事故可能是萬分之一概率,但對家屬來說,逝者是大事。一旦發生事故,我們很難向逝者家屬交代。”

每天總結失誤、檢修機器性能,是避免事故發生的唯一辦法。魏童介紹,火化室是封閉的,火化師可通過一個“觀察孔”觀察火化調節室內和室外的壓力差。一般要保持火化室是“微負壓”的狀態,如果爐膛壓力大於外面,火焰就會吐出來。

對火化師來說,危險一般由遺體的隨葬品引發。王元元說,如果電池進入火化爐,會有爆炸的危險。但有時也不好阻止,只能在火化操作過程中加以防範。

“我們會提醒家屬,打火機、手機電池這些易爆品是不能進入火化室的。但有時看到逝者頭部兩側裝有帶電池的‘長明燈’,提示了也沒有用。你沒法拿出來,也不可能讓家屬帶走。”王元元說,對待這樣的遺體,火化師在遺體入爐後10至15分鐘內,是不允許到觀察孔觀察的,以免發生危險。

王元元回憶,最危險的一次,是一具遺體裡安有心臟起搏器,但家屬沒提醒火化師。起搏器裡有一個真空的晶片,燃燒時爆炸強度特別大。“當時我聽到‘嘭’地一聲後,濃煙就出來了。”王元元連忙調整爐膛壓力,才避免了一場險情。

━━━━━

“怕家人擔心 回家不聊工作”

八寶山殯儀館也會接收一些特殊原因死亡的遺體。“我們有應急處置小組,專門針對特殊遺體。”魏童說。

作為火化室的骨幹,前幾年王元元多次參加了因禽流感死亡的逝者遺體火化工作。“跟家屬接洽完後,我們就會進行整體封箱處理。”王元元說,火化師們會穿著一次性防護衣,戴著防護手套和護目鏡,給棺木整體消毒,並用透明膠帶隔絕。

一般情況下,遺體火化完後,需要工作人員用工具收集骨灰。為了減少工作人員與禽流感逝者遺體的接觸,八寶山火化室全部啟用了台車式火化機,火化機整機進爐,與遺體同時燃燒,完成火化後,台車載著骨灰出爐。

王元元告訴記者,雖然對這樣的逝者省去了瞻仰遺體和告別環節,家屬還是比較滿意的,他們認為家人因為傳染病去世,八寶山還能夠接受火化業務,沒有受到歧視。

“處理特殊遺體時會不會怕受到感染?”王元元點了點頭,“當然怕,但這樣的工作必須有人做。”而面對家人的擔心,魏童笑著透露了自己的“秘訣”:“回家不聊工作”。

━━━━━

“一線火化師收入低但常遭人誤解”

“我們這行有個說法,叫‘黃泉路上無老幼’,不管逝者生前是誰,做過什麼,在這裡都會受到同樣的尊重。”但讓魏童委屈的是,因為職業原因,很多人不敢與他們交往。“前幾年來八寶山洽談業務的家屬,都不敢喝我們倒的水。”

更讓魏童難受的是面對一些人的誤解,“有些人認為,我們幹這種多數人不願意幹的工作,肯定是因為收入高,”他苦笑著說,其實一線火化師的收入並不高,一個月只有五六千元甚至更低,而火化師可以說是殯儀館內最辛苦的職業。

不過幹這行快十年了,對於人們的一些歧視和誤解,魏童也能理解,“生離死別見多了,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珍惜生活,把今天過好。”

清明寄語

我們這行有個說法,叫“黃泉路上無老幼”,不管逝者生前是誰,做過什麼,在這裡都會受到同樣的尊重。

——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副主任魏童

采寫/新京報記者 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