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血壓有新標準了?擦亮眼睛千萬別被騙

之前網上流傳這一個關於高血壓的「吳氏計算法」,說 65 歲以上的人正常血壓就應該是 150 / 90 毫米汞柱,是真的嗎?是假的!

在世界高血壓日的當天,

小編和你探討一下關於高血壓的那些事~

辨別高血壓的幾種症狀:

1、神經系統異常,如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煩躁、失眠、易激動等。

2、心血管系統異常,如心悸、胸悶,冠心病患者可能發作心絞痛。

3、泌尿系統異常,如夜尿增多、蛋白尿、腎功能異常,男性ED等。

4、眼底血管異常也是常見高血壓的症狀之一。

5、高血壓的症狀還表現為運動系統異常,如肢體麻木,乏力,頸背肌肉緊張、酸痛等。

6、血液系統異常,如高血壓合併腎功能損害時可出現貧血,鼻中隔部位血管存在缺陷的患者易發生鼻出血等。

高血壓患者如何正確用藥:

1、高血壓病人用藥大有學問。抗高血壓藥物有六大類,並非使血壓降得越快越低的藥物就最好。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對自己最適合、最有效、最耐受的藥物。

使用能夠降低血壓波動性的抗高血壓藥物才是最佳的。

高血壓病人應做到“寧可一頓不吃飯,也不能一次不吃藥”。認為高血壓病人沒有症狀就可以不吃藥,或者症狀一減輕就停藥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停藥會使血壓反彈,重新升高,醫生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停藥綜合症”。病人也不可擅自增加用藥劑量,因為血壓驟降會引起心肌缺血和腦血管意外。

2、高血壓患者服藥的時辰,更有說道。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並非恒定,存在著自發性的波動。夜間睡眠狀態時,血壓最低。如果白天忘了服藥,到臨睡前再補吃降壓藥,那就相當危險,特別是老年人容易誘發缺血性中風。所以,老年高血壓病人睡前忌服降壓藥。究竟什麼時間服藥合適?臨床實踐表明,上午9-11時和下午3-5時血壓最高。藥物的作用一般是在服藥後半小時出現,2-3個小時達到高峰。

因此,上午7時和下午2時吃藥較為合適。目前提倡使用長效製劑,因為它的降壓作用溫和平穩,藥效持續24小時以上。每天只需服藥一次,最好是固定在早晨起床之後。

3、高血壓治療的目標血壓,因年齡、是否有併發症而有所不同,一般老年人血壓維持在138/83毫米汞柱左右是安全的。如果你的血壓未達到目標,必須採取適當加大劑量或改換它藥、或聯合用藥等措施,以防靶器官的繼續受損。

4、服藥的劑量也有講究,尊醫囑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應從小劑量開始。當血壓恢復到正常(低於140/90毫米汞柱)以後,在醫生的認可下,劑量可緩慢減少,直到摸索出最小劑量也能控制住血壓為止。

5、定期監測血壓是儘早發現高血壓症的重要途徑。一般說來,經非同一日至少三次以上的隨機測量,血壓均大於或等於140/90毫米汞柱,即可確診為高血壓症。除繼發性高血壓外,原發性高血壓一旦確認,病人基本上都需終身接受治療、終生服藥。

高血壓患者在家如何正確測量血壓

1、選擇合適的血壓計

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壓計,氣壓錶式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亦常用。血壓計的袖帶寬度應能覆蓋上臂長度的2/3,同時袖帶長度需達上臂周徑的2/3。如果袖帶太窄則測得的血壓值偏高,袖帶太長則測得的血壓值偏低。

2、選擇合適的測壓環境

高血壓患者應在安靜、溫度適當的環境裡休息5-10分鐘,衣袖與手臂間不應過分束縛,避免在應激狀態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煙、受寒、喝咖啡後測壓。

3、選擇正確的測壓步驟

高血壓患者應取坐位,被測的上臂應裸☆禁☆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於心臟水準,上肢胳膊與身軀呈45度角,袖帶下緣與肘前間隙間距為2-3釐米,充氣至撓動脈搏動消失後再加4.0千帕(30毫米汞柱),此時為最大充氣水準。如果加壓過高會得到收縮壓過高的結果。如果充氣到達40.0千帕(300毫米汞柱)水準時,即會導致“氣囊充氣性高血壓”。然後逐漸放氣,速度為0.27千帕(2毫米汞柱)/秒,第一聽診音為收縮壓,搏動音消失時為舒張壓(舊制單位血壓讀數應精確到2毫米汞柱)。充氣壓迫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易造成血壓升高的假像。

4、選擇每天起床後(飯前)、睡覺前各一次

通過對我國正常人及高血壓患者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發現70%的人存在兩個血壓高峰和兩個低谷,即清晨6-8點為第一個血壓高峰;8點後開始下降,到中午12點至下午1點為第一個低谷;然後血壓開始上升,到下午4-6點為第二個高峰,也是全天血壓最高的時間;此後血壓下降,到淩晨1-2點為全天最低點,也就是第二個低谷;最後血壓逐漸上升,再進入次日的第一個高峰。

血壓控制得很好的患者,每週測 1~2 次,時間選在自己每日血壓較高的時候,通常是晨起時。

剛開始高血壓治療,或者剛調整過用藥物劑量者,也應每日起床後(飯前)、睡覺前各測一次,直到至少連續一周血壓都能穩定達標後,再減少頻率。

除繼發性高血壓外,原發性高血壓一旦確認,病人基本上都需終身接受治療、終生服藥。

高血壓患者在家如何正確測量血壓

1、選擇合適的血壓計

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壓計,氣壓錶式血壓計和電子血壓計亦常用。血壓計的袖帶寬度應能覆蓋上臂長度的2/3,同時袖帶長度需達上臂周徑的2/3。如果袖帶太窄則測得的血壓值偏高,袖帶太長則測得的血壓值偏低。

2、選擇合適的測壓環境

高血壓患者應在安靜、溫度適當的環境裡休息5-10分鐘,衣袖與手臂間不應過分束縛,避免在應激狀態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煙、受寒、喝咖啡後測壓。

3、選擇正確的測壓步驟

高血壓患者應取坐位,被測的上臂應裸☆禁☆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於心臟水準,上肢胳膊與身軀呈45度角,袖帶下緣與肘前間隙間距為2-3釐米,充氣至撓動脈搏動消失後再加4.0千帕(30毫米汞柱),此時為最大充氣水準。如果加壓過高會得到收縮壓過高的結果。如果充氣到達40.0千帕(300毫米汞柱)水準時,即會導致“氣囊充氣性高血壓”。然後逐漸放氣,速度為0.27千帕(2毫米汞柱)/秒,第一聽診音為收縮壓,搏動音消失時為舒張壓(舊制單位血壓讀數應精確到2毫米汞柱)。充氣壓迫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易造成血壓升高的假像。

4、選擇每天起床後(飯前)、睡覺前各一次

通過對我國正常人及高血壓患者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發現70%的人存在兩個血壓高峰和兩個低谷,即清晨6-8點為第一個血壓高峰;8點後開始下降,到中午12點至下午1點為第一個低谷;然後血壓開始上升,到下午4-6點為第二個高峰,也是全天血壓最高的時間;此後血壓下降,到淩晨1-2點為全天最低點,也就是第二個低谷;最後血壓逐漸上升,再進入次日的第一個高峰。

血壓控制得很好的患者,每週測 1~2 次,時間選在自己每日血壓較高的時候,通常是晨起時。

剛開始高血壓治療,或者剛調整過用藥物劑量者,也應每日起床後(飯前)、睡覺前各測一次,直到至少連續一周血壓都能穩定達標後,再減少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