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朝滅亡,愛新覺羅氏去了哪裡?聚居這個小村莊,世代只做一件事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1912年2月12日,紫禁城養心殿舉行了大清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次朝見儀式。

這一天,攝政王載灃和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都稱病不入朝,其中袁世凱委託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為自己的全權代表,讓其領著民政大臣趙秉鈞、陸軍大臣王士珍、海軍大臣譚學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郵傳大臣梁士詒等人去朝見。

某種意義上,在些大臣是大清王朝最後一班大臣。“太后、皇上駕到!”殿外太監高亢的通報聲響起。當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儀在寶座上坐定後,隆裕太后說道,“袁世凱為國家鞠躬盡瘁,為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為皇室爭取到如此的優待條件,也實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議和的條件,頒佈詔書,實行退位,讓袁世凱去做好善後事宜。

很快隆裕太后念完清帝退位詔書,清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宣告結束。那麼清朝滅亡後,曾經的皇族愛新覺羅氏都去了哪裡呢?在我國遼寧省撫順市轄區新賓滿族自治縣,這裡生活著一群特殊的群體,清王朝祖陵永陵的守陵人,他們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愛新覺羅氏聚居村落。

明萬曆二十六年,在現在的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下,安葬著努爾哈赤六位先祖的陵墓落成,這就是永陵。從陵墓落成的那一刻起,這裡就有一個專職守護永陵的機構,最高峰時守陵人數達到了3000多人。

筆者查閱資料後發現,當年清廷對永陵的守陵人要求非常嚴格,還專門設立了盛京三陵總管衙門、內務府衙門、關防衙門等部門,

“守陵並非簡單地看護陵寢,他們的工作非常繁雜,並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機構體系,猶如一個小社會。 ”

除了修繕陵寢和日常看護之後,守陵人一年當中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祭典和接待皇帝。日常中的守陵人各自分工,有負責養牛羊的,有負責釀酒等等,

有的守陵人甚至一輩子隻幹一件事。1911年清帝退位後,守陵人的身份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守陵人的後代依舊選擇生活在永陵附近的村長。

據統計,永陵鎮的上夾河腰站村和勝利村,這兩個村莊的守陵人後裔人數眾多,其中腰站村人口的70%都是守陵人後裔,是全國目前唯一一處愛新覺羅氏後代聚居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