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度解讀來了!“理論大咖”權威闡釋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精編版)

@幸福東台 官方微信群只剩少量席位,欲加群者請先添加小東微信號。

小東按:

10月20至22日,人民日報在十九大特別報導中開闢“深度解讀”欄目,刊發韓慶祥、陳曙光、李慎明三位理論專家的文章,對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進行深入細緻學習解讀。

東台市委市政府主辦、東台市委宣傳部負責運營的@幸福東台 官方微信(微信號:jsdtxcb)彙編如下,方便大家學習,歡迎轉發分享。

新時代: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韓慶祥(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秘書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為突出標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是黨和國家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這種極不平凡集中體現在“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十九大報告從十個方面闡釋了所解決的難題和辦成的大事。

這種極不平凡是可載入史冊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種歷史性變革基於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價值取向上,鮮明提出以人民為中心;在發展動力上,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在收入分配上,由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共用發展成果;在制度建設上,

創造性提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在社會發展水準上,由注重重點突破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協調發展;在對外開放和國際戰略上,由回應挑戰走向更加積極作為、合作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顯然,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具有開創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種影響,實際上就是歷史性影響。這種歷史性影響,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講完這五年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之後,接著強調:“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顯然,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實踐基礎和現實依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是一個發展起來且努力走向強國的歷史發展階段。

十九大報告的邏輯起點和出發點,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們要鮮明確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略,解決社會主要矛盾、時代課題、歷史使命、階段性特徵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理論層面思考如何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好理論準備,即提煉新理論、作出新概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都聚焦於回答時代課題,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什麼樣的党、怎樣建設黨”,再到“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時代課題,無不關乎中國的前途命運,關乎中國去往哪裡、走向何方。

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為在這一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意義會不斷得以豐富。

如果說十八大以前,我們主要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理論解析和理論闡釋的話,那麼,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就要進一步深入思考:怎樣理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怎樣理解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怎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課題。

馬克思說過,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對時代課題的解答,蘊含著我們黨所擔負的新時代的歷史使命,這就是通過推進“四個偉大”,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十九大報告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時刻牢記這種歷史使命。應從強起來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推進“四個偉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推進“四個偉大”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具體來說,把進行“偉大鬥爭”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使“偉大鬥爭”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把建設“偉大工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和功業更加卓越;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夢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更加彰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風采。

十九大報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理論創新,鮮明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正如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物質成果一樣,人們也創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他們只能在所處的時代中創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性實踐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內生性特質和鮮明的時代色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質上是關於發展中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的理論。這是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造性地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立論基礎。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進行思考,致力於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時代課題,實現新的歷史使命,在理論上進行新拓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征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是中國共產黨人面向未來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新征程。

新思想:

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陳曙光(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黨在理論上的最大收穫、最大成果,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理論品格、科學內涵和指導意義作了深刻、系統的闡述,標誌著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實現了與時俱進。

世情、國情、黨情呈現的新特徵、新趨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時代背景。

從世情來看,隨著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爆發,西方國家出現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等背離時代潮流的傾向,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尤其是作為其思想理論結晶的中國理論更加為世界所矚目。

從國情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些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對党的創新理論提出了新期待。

從黨情來看,党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同時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黨內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經受住“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迫切需要党的創新理論指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党成功應對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理論結晶。

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方位,向我們黨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內容豐富、博大精深,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領域,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党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構成一個邏輯嚴密的有機整體,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羅盤和實踐指南。

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党的理論創新的優良傳統和科學品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其他理論成果雖然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致力於解答不同的時代課題,但都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都站在相同的政治立場上,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理論精髓、理論品質和價值理想,是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譜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進入21世紀,世界和中國的發展環境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像,與先前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和戰略定力,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說了很多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基本遵循,是中國共產黨人新時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離開科學理論的指引。

過去的五年,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最重要、最關鍵的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就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

面向未來,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沒有別的什麼思想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解決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在當代中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新征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李慎明(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是由一系列接續推進的新征程書寫的。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戰略謀劃,這是一段將永載史冊的壯麗征程。

1

新征程指向新目標,新目標引領新征程。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目標,是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應地,新征程也分為接力奮進的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新征程之“新”,體現為戰略目標實現的時間節點提前,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之“新”,還體現為戰略目標內涵的豐富拓展,如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2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承載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夙願和夢想。

1894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創建革命團體興中會時首提“振興中華”。

1940年,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一切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

1990年,鄧小平同志在談話中表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代化,著眼於振興中華民族。1997年,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中華民族實現全面振興”的奮鬥目標。2007年,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多次講話中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們党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十九大報告描繪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不僅是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的繼承,更豐富、發展和創新了這一偉大夢想的內涵。

3

96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

自成立之日起,我們党領導人民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又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我們黨還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這些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最直接、最現實的依據。

4

船行大海,離不開燈塔的引航;偉大征程,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南。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党治國治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主要體現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摘編自《人民日報》

本期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峰 編輯丨小馬

即提煉新理論、作出新概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都聚焦於回答時代課題,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什麼樣的党、怎樣建設黨”,再到“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些時代課題,無不關乎中國的前途命運,關乎中國去往哪裡、走向何方。

十九大報告指出,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變化和我國各項事業發展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這就是必須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地審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為在這一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和意義會不斷得以豐富。

如果說十八大以前,我們主要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理論解析和理論闡釋的話,那麼,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就要進一步深入思考:怎樣理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怎樣理解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怎樣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課題。

馬克思說過,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對時代課題的解答,蘊含著我們黨所擔負的新時代的歷史使命,這就是通過推進“四個偉大”,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十九大報告要求中國共產黨人時刻牢記這種歷史使命。應從強起來的新的歷史方位和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刻理解和把握推進“四個偉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把推進“四個偉大”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具體來說,把進行“偉大鬥爭”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使“偉大鬥爭”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把建設“偉大工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把中國共產黨建設成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就和功業更加卓越;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夢想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更加彰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風采。

十九大報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理論創新,鮮明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理論成果。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正如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物質成果一樣,人們也創造自己的思想成果,但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他們只能在所處的時代中創造。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性實踐中生成的,具有典型的內生性特質和鮮明的時代色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本質上是關於發展中大國成為強國即實現強起來的理論。這是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造性地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飛躍的立論基礎。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進行思考,致力於解決社會主要矛盾,解答新的時代課題,實現新的歷史使命,在理論上進行新拓展,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這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征程,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是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是中國共產黨人面向未來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新征程。

新思想:

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境界

陳曙光(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黨在理論上的最大收穫、最大成果,是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理論品格、科學內涵和指導意義作了深刻、系統的闡述,標誌著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實現了與時俱進。

世情、國情、黨情呈現的新特徵、新趨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時代背景。

從世情來看,隨著中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爆發,西方國家出現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等背離時代潮流的傾向,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尤其是作為其思想理論結晶的中國理論更加為世界所矚目。

從國情來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些關係全域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對党的創新理論提出了新期待。

從黨情來看,党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和最大優勢,同時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複雜的、嚴峻的,黨內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經受住“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迫切需要党的創新理論指導。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党成功應對當今時代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的理論結晶。

新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方位,向我們黨提出了一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內容豐富、博大精深,貫通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領域,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党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構成一個邏輯嚴密的有機整體,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羅盤和實踐指南。

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党的理論創新的優良傳統和科學品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其他理論成果雖然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致力於解答不同的時代課題,但都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都站在相同的政治立場上,具有相同的理論基礎、理論精髓、理論品質和價值理想,是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譜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譜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進入21世紀,世界和中國的發展環境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像,與先前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問題導向和戰略定力,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說了很多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基本遵循,是中國共產黨人新時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離開科學理論的指引。

過去的五年,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取得這些歷史性成就,最重要、最關鍵的就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就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導。

面向未來,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而沒有別的什麼思想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解決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在當代中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是真正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

新征程: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李慎明(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是由一系列接續推進的新征程書寫的。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濃墨重彩地描繪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戰略謀劃,這是一段將永載史冊的壯麗征程。

1

新征程指向新目標,新目標引領新征程。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目標,是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應地,新征程也分為接力奮進的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新征程之“新”,體現為戰略目標實現的時間節點提前,即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之“新”,還體現為戰略目標內涵的豐富拓展,如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2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承載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夙願和夢想。

1894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在創建革命團體興中會時首提“振興中華”。

1940年,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一切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

1990年,鄧小平同志在談話中表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集中力量搞四個現代化,著眼於振興中華民族。1997年,江澤民同志在十五大報告中提出了“中華民族實現全面振興”的奮鬥目標。2007年,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多次講話中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們党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十九大報告描繪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不僅是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的繼承,更豐富、發展和創新了這一偉大夢想的內涵。

3

96年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雄厚的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

自成立之日起,我們党領導人民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又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我們黨還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這些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最直接、最現實的依據。

4

船行大海,離不開燈塔的引航;偉大征程,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南。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党治國治軍,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主要體現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摘編自《人民日報》

本期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峰 編輯丨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