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育資訊」杭州市中小學生“我心中的橋”模型設計與製作大賽近日舉行

為了弘揚茅以升的愛國敬業精神和求實創新的科學精神,

積極投身“生活品質之城”的建設,在錢塘江大橋通車80周年之際,2017年杭州市中小學生科技節組委會組織開展了以“我心中的橋”為主題的橋樑模型設計與製作大賽——紀念“錢江大橋”通車80周年科普創新活動。

本次活動以2-3人的學生團隊為單位參賽,學生團隊結合主題“我心中的橋”設計和製作一個紙橋模型。橋的製作材料可以是各種類型的紙(其他材料不能使用),橋的大小比例、類型不限,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發揮創意,呈現出他們“心中的橋”。前期準備中,各參賽隊已經完成了橋樑的設計,

初選後來自杭州市各區縣的50支參賽隊於10月20日上午在杭州市青少年發展中心進行了紙橋的現場製作,吸引了無數的眼球。

這些形式各異的橋包涵著杭州各個學校的“小設計師”們對橋樑設計的無限創想,有的將橋設計成鋼索與橋構成一個“HANGZHOU”字樣,體現人文和諧;有的橋上設有玻璃罩的“觀潮通道”,既讓人們能清晰地看到江潮景觀還確保了觀潮安全;有的橋能根據通航船隻的高度調整橋樑高度,

提高了橋樑的實用性;有的在錢塘江上設計了多層多功能橋樑,設置了人行道、機動車道和列車道;還有的橋吸收了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環等特徵,豐富了橋體的文化內涵……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手裡也有一千座“我心中的橋”。看著同學們用稚嫩的雙手創作出的一座座屬於他們心中獨一無二的橋樑時,現場的評委及觀眾都發出了由衷的讚歎。

背景閱讀

橋,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橋是架在水面或空中以便行人、車輛通行的建築物”。從一千四百年前隋朝的趙州橋到八十年前建造的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橋的形態與功能瞬息萬變。

2017年9月26日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的日子,錢塘江大橋是以茅以升為首的我國現代橋樑工程先驅者在錢塘江上建成的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大橋,是中國橋樑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我國橋樑工程師的搖籃。這些我國橋樑工程界的先驅們在錢塘江大橋建設中所顯示出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敢為人先的科技創新精神,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永遠是鼓舞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不懈奮鬥的寶貴精神財富。

橋,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橋是架在水面或空中以便行人、車輛通行的建築物”。從一千四百年前隋朝的趙州橋到八十年前建造的我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橋的形態與功能瞬息萬變。

2017年9月26日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80周年的日子,錢塘江大橋是以茅以升為首的我國現代橋樑工程先驅者在錢塘江上建成的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大橋,是中國橋樑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也是我國橋樑工程師的搖籃。這些我國橋樑工程界的先驅們在錢塘江大橋建設中所顯示出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敢為人先的科技創新精神,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永遠是鼓舞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不懈奮鬥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