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蓓好聽」在撫州的秋冬,有一種記憶叫“煨紅薯”

(配音:撫州市全媒體中心 洪蓓)

撫州的小夥伴們,

尤其是在農村長大的,

大家對紅薯,再熟悉不過了!

在我們逝去的時光裡 ,

紅薯或許已成為一個特殊的符號,

它獨特的魔力,

能讓你瞬間回到童年

……

如今,生活在城裡,到了每年的秋天,每次進入菜市場買菜,看見農人在地攤上擺著一堆紅薯叫賣時,我就想起了自己年少的時代,在農村老家煨紅薯的時光。

年少的年代,我生活在農村。我家和村裡其他農家一樣,除了長期種植大面積的水稻外,

還栽種了小面積的紅薯,做為家裡的口糧補充。

那時節,把紅薯挖回來以後,為了防止受潮腐爛,家裡人就陸陸續續地把紅薯,埋進灶屋內的糠頭圍子裡。紅薯放入糠頭圍子裡,埋藏紅薯的大都是用風車車谷之時,車出來的癟穀殼子。當然在糠頭圍子裡也還有用鋸木灰刨木花掩埋紅薯的。紅薯埋在糠頭圍子裡,乾燥,不受潮,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會爛掉,不會產生樟木味。

不管是當年的秋冬季節,還是第二年春上糧食青黃不濟的時候,我們一家人,時不時地都要從糠頭圍子裡摳出幾隻紅薯,放進灶肚裡,或者用鋸木灰和癟穀殼子燃燒的烤火缽子裡煨熟。紅薯煨熟以後,用火鉗夾出來,剝去皮開始吃時,那個香味呀,

真叫人垂涎欲滴,讒蟲直湧。

煨紅薯,需要一定的技術。用的火太大了,會把紅薯燒成火渣;用火太小了,紅薯又會煨不熟;煨紅薯的火不均勻,紅薯就會一半生一半熟。

我小的時候,經常跟著父母親一起煨紅薯,掌握了一些煨紅薯的基本要領,學會了煨紅薯的一些經驗。要想把紅薯煨好,可以把紅薯洗淨,再用幾張浸濕的乾淨紙張,將紅薯包緊包好,埋進火灰中煨熟。這樣,煨熟以後的紅薯,既乾淨,又熟得香甜。值得注意的是,在煨紅薯的過程中,切切不要經常用火鉗撥動被煨在火灰中的紅薯和火灰。

老百姓中流傳著一句口頭禪,那就是“人搬窮,火搬熄”。如果在煨紅薯的時候,沒有到一定的時間,將煨的紅薯撥出來看來看去,將煨紅薯的火灰撥來撥去,火灰就被盤熄,紅薯就會煨不熟。倘若煨出那種半生不熟的紅薯,是最難吃的。

那個時候,年少的我,還有一宗,總是覺得有些奇怪:灶屋內埋藏紅薯的糠頭圍子裡,好像每年藏進去的紅薯摳不盡似的,最後幾次摳紅薯出來煨的時候,都覺得像是已經摳盡了似的,但以後幾次去摳,又總是能夠摳出幾個紅薯來。這真是生活的一種韻味。

那個時候,年少的我,還有一宗,總是覺得有些奇怪:灶屋內埋藏紅薯的糠頭圍子裡,好像每年藏進去的紅薯摳不盡似的,最後幾次摳紅薯出來煨的時候,都覺得像是已經摳盡了似的,但以後幾次去摳,又總是能夠摳出幾個紅薯來。這真是生活的一種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