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唐」你知道享譽中外的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在哪裡嗎?

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這個我們可以從製作唐三彩高超的技藝中可見一斑。

唐三彩以造型生動、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因此又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其實,“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陶器的總稱,因為那時候大多數陶器都用了黃、綠、白三種顏色,所以有了“三彩”之名,其實唐朝的陶器還會用到藍、赭、紫、黑等顏色。唐朝這種燒制陶器的技術是在漢代低溫鉛釉陶工藝的基礎上,

對含有有色金屬元素的各種原料有了新的認識而製作成功的。而且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收了唐朝的風格特點,最終才形成了極具藝術價值的唐三彩。

唐三彩

唐朝經歷過貞觀之治後,國力日漸強盛,人們的生活水準也在穩步提高。

不過,這同時也讓一些官員滋生出腐敗的作風,厚葬之風逐漸盛行起來,唐三彩就作為一種冥器,被很多富有之人當做陪葬品放入墓穴中。到了後來,甚至官府都有了明文規定,不同級別的官員應該隨葬多少件唐三彩,不過這些規定並不能滿足那些達官顯貴,他們陪葬的唐三彩的數量要遠遠多於規定。官員中流行這樣的風氣,最終也導致民間風氣發生改變,
普通百姓也紛紛效仿。所以,那時唐三彩能夠在中原地區快速的發展和興起。

唐三彩陪葬品

既然唐三彩擁有如此高的藝術價值,它的製作過程也必然不簡單。唐朝的工匠們在製作唐三彩的時候,要先將開採到的合適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

用模具做成胎放入窯中進行燒制。唐三彩的燒制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需要過火兩次。從原料上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的,在窯內經過1000到1100攝氏度的素燒,然後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製好的各種釉料入窯釉燒,此時的溫度要維持在850到950攝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過煆燒後就會出現各種色彩。

1905年隴海鐵路洛陽段修築期間,

在洛陽北邙山發現一批唐代墓葬,唐三彩也第一次出現在現代人眼前。根據後來的考古發現,唐三彩主要分佈在長安和洛陽兩地,長安的稱之為西窯,洛陽的稱之為東窯。

作為唐朝最具代表性的工藝品,唐三彩盛行了整個唐朝,到了現代,依然驚豔了世人。

(全文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