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真的選對offer了嗎?

最近是校招旺季,各大企業的招聘攻勢一波接一波,

很多同學都陸續收到了offer(錄用通知書)。

面對來之不易的offer,究竟該如何進行選擇、取捨,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畢竟是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大家都怕選錯。

小棗君的微信和知乎裡,都是各種糾結於offer選擇的問題。

我從這些問題裡面挑選一些比較典型的,結合我個人的工作經驗和觀察,提出我的看法和建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民營企業?國營企業?

在選擇單位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進體制內?相信不少同學就考慮過這個問題。

如果你去找一個在國企或事業單位工作的前輩諮詢建議,你一定會得到這樣的回答:

“千萬別來,勾心鬥角,人情世故太複雜”

“外人以為收入高,其實工資低得要死”

“都是人浮於事,浪費生命,一點前途都沒有”

“看關係看背景看靠山的,沒有的話就是混吃等死”

也會有這樣的回答:

“挺好的,工作穩定,加班也不多”

“工作壓力不大,

沒那麼辛苦”

“工資雖然不高,福利還是不錯的”

眾說紛紜,更加讓人糾結。

對於這個問題,不管別人是怎麼想的,小棗君的個人建議是——堅決不去。

選擇工作單位的一個重要參考點,就是這個單位的“目標導向”。

企業的經營目的,說白了,就是利潤。

對於民營企業來說,最高負責人是老闆,對於上市公司,是董事會。

老闆或董事會需要利潤,那自上而下的各級管理人員,也是以利潤為導向,

為公司營收服務。對員工來說,發揮自己的業務能力,把本職工作做好,為團隊服務,也是為利潤服務。這是非常純粹的關係。

國企表面上是以利潤為導向,但眾所周知,實際並非如此。

如果不以利潤為導向,就不會以使用者為導向,不會以業務能力和服務滿意度為導向。

員工的業務能力重要性就會下降。員工的關注重點,從讓客戶滿意,變成讓領導滿意。

說白了,你的收益取決於“關係經營”、“站隊”、“溜鬚拍馬”。

這樣的價值觀,是不可能造就成功企業的。“辦公室政治”玩得再好,也帶不來外部利潤,只會增加內部損耗。

即使你的企業文化、價值觀說得再動聽,都是屁話。你會發現,“口號”、“標語”貼得越多的企業,越不把它當回事。

對於國企來說,如果沒有壟斷優勢(壟斷資源或壟斷經營權),是絕對不可能在競爭中贏過民營企業的。

通信行業的壟斷優勢並沒有能源行業那麼明顯,

所以通信行業的國企日子並不好過。而且,以目前的經濟形勢,日子會越來越不好過。

華為是民營企業,中興是國有民營,大唐、普天都是央企,大家對比看看就知道了。三大運營商的情況,大家也心知肚明。不看過程和結果的所謂自信就是自欺欺人。

以後競爭會更加激烈,個人能力會更加重要。在強悍的個人能力面前,平臺價值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沒有任何一個平臺會養能力弱的人,如果哪個平臺養了,哪個平臺就是死。

此外,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願意在一個勾心鬥角、溜鬚拍馬的環境下工作。心會很累,鬥志會被磨滅,銳氣也會消失,而這些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靠關係和站隊混飯吃,看上去事半功倍,實際上風險越來越大,你看看隔三差五被拉下馬的那些領導,就知道了。

所以,小棗君建議大家,眼光一定要放長遠,千萬不要因為選擇一些短期的、表面的安逸,而耽誤了自己整個人生。如果是作為跳板,或者是短期過渡,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千萬不能抱有追求穩定的想法,總希望待在舒適區,否則只能是“溫水煮青蛙”。·

大公司?小公司?

應屆生到底是應該去大公司?還是應該去小公司?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以前,根本就不是問題。但是現在情況有所不同,國家鼓勵創業創新,現在社會上的創業企業非常多。

很多小公司小團隊也做得挺好,看上去都是潛力股,待遇也會給的不錯。如果能進去,貌似前景也很不錯。

但是,小棗君的意見是——儘量進大公司。

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大公司=好學校,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大公司能夠提供更加系統更加完善的培訓,有利於快速成長,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大公司各項流程和制度更加規範,團隊運作和管理也更加規範,工作內容也有標準化的要求。這些對於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非常有幫助。習慣和方法會對你的一生造成影響,相當於是你的基礎。

再者,公司就是平臺,在你還是菜鳥的時候,平臺的大小對你來說就是重要的。去大公司大平臺鍛煉幾年,然後再跳槽,會容易很多,選擇餘地會更大。大公司也意味著行業的地位更高,你對行業的瞭解會更加全面,接觸到資源也會更多,對你將來在行業的長遠發展會更有幫助。

小公司雖然有牛逼的,但畢竟是少數,押中的概率不會高。小公司的人員流動也很頻繁,團隊不太穩定。如果剛開始工作就頻繁更換工作單位和職位,對個人發展極其不利。即使你喜歡小團隊,喜歡從頭做起,等你在大公司鍛煉兩三年之後再去也不遲。

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回家?

關於地域選擇方面,很多同學都想去大城市發展,畢竟薪資待遇更高,機會也更多,但是糾結于高昂的房價。

瘋狂上漲的房價是無法回避的殘酷現實。就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價而言,確實是讓畢業生們望而卻步。

以深圳為例,如果按房價5W每平方來算(好地段就別想了),畢業生月收入15K,如果買個小戶型90平方,即使不算利息,不吃不喝也要25年。確實是太兇殘、太絕望了。

即便如此,小棗君的建議是,如果一線城市(中國只有四個城市算得上是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有待遇好的大公司offer,作為畢業生來說,還是應該優先考慮。

公司和職位的因素拋開不說,一線城市的法制環境、商業氛圍、資源優勢(教育、醫療)、行業規模、職業素養都是無法比擬的。

如果一線城市實在沒有合適的機會,那就退而求其次,考慮二線城市,例如杭州、南京、武漢、天津等。西部地區的話,成都、西安也還是不錯的選項。現在很多企業因為用人成本的原因,也在把重心往二線城市遷移。

再其次,考慮一線城市周邊的大都市圈,長三角範圍或珠三角範圍。

很多同學畢業後總想著回家近,或者乾脆回老家省會城市。其實我個人是不贊同的(除非家庭特殊原因)。年輕,就應該走得越遠越好,從來沒有往回走的道理。

不僅要努力去一線城市,如果有機會去海外,更應該爭取去。

總之,到行業最中心的地方去,認識行業最牛逼的人,增長見識和閱歷,積累能力和經驗,提升整個人的層次高度。

對於房價,如果買不起,乾脆先不去管它。現在的城市生活,除了房價之外,其實生活成本並不高。將來,人們在不同城市的流動會更加頻繁,從一個城市換到另一個城市工作生活,也會是常見的事情。買房並不是為了定居,在這幾年,房子的增值意義更大一些。如果有購房需求,在一線城市買不起,就在周邊城市買,在二線城市買。買房的原則:只買增值潛力大的,不買貴的。

儘快提升自己的價值和收入,讓自己增值,才是王道。

技術崗?市場崗?

到底是該從技術做起,還是直接從事市場類銷售類崗位?

以前小棗君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提到過這個話題。

如果做技術,那麼只有技術水準排名在前10%的人才有前途。否則,遲早都是要脫離技術的。

做技術,就是和“物”打交道。做市場、做銷售,都是和“人”打交道。小棗君的個人看法是,後者的能力比前者更重要。

如果你做技術,請務必讓自己做到最牛逼。

最後的話

好了,以上就是小棗君關於offer選擇的一些建議。

總而言之,大家在選擇offer的時候,不要斤斤計較那些眼前的薪資待遇或福利,應該首先關注長遠發展,關注這個職位是否能提供給你鍛煉的機會,是否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否能讓你的個人價值迅速提升。

選擇是服務於規劃的。現在越來越少提“職業規劃”,更多的是說“能力規劃”。你究竟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具備哪些方面的才能,這才是你工作後甚至伴隨你一生的問題。

另外,選擇offer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小棗君在本文中的看法和建議,僅代表我個人的想法,不一定對,也不一定適合你。還是那句老話,自己的路自己選,不能人云亦云。

最後,祝大家都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offer!

(全文完)

如果哪個平臺養了,哪個平臺就是死。

此外,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願意在一個勾心鬥角、溜鬚拍馬的環境下工作。心會很累,鬥志會被磨滅,銳氣也會消失,而這些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靠關係和站隊混飯吃,看上去事半功倍,實際上風險越來越大,你看看隔三差五被拉下馬的那些領導,就知道了。

所以,小棗君建議大家,眼光一定要放長遠,千萬不要因為選擇一些短期的、表面的安逸,而耽誤了自己整個人生。如果是作為跳板,或者是短期過渡,當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千萬不能抱有追求穩定的想法,總希望待在舒適區,否則只能是“溫水煮青蛙”。·

大公司?小公司?

應屆生到底是應該去大公司?還是應該去小公司?

這個問題要是放在以前,根本就不是問題。但是現在情況有所不同,國家鼓勵創業創新,現在社會上的創業企業非常多。

很多小公司小團隊也做得挺好,看上去都是潛力股,待遇也會給的不錯。如果能進去,貌似前景也很不錯。

但是,小棗君的意見是——儘量進大公司。

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大公司=好學校,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大公司能夠提供更加系統更加完善的培訓,有利於快速成長,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大公司各項流程和制度更加規範,團隊運作和管理也更加規範,工作內容也有標準化的要求。這些對於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非常有幫助。習慣和方法會對你的一生造成影響,相當於是你的基礎。

再者,公司就是平臺,在你還是菜鳥的時候,平臺的大小對你來說就是重要的。去大公司大平臺鍛煉幾年,然後再跳槽,會容易很多,選擇餘地會更大。大公司也意味著行業的地位更高,你對行業的瞭解會更加全面,接觸到資源也會更多,對你將來在行業的長遠發展會更有幫助。

小公司雖然有牛逼的,但畢竟是少數,押中的概率不會高。小公司的人員流動也很頻繁,團隊不太穩定。如果剛開始工作就頻繁更換工作單位和職位,對個人發展極其不利。即使你喜歡小團隊,喜歡從頭做起,等你在大公司鍛煉兩三年之後再去也不遲。

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回家?

關於地域選擇方面,很多同學都想去大城市發展,畢竟薪資待遇更高,機會也更多,但是糾結于高昂的房價。

瘋狂上漲的房價是無法回避的殘酷現實。就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價而言,確實是讓畢業生們望而卻步。

以深圳為例,如果按房價5W每平方來算(好地段就別想了),畢業生月收入15K,如果買個小戶型90平方,即使不算利息,不吃不喝也要25年。確實是太兇殘、太絕望了。

即便如此,小棗君的建議是,如果一線城市(中國只有四個城市算得上是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有待遇好的大公司offer,作為畢業生來說,還是應該優先考慮。

公司和職位的因素拋開不說,一線城市的法制環境、商業氛圍、資源優勢(教育、醫療)、行業規模、職業素養都是無法比擬的。

如果一線城市實在沒有合適的機會,那就退而求其次,考慮二線城市,例如杭州、南京、武漢、天津等。西部地區的話,成都、西安也還是不錯的選項。現在很多企業因為用人成本的原因,也在把重心往二線城市遷移。

再其次,考慮一線城市周邊的大都市圈,長三角範圍或珠三角範圍。

很多同學畢業後總想著回家近,或者乾脆回老家省會城市。其實我個人是不贊同的(除非家庭特殊原因)。年輕,就應該走得越遠越好,從來沒有往回走的道理。

不僅要努力去一線城市,如果有機會去海外,更應該爭取去。

總之,到行業最中心的地方去,認識行業最牛逼的人,增長見識和閱歷,積累能力和經驗,提升整個人的層次高度。

對於房價,如果買不起,乾脆先不去管它。現在的城市生活,除了房價之外,其實生活成本並不高。將來,人們在不同城市的流動會更加頻繁,從一個城市換到另一個城市工作生活,也會是常見的事情。買房並不是為了定居,在這幾年,房子的增值意義更大一些。如果有購房需求,在一線城市買不起,就在周邊城市買,在二線城市買。買房的原則:只買增值潛力大的,不買貴的。

儘快提升自己的價值和收入,讓自己增值,才是王道。

技術崗?市場崗?

到底是該從技術做起,還是直接從事市場類銷售類崗位?

以前小棗君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提到過這個話題。

如果做技術,那麼只有技術水準排名在前10%的人才有前途。否則,遲早都是要脫離技術的。

做技術,就是和“物”打交道。做市場、做銷售,都是和“人”打交道。小棗君的個人看法是,後者的能力比前者更重要。

如果你做技術,請務必讓自己做到最牛逼。

最後的話

好了,以上就是小棗君關於offer選擇的一些建議。

總而言之,大家在選擇offer的時候,不要斤斤計較那些眼前的薪資待遇或福利,應該首先關注長遠發展,關注這個職位是否能提供給你鍛煉的機會,是否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是否能讓你的個人價值迅速提升。

選擇是服務於規劃的。現在越來越少提“職業規劃”,更多的是說“能力規劃”。你究竟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具備哪些方面的才能,這才是你工作後甚至伴隨你一生的問題。

另外,選擇offer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小棗君在本文中的看法和建議,僅代表我個人的想法,不一定對,也不一定適合你。還是那句老話,自己的路自己選,不能人云亦云。

最後,祝大家都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offer!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