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連雲港港“海上大通道”正式開工 預計2021年完工

中國江蘇網10月26日訊 記者近日從連雲港港30萬噸級航道建設指揮部瞭解到,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徐圩吹填4區圍堤工程首個桶式基礎結構第一次混凝土順利澆築,這標誌著該工程已實現實質性開工,

預計於2021年完工。在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取得較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二期工程將進一步發揮和挖掘連雲港港深水航道效能,使這條“海上大通道”在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作用。

連雲港港口處於典型的淤泥質海岸,

除連島對連雲港區有一定的掩護作用外,海州灣處於開敞無掩護狀態;近岸水淺灘高,需人工開挖才能形成大型船舶航道。自2005年起,我市多次組織專家開展深水航道及港口總體規劃的研究與論證,對連雲港高灘面淤泥質海岸建設深水航道的關鍵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衝破了“連雲港不能建設深水大港”的禁錮。2009年1月,國家發改委批復航道專案建議書,同意建設30萬噸級航道,
航道呈“人”字型佈局連接連雲港區和徐圩港區,按“一次立項、分期實施”的原則,先期實施一期工程。

2016年4月,包括25萬噸級連雲港區航道和10萬噸級徐圩港區航道及配套吹填區圍堤工程等在內的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吸引了眾多大型船舶到港,迅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隨著海運市場競爭加劇,原來鮮有的25萬噸級以上船舶,已逐步被30萬噸級、40萬噸級船舶所替代。

在此背景下,建設二期工程顯得尤為迫切。

“我們先期建設徐圩吹填4區圍堤,長度4848米,採用桶式基礎結構方案,共有226組桶體。”昨日上午,在徐圩新區30萬噸級航道桶式結構預製現場,專案總工程師夏俊橋說,目前首個桶式基礎結構第一次混凝土已澆築完畢,項目部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趕進度。筆者瞭解到,正在預製過程中的桶式基礎結構呈橢圓形,長度達36.6米,

桶內通過隔板劃分12個隔艙;上部筒體為2個外徑8.9米的圓筒,其高度為11米。這些龐然大物將採取陸上預製、海上浮運、負壓下沉工藝施工,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二期工程量更大,工期更緊張。”專案經理黃朋舉介紹,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航道全長70.5公里,可以滿足30萬噸級及以上超大型船舶進港需求,並配套建設導助航設施、錨地、疏浚土吹填區圍堤、出裝碼頭、潮位站等,

新增吹填區面積約11平方公里,工程總概算75.83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