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成大附院成功完成骨科機器人輔助脊柱微創手術

封面新聞訊近日,記者從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瞭解到,醫院首席專家、骨科主任李開南教授帶領科室團隊成功完成一例“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脊柱微創手術。

“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是北京天智航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國產手術機器人,是目前唯一一個能夠開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節段(頸椎、胸椎、腰椎、骶椎)手術的骨科機器人系統。

據瞭解,接受機器人輔助脊柱微創手術的患者是一名中年男性,騎摩托車摔傷後,

導致胸4椎體爆裂骨折脫位,同時還有左側眼眶多發骨折、肋骨多發骨折、血氣胸、肺部感染等疾病。由於患者胸椎骨折部位特殊,椎弓根細小,手術操作難度較大,風險大。

手術前,在充分完善相關準備的前提下,李開南教授及其團隊與相關科室反復討論該患者的病情及治療方案,邀請胸心外科、麻醉科醫師會診並評估患者病情,在詳盡、反復告知患者家屬病情及風險後,

患者家屬最終選擇創傷較小的後入路手術。

總所周知,上脊椎手術是最複雜、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手術之一,手術過程中往往存在著看不見、打不准、拿不穩等因素。椎弓根螺釘的置入損傷脊髓、神經的風險極大,一直以來骨科醫師都在通過不同的方法來提高手術精度、降低手術風險。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和導航技術的發展,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臨床反復試驗,骨科手術機器人面世,

不僅可提供一雙可以看清人體骨骼結構的眼睛來獲取三維空間的精確定位,還能根據獲取的三維圖像來設計手術路徑,並在機械手臂的引導下為手術醫師提供一條穩定的操作路徑,以保證術者操作的精度和手術品質。

為盡可能做到精確度高、風險小,團隊決定在機器人輔助下完成椎弓根螺釘的置釘。最終,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手術順利完成,目前患者正處於康復階段。

2016年5月,成都大學附屬醫院開展了成都市首台骨科機器人手術,骨科機器人的使用,可以準確無誤地執行術者設計的方案,補充術者操作穩定性波動的不足,真正做到高危手術安全化、常規手術微創化、減少醫生對經驗的依賴。使得“毫釐不差”真正成為現實,為廣大患者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