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要再out了!零售變革,電子商務行業必將迎來內容電商大潮

上一期我們講到零售商業從低級向高階的發展,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其本質都是為了解決用戶的三個核心需求:一,想買買不到;二,買到價格貴;三,不知買什麼合適。這次我們從階段二跟三分析零售商業的趨勢邏輯。

發展階段二、買到價格貴

消費者購物吐槽產品價格過高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人們的生存需求得到滿足時,必然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消費需求。對於消費也是一樣,當購物便利性不再成為主要矛盾時,

消費需求開始發生新的變化:消費品牌化;消費垂直化;消費民主化;

1、消費品牌化:

從購物心理學角度分析,人類在購物過程中,基於天性,總是盡可能降低自身購物風險。這種風險可能是商品品質差、可能是價格高、可能是假貨。因此在經過一段狂熱之後,電商用戶們開始回歸理性,逐漸將品牌作為自己網購的第一選擇。

由於互聯網的空間流量規則,電商企業為了降低用戶購物風險預期,

嘗試過很多行之有效的辦法,最典型的,就是利用從眾心理的銷售排名、利用交互口碑傳播的好評體系以及協力廠商支付擔保。

這些舉措在極大的推動了電商快速增長的同時,淘寶、京東等一批零售電商企業,也成功的躋身為消費者認可的零售品牌。

2、消費垂直化:

消費者之所以選擇品牌消費,是因為他們認為,品牌所代表的產品品質是值得信賴的。

因此選擇品牌消費,對於消費者來說,是規避購物風險最簡單、也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

消費者在經過最初的電商洗禮後,購物訴求從品類橫向價格比較,迅速轉向品牌縱向比較,形成新的品牌消費需求。

當時,京東正處於家電向百貨類目過渡階段,淘寶醉心於淘品牌的養成,對於傳統品牌重視度不足。以VIP、Jumei為代表的品牌特賣,通過類似電商代運營的模式,説明傳統品牌進軍電商,

短短3-4年間先後登陸納斯達克。

支撐他們業績高速增長的主因,正是2010-2014年期間,大量互聯網用戶對於品牌低價的瘋狂追捧,這是消費者在特定階段的特定消費需求。

3、消費民主化:

正如美國當年流行的那句諺語:沃爾瑪效應對於通貨膨脹的抑制作用,強過一卡車格林斯潘,互聯網商業對於通貨膨脹的抑制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零售門店空間的限制,

理論上可以覆蓋無窮大的用戶基數,帶來更高的銷售預期。這讓通過降低生產邊際成本,增加資金流動效率,實現商品售價降低成為可能。

其次,傳統實體零售由於陳列面積有限,品牌間的價格競爭不足。互聯網的虛擬貨架陳列,讓同類可比較的品牌和商家數量迅速放大。市場競爭環境迫使品牌方,不得不降低售價以換取市場份額。

再次,傳統零售基於品類管理,將非核心品類定位為高毛利品類。互聯網可以將細分需求聚合成巨大的銷售規模,以吸引更多商家參與競爭。傳統高毛利品類的消費,在此基礎上趨向於價格民主化。

小結: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如今的商業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開放式的管道、價格資訊,迫使品牌面臨巨大的價格橫向對比壓力。品牌只有通過降低零售價格,擴大零售規模,從而分攤商品邊際成本,獲取合理零售利潤,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零售運營規則!

在這個殘酷的價格競爭時代中,傳統的消費品牌,通過銷售額的增長、邊際成本的降低實現銷售單價的降低,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消費民主化。在此過程中,B2C電商尤其是自營B2C電商,在主要消費品類中做出來巨大的貢獻。

發展趨勢三、不知買什麼合適

網上購物產品繁雜,還需提高警惕

美國著名零售業研究專家羅伯特·斯佩克特,在著作《品類殺手》中寫到:過度豐富的商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或許是一種恩賜,或許是一種詛咒。

伴隨電商的蓬勃發展,在獲得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同時,對於以下三點,相信大家也一定深有感觸:商品極度豐富;信息極度過剩;用戶需求錯位。

1、商品極度豐富:

遙想小時候,夏天有一根1毛錢的鹽水冰棒吃,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年紀再大一點,我們所知道的洗髮水,也只有飄柔和海飛絲。而現在呢,商品供給之豐富程度令人咂舌。根據本人不完全統計,僅僅洗髮水一項:

京東自營:109個品牌、18頁,1029個SKU

天貓超市:75個品牌、38頁,1495個SKU

亞馬遜自營:51個品牌,36頁,684SKU

試想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在如此龐大的商品SKU面前,如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2、信息極度過剩:

上文有論述到,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對稱,目前還停留在價格資訊和管道資訊的快速流動階段。

對於商品選擇的專業層面,用戶依然處於弱勢地位。廣告行銷所產生的的大量資料垃圾,互聯網資訊已經極度過剩。根據本人不完全統計,僅僅百度搜索一項:

洗髮水哪個牌子好:百度找到相關結果2910000個

口紅哪個牌子好:百度找到相關結果2950000個

海淘攻略:百度找到相關結果3210000個

消費者在面對海量SKU時,而最常用的方法,莫過於使用搜尋引擎,以獲取決策輔助資訊。但當互聯網資訊的過剩程度,要更甚于商品供給時,消費者該何去何從?

3、用戶需求錯位:

從商品的屬性分析,分為基礎屬性、功能屬性和利益屬性三層。

基礎屬性就是商品的材質、配置、外觀等;功能屬性是商品裝配完成後可以實現的功能;而利益則是商品可以為用戶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由於互聯網加速資訊傳播速度,讓使用者需求錯位這個問題史無前例的突出。

舉例說明:某手機品牌的基礎屬性是驍龍N代處理器……該手機的功能屬性是可以玩遊戲、拍照……但是用戶的利益訴求可能更簡單,可能就是美拍。對於用戶而言,手機拍照是否清晰、是否漂亮是最切身相關的利益。

如果品牌手機廠商的宣傳,依然停留在上述功能屬性甚至基礎屬性上,那就是嚴重的用戶需求錯位!使用者對於基礎屬性的關注,只是使用者為了降低自己購物風險的一種自衛行為。用戶最核心的訴求,是商品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核心利益需求,而不是去關心它的基礎屬性是什麼。如果品牌違背這一點,是會受到市場懲罰的。

小結:使用者需要的不再是海量的商品選擇,他們需要的是基於大資料的商品內容化呈現,以滿足他們的決策輔助需求。通過電商內容化,還原商品生產的本質,呈現商品消費後的利益訴求,供消費者購物決策做參考。電商企業通過內容的積累,逐步實現由產品搜索向功能利益搜索轉變,以期解決用戶不知道買什麼合適的問題。

零售發展趨勢總結:

正如斯佩克特所說的那樣,這可能是一種幸福亦或者詛咒。我想說的是,這是一種只有現代人才擁有的幸福詛咒。面對堆積如山的商品選擇,我們居然不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這是一件多麼好笑卻又是多麼可笑的笑話。

在物資匱乏的時代,我們渴望獲得商品選擇的權利;在物資豐沛的時代,我們反而要小心翼翼的抑制自己的欲望,費盡心力選擇一件真正適合自己的商品。通過電商,我們已經基本解決了購物管道和價格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換而言之,我們已經基本解決想買不方便和買了又怕貴的問題。

在經歷了購物便利性和消費民主化之後,電子商務必然會迎來新的一輪零售變革,這就是內容電商!正如周鴻禕在《周鴻禕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中說到的那樣,任何企業都可以找最強大的對手打,但有一個對手是你打不過的,那就是趨勢。

零售變革,電子商務行業必將迎來內容電商大潮

如今零售商業發展的趨勢已來,諸君何不乘風而起,更待何時?

將非核心品類定位為高毛利品類。互聯網可以將細分需求聚合成巨大的銷售規模,以吸引更多商家參與競爭。傳統高毛利品類的消費,在此基礎上趨向於價格民主化。

小結: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如今的商業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開放式的管道、價格資訊,迫使品牌面臨巨大的價格橫向對比壓力。品牌只有通過降低零售價格,擴大零售規模,從而分攤商品邊際成本,獲取合理零售利潤,才能保證自己的生存和發展。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零售運營規則!

在這個殘酷的價格競爭時代中,傳統的消費品牌,通過銷售額的增長、邊際成本的降低實現銷售單價的降低,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消費民主化。在此過程中,B2C電商尤其是自營B2C電商,在主要消費品類中做出來巨大的貢獻。

發展趨勢三、不知買什麼合適

網上購物產品繁雜,還需提高警惕

美國著名零售業研究專家羅伯特·斯佩克特,在著作《品類殺手》中寫到:過度豐富的商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或許是一種恩賜,或許是一種詛咒。

伴隨電商的蓬勃發展,在獲得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同時,對於以下三點,相信大家也一定深有感觸:商品極度豐富;信息極度過剩;用戶需求錯位。

1、商品極度豐富:

遙想小時候,夏天有一根1毛錢的鹽水冰棒吃,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年紀再大一點,我們所知道的洗髮水,也只有飄柔和海飛絲。而現在呢,商品供給之豐富程度令人咂舌。根據本人不完全統計,僅僅洗髮水一項:

京東自營:109個品牌、18頁,1029個SKU

天貓超市:75個品牌、38頁,1495個SKU

亞馬遜自營:51個品牌,36頁,684SKU

試想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在如此龐大的商品SKU面前,如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2、信息極度過剩:

上文有論述到,互聯網時代的資訊對稱,目前還停留在價格資訊和管道資訊的快速流動階段。

對於商品選擇的專業層面,用戶依然處於弱勢地位。廣告行銷所產生的的大量資料垃圾,互聯網資訊已經極度過剩。根據本人不完全統計,僅僅百度搜索一項:

洗髮水哪個牌子好:百度找到相關結果2910000個

口紅哪個牌子好:百度找到相關結果2950000個

海淘攻略:百度找到相關結果3210000個

消費者在面對海量SKU時,而最常用的方法,莫過於使用搜尋引擎,以獲取決策輔助資訊。但當互聯網資訊的過剩程度,要更甚于商品供給時,消費者該何去何從?

3、用戶需求錯位:

從商品的屬性分析,分為基礎屬性、功能屬性和利益屬性三層。

基礎屬性就是商品的材質、配置、外觀等;功能屬性是商品裝配完成後可以實現的功能;而利益則是商品可以為用戶帶來什麼樣的好處。由於互聯網加速資訊傳播速度,讓使用者需求錯位這個問題史無前例的突出。

舉例說明:某手機品牌的基礎屬性是驍龍N代處理器……該手機的功能屬性是可以玩遊戲、拍照……但是用戶的利益訴求可能更簡單,可能就是美拍。對於用戶而言,手機拍照是否清晰、是否漂亮是最切身相關的利益。

如果品牌手機廠商的宣傳,依然停留在上述功能屬性甚至基礎屬性上,那就是嚴重的用戶需求錯位!使用者對於基礎屬性的關注,只是使用者為了降低自己購物風險的一種自衛行為。用戶最核心的訴求,是商品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核心利益需求,而不是去關心它的基礎屬性是什麼。如果品牌違背這一點,是會受到市場懲罰的。

小結:使用者需要的不再是海量的商品選擇,他們需要的是基於大資料的商品內容化呈現,以滿足他們的決策輔助需求。通過電商內容化,還原商品生產的本質,呈現商品消費後的利益訴求,供消費者購物決策做參考。電商企業通過內容的積累,逐步實現由產品搜索向功能利益搜索轉變,以期解決用戶不知道買什麼合適的問題。

零售發展趨勢總結:

正如斯佩克特所說的那樣,這可能是一種幸福亦或者詛咒。我想說的是,這是一種只有現代人才擁有的幸福詛咒。面對堆積如山的商品選擇,我們居然不知道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這是一件多麼好笑卻又是多麼可笑的笑話。

在物資匱乏的時代,我們渴望獲得商品選擇的權利;在物資豐沛的時代,我們反而要小心翼翼的抑制自己的欲望,費盡心力選擇一件真正適合自己的商品。通過電商,我們已經基本解決了購物管道和價格資訊不對稱的問題,換而言之,我們已經基本解決想買不方便和買了又怕貴的問題。

在經歷了購物便利性和消費民主化之後,電子商務必然會迎來新的一輪零售變革,這就是內容電商!正如周鴻禕在《周鴻禕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中說到的那樣,任何企業都可以找最強大的對手打,但有一個對手是你打不過的,那就是趨勢。

零售變革,電子商務行業必將迎來內容電商大潮

如今零售商業發展的趨勢已來,諸君何不乘風而起,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