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殲20換裝國產大心臟!不再受人牽制,國人都自豪了

近日,最新的黃皮殲-20原型機出現在國內各大網站。從網友拍攝的照片來看可以清楚的看到發動機尾部與此前裝備的俄制AL-31F發動機有較大的不同,呈現鋸齒狀結構。此次新編號2021的黃皮殲-20原型機應該是為了測試新的國產“太行”改進型發動機。

有美軍專家表示,殲20換裝國產大心臟後,將不再受人牽制,戰鬥力也將飆升2倍,美軍官員坦言不是對手,國人也自豪不已。

2007年1月,殲11B使用的WS-10“太行”發動機定型,隨後大量裝備殲11B戰鬥機,但早期生產的“太行”發動機存在可靠性差、故障率高等問題。通過不斷的技術攻關,至2011年“太行”發動機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故障率降低,

可靠性大為提高。隨即開始“太行”改進型發動機的後續研發。

事實上,早在1995年6月7日,中央軍委就說過:“太行發動機一是配新型殲擊機(殲11B),二是作某型飛機(殲20)的後繼動力。太行發動機不但關係到新殲,也關係到引進的飛機有沒有成效。”所以,綜合此前種種資訊,

此次殲-20換裝的是兼顧隱身性能的“太行”改進型發動機。

參考此前的“太行”發動機,預計此次改進型“太行”發動機採用了隱身設計和可變向量噴口;預計發動機推力為14噸。完全滿足殲-20的隱身設計要求,做到超音速巡航。從歐美各國軍用發動機研發使用經歷來看,換裝發動機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多個科目的測試。並不是動力大的發動機換上去就一定合適。

比如英國當年為了提升F-4K“鬼怪”式戰鬥機的性能,

換裝推力更大的“斯貝”渦扇發動機,由於需要更改機體設計,造成後續的F-4K“鬼怪”式戰鬥機反而性能下降。一款優秀的發動機的研發往往需要花費幾十年的心血和技術積累。

不過“太行”發動機改進型並不是我國殲20戰鬥機最後的選擇。

2006年開始研發的“渦扇”-15已於今年早些時候已在央視節目中宣佈量產。“渦扇”-15專為殲20設計,融合了多項先進技術。隨著我國在新型渦輪葉片材料、單晶合金等方面取得的巨大突破,以及對超級合金錸相關技術的掌握使用,實現了我“渦扇”-15發動機零部件全部國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