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金融時代,區域性銀行、本地大銀行怎樣成為大而強的銀行?

雷鋒網報導,10月26日,未來商業銀行趨勢峰會在滬召開,本次峰會主題是“變革·創新·競合”,聚焦于金融科技給未來銀行與金融業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零售業務總裁侯本旗出席本次大會並作了題為《銀行業的場景革命和技術革命》的演講。

金融壹賬通成立於2015年,主要為金額機構提供一站式金融科技解決方案。而侯本旗此前曾任工商銀行總行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廣東省分行副行長,青島市分行行長等。

以下是侯本旗演講原文,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中小銀行不小”

今天有很多的城商行和農商行走到了一個誤區,他們總是把自己當成小銀行。其實這些銀行才是真正的本地大銀行。我在廣東工行當副行長的時候,順德的市場收益率非常低,後來發現,順德本地銀行的市場成交額比工農中建大銀行加起來還要多。所以,這些銀行的發展不能看工農中建,

也不能看互聯網公司,而要看自己。這些銀行都是大銀行,只是都不強,缺人少錢,尤其是面對各種各樣的創新、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時。

招商抓住了移動優先戰略這個視窗期。移動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而是我們還在按照原來的邏輯做事。現在銀行真正接觸客戶的機會是通過智慧手機。美國2016年統計資料顯示,客戶與銀行的接觸頻率手機每月達到20~30次,ATM是每月3~5次,分行網點是每月1~2次。

中國的資料更加驚人。

屁股下的金礦

現在銀行行銷的接觸點在哪兒?在手上,不在網點。所以現在零售業務轉型最大的一件事要從守株待兔到張網補鳥,從關注線下,到關注線上。

餘額寶就是一個例子。每個月的規模增長率是10%。有些人可能會質疑為什麼餘額寶賣得最好,因為它的收益並不比同類貨幣基金高。背後的原因在於,餘額寶挑戰銀行,不在於產品和利息,

它是一種新的思考問題方式和一種新業務模式,把理財帳戶和支付帳戶放在一起。所以用戶為了方便,願意犧牲一些收益。它背後是它的應用場景,而不是它的價值。

而現在餘額寶也有些痛苦,市場份額不斷被財付通蠶食,因為微信這個社交的場景。那麼銀行的場景在哪裡?優步剛出現的時候,中信和它一起聯合髮卡;農行銀行搭上喜馬拉雅推出信用卡。

線上主動授信

其實銀行有金礦在屁股底下。

比如線上主動授信,下圖是我在工行時建立起來的產品,基於信用獲得個人信用額度,額度內貸款、自主操作、即時到賬、無需擔保、利率優惠,額度是80萬。如果知道客戶有房產,可以再貸1000萬。在掌握了客戶資訊基礎上,銀行主動授信,那就穩住了我們的客戶,不會去申請外其餘的消費貸。

場景源於生活

第一,將金融服務植入本地生活。例如牡丹交通卡,是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門與工商銀行聯合推出的強制性的信用卡,該卡為貸記卡,與工行普通貸記卡功能相同。該卡可以配合北京交通管理部門現場刷卡繳納罰款,油價高的人必須辦一個牡丹交通卡,所以數量一直在增長。以及近期推出的易通行,手機掃碼買票坐地鐵。

第二,生活服務植入移動銀行。這也非常常見,許多銀行APP都植入了電商、旅遊等。

金融科技的現實應用

有人說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全球領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國家用這個詞。上次我跟姚博士(雷鋒網注:姚餘棟)開會的時候,這還叫互聯網金融。後來美國開始叫金融科技,在國內也逐漸流行。金融科技涵蓋以下內容:

近期趣店的事情很火熱。趣店自稱,自己的大資料風控模型很厲害,不良率只有0.5%。我覺得數字肯定是真的,但是故事也許是假的。因為不良率可以“玩”,通過放水或核銷。大資料風控通常用在篩選客戶和反欺詐,不過現在所有的模型都算不出PD(雷鋒網注:違約概率)和LGD(違約損失率)。現在很多的公司投入互聯網金融業務,但是很容易出現問題,例如僑興10億私募債違約事件、百度開始金融業務被穆迪等機構下調評級。

因為金融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收益的當期性和風險的滯後性是金融的內生特徵。往往,一開始鮮花和掌聲,背後一地雞毛,P2P、現金貸、消費貸都是這樣。

我認為,13年餘額寶和比特幣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新金融。而它背後的驅動因素有三:第一,監管套利。第二,人本取向,回到人的原點,從人的貪婪、懶惰等需求出發。第三是科技應用。目前監管套利已經走不通,我們要回到產品,第二個是回到人,第三個是怎麼樣應用科技。

深耕本地,借用外力,佈局未來

區域性銀行、本地大銀行怎麼樣成為大而強的銀行?不要去學工農中建,也不一定要學招商銀行,也不要去學螞蟻金服。要深耕本地,借用外力,佈局未來。

本地大銀行嵌入居民生活,這是最大的一個場景。而且銀行相對於其他的資金方來說,有資訊和價格的優勢,尤其是貸款方面。第二個是抱團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回到原點思考和解決問題。原點是新一代年輕人不要去線下,不要去網點。所以這個時候怎麼樣加速移動銀行的發展,怎麼樣滿足人類貪婪的需求,是業務的方向。方向永遠比努力重要。

場景源於生活

第一,將金融服務植入本地生活。例如牡丹交通卡,是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門與工商銀行聯合推出的強制性的信用卡,該卡為貸記卡,與工行普通貸記卡功能相同。該卡可以配合北京交通管理部門現場刷卡繳納罰款,油價高的人必須辦一個牡丹交通卡,所以數量一直在增長。以及近期推出的易通行,手機掃碼買票坐地鐵。

第二,生活服務植入移動銀行。這也非常常見,許多銀行APP都植入了電商、旅遊等。

金融科技的現實應用

有人說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全球領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世界只有中國一個國家用這個詞。上次我跟姚博士(雷鋒網注:姚餘棟)開會的時候,這還叫互聯網金融。後來美國開始叫金融科技,在國內也逐漸流行。金融科技涵蓋以下內容:

近期趣店的事情很火熱。趣店自稱,自己的大資料風控模型很厲害,不良率只有0.5%。我覺得數字肯定是真的,但是故事也許是假的。因為不良率可以“玩”,通過放水或核銷。大資料風控通常用在篩選客戶和反欺詐,不過現在所有的模型都算不出PD(雷鋒網注:違約概率)和LGD(違約損失率)。現在很多的公司投入互聯網金融業務,但是很容易出現問題,例如僑興10億私募債違約事件、百度開始金融業務被穆迪等機構下調評級。

因為金融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收益的當期性和風險的滯後性是金融的內生特徵。往往,一開始鮮花和掌聲,背後一地雞毛,P2P、現金貸、消費貸都是這樣。

我認為,13年餘額寶和比特幣加在一起就形成了新金融。而它背後的驅動因素有三:第一,監管套利。第二,人本取向,回到人的原點,從人的貪婪、懶惰等需求出發。第三是科技應用。目前監管套利已經走不通,我們要回到產品,第二個是回到人,第三個是怎麼樣應用科技。

深耕本地,借用外力,佈局未來

區域性銀行、本地大銀行怎麼樣成為大而強的銀行?不要去學工農中建,也不一定要學招商銀行,也不要去學螞蟻金服。要深耕本地,借用外力,佈局未來。

本地大銀行嵌入居民生活,這是最大的一個場景。而且銀行相對於其他的資金方來說,有資訊和價格的優勢,尤其是貸款方面。第二個是抱團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回到原點思考和解決問題。原點是新一代年輕人不要去線下,不要去網點。所以這個時候怎麼樣加速移動銀行的發展,怎麼樣滿足人類貪婪的需求,是業務的方向。方向永遠比努力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