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的今天:一位海洋梟雄出生,卻被誤傳成漢奸數百年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一:帶著奇景象出生的娃

明朝弘治十四年,

即1501年4月3日,明朝徽州歙縣雄村,一個神奇到靈異的小事,叫當地人嘖嘖稱奇了好些年:有個產婦生了娃。

產婦生娃有什麼好神奇的?聽聽這位產婦怎麼說:孩子即將出生的一刻,她突然夢見一顆大星星從天上直沖下來,瞬間光芒無比。嚇得睜開眼睛後,孩子已呱呱墜地。再探頭瞧瞧窗外,卻驚見外面大雪紛飛,本來春意盎然的時節,花花草草竟全結了冰。

這個神奇場面中出生的孩子,

後來的人生更神奇:半生縱橫東海,把東亞海洋折騰的驚天動地,明王朝恨的牙根癢癢,日本人頂禮膜拜到今天。這位神奇孩子,就是十六世紀東亞第一海洋巨寇——汪直!

當然,走向海洋前,生得奇特的汪直,也曾經只是個歙縣的普通混混:手裡有三五個跟班,賣過私鹽打過架,啥賺錢幹啥,違法也幹,但幹來幹去都是窮的叮噹響。直到三十九歲那年,偶然聽母親說到自己出生時的奇特景象,

卻是立刻想開了:我是要幹大事的人啊,還在這裡胡混什麼?果斷拉著同夥一口氣跑到廣東幹大買賣——走私去!

走私這個買賣,那時正是最白熱化的時候,明朝海禁森嚴,商品經濟正發達,海防又稀鬆,好比招狼的肥肉。西方殖民者和日本倭寇,更是早就一撥撥來搶肉,沿海一片群魔亂舞。興沖沖趕來的汪直,紮進去就如魚得水,攀上了東南最大的海盜許棟,

做起了走私生意。

可正當汪直牟足了勁在海面上刨錢時,卻是當頭一聲驚雷炸響:老大許棟被團滅了!

二:稱霸日本的安徽人

嘉靖二十七年(1548),決心徹底剷除海洋毒瘤的明朝名將朱紈,調集重兵攻打許棟盤踞的雙嶼島。這個曾經中國東海最強海盜勢力,

被揍的幾乎一戰團滅。作為許棟親信的汪直,雖說僥倖逃過明軍搜捕,卻也只剩點殘兵敗將。但朱紈接下來被一群奸臣串通坑害,落得服毒自殺。漏網之魚汪直,這才僥倖撿回一命。

大難不死的汪直,隨後也再度震撼了江湖:走私只是他的業餘愛好,打打殺殺才是強項!

汪直的刀,立刻磨的雪亮,在烈港(今舟山群島)升起“五峰船主”的旗號,一反當年許棟的盜匪習氣,

給這群亡命徒祭起了軍事化管理,日常作息乃至行軍打仗,全是嚴格軍事紀律條令,終於把這股烏合之眾的團夥,打造成武裝到牙齒的海洋軍團。

這支軍團多強大?不單戰力強悍裝備強,還有獨特的海戰“渾天儀陣”。如果說之前的許棟團夥,不過是只竄的快的海獸,那麼此時汪直的團夥,就是一隻變異的兇悍魔獸,其兇悍程度,正如明朝官員羅龍文一聲驚呼:官軍何敢敵乎?

但不信邪的人,從來都不缺,比如抗倭名將俞大猷,別人怕汪直,他可從來不怕,嘉靖三十二年(1553),俞大猷施展妙招,率精銳艦隊奇襲汪直老窩烈港,一場狠拼硬打,叫無敵了五六年的汪直,一下差點被打吐血。幸虧反應迅速,集結殘兵迅速突圍,總算僥倖撿了一命。但撿了命的汪直,轉頭又在日本薩摩州松浦津上岸,輕鬆紮下了地盤。此後軍隊裝備迅速擴張,更給自己起了名號“徽王”,占住的地盤也叫“宋國”,大搖大擺在日本稱王稱霸。

這段稱霸事蹟,後來好些半瓶子醋的中國史書說起來,都是義憤填膺,說汪直數典忘祖,心甘情願給日本人當漢奸走狗。可這話要叫日本人聽著,特別是當時那些日本有頭有臉的梟雄諸侯們,都得慌不迭的喊冤:我們日本人長幾個膽子,敢拿這大魔頭當走狗?

事實是,對占了日本土地的汪直,各路日本諸侯們,那真是又驚又怕,逢年過節都過來送禮,生怕惹這大魔頭生氣。日本沿海各路倭寇團夥?那更是爭著跑來獻殷勤,求這財神爺帶著去中國沿海發財。汪直是漢奸?說這話那是抬舉了日本人。

▲立在日本平戶的汪直銅像。

三:梟雄叛變了

但汪直接下來給中國沿海帶來的災難,卻遠比漢奸大的多,實力迅速膨脹,其主力巨型戰艦能容兩千人,密佈精良槍炮,足以與西洋戰艦爭鋒。麾下精銳嫡系過萬,每次給中國東南沿海的騷擾,經常十幾萬海賊呼嘯殺來,照《明史》裡的記錄,簡直是“殘破數十城敦”,到處一片慘景。

明王朝也恨的急紅眼,不惜開出高價碼抓汪直,誰要能把汪直逮著,立刻厚賞伯爵爵位。但多年以來,別說逮汪直,明軍的沿海部隊見了汪直的旗號,經常果斷開溜。甚至汪直的船隊有時大搖大擺殺進沿海港口,地方官立刻慌不迭來交保護費,見了汪直的跟班保鏢,都恨不得打躬作揖:您老人家想搶誰都行,千萬別搶我這兒,要錢您就開價。

也就在這災難裡,汪直的產業迅速做大做強,與東南亞歐洲殖民者的貿易,更被汪直一手壟斷,從中國巧取豪奪搶來的貨物,倒手就賣暴利價格。先跑到中國打劫,再把日本和東南亞兩邊來回宰,基本就是大魔頭汪直的滋潤生活。

但等到明朝名臣胡宗憲,正式就任浙直總督,擔起明朝抗倭大局後,汪直這滋潤日子,終於到頭了。

不管後人對於胡宗憲的評價有多少爭議,他絞殺倭寇的決心,卻是從來沒爭議!到任後撕下臉從朝廷裡搶軍費,戚繼光和俞大猷等戰將,只要能滅倭寇,要錢給錢要權給權。曾經慫到窩囊的明軍,也驟然膽氣十足,滅倭戰績不停好轉。汪直這邊,也是壓力山大了。

自從在日本稱霸後,汪直部隊的炮灰,基本就是日本人,胡宗憲來了後,做炮灰就成了送死。好些給他打先鋒的日本團夥,都是“全島無一歸者”。被打的次數多了,當然也就怨聲載道,汪直也發現:不能再這樣活了。

就在汪直認清殘酷現實的時候,胡宗憲又出招了——直接派使者上門問候:為什麼一定要打呢?不妨談談?

這個問候,一下撓中了汪直藏了多年的癢癢肉:明朝打擊海寇的決心堅定,實力也越發強,一味對抗下去,遲早有覆滅一天。不如趁著手裡還有本錢談談條件。談著談著,汪直竟破天荒讓步了,在胡宗憲的授意下,竟主動出面替明朝絞殺了多股海賊倭寇,驚得各路海寇大跌眼鏡。

四:憋屈的死法

能叫汪直下這麼大決心辦這狠事,也因為胡宗憲一個無法拒絕的承諾,亦是汪直一輩子的夢想:海上互市。只要明朝能開放海禁,甚至設立貿易互市,以自己的強大資源,這互市還不落到自己手裡。到時候躺著都能大把圈錢,當然好過打打殺殺。就算當叛徒也認了。

於是,雙方談了好多次,捎帶合作了好些次,最重要的是,汪直看到了這位胡宗憲總督征戰殺伐的果決,還有明軍直線飆升的戰鬥力,也終於做出了最艱難的決定: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親自上岸,向浙直總督胡宗憲親自投降。胡宗憲當時也熱情招待,拍胸脯保證一定為他爭取好的官職待遇,等到互市一開,大家從此歡歡喜喜發財!

但就是這個決定,徹底要了汪直的命,胡宗憲想和汪直合作,斜刺裡卻殺出個攔路虎——巡按禦史王本固。聽說汪直來了,立刻二話不說,先把汪直抓了起來。然後果斷上奏朝廷,饒是胡宗憲拼命營救,但嘉靖皇帝直接下了詔書:直背華勾夷,罪逆深重,命就彼梟示。這下神仙也難救。嘉靖三十八年冬,汪直,這位東亞海洋上的一代梟雄,最終在杭州被處決。

在明朝整個抗倭史上,汪直之死都是個重大轉捩點,一邊就如汪直臨死前感歎,失去了他約束的倭寇,必然會凶性畢露,整個東南沿海再遭新一輪荼毒。但也正因為他的死,倭寇從此徹底群龍無首,不再有整齊劃一的陣仗指揮,戰鬥力強大起來的明軍,也方便各個擊破。無論好壞作用,他的死確實意義重大。

五:死的冤不冤

以罪行說,汪直的死沒什麼冤枉的,甚至說死有餘辜,正是在他的指揮下,大批倭寇常年肆虐東南沿海,帶來深重災難。可笑他還在獄中的自辯裡反復辯解,說正是自己的嚴格管理約束,才叫倭寇不敢隨意燒殺。這番話,該對死於倭寇之亂的家屬們說,問問他們同意不?

尤其好笑的是,直到今天,為汪直辯白的聲音也不少,甚至還有論調說,如果汪直不死,他的“互市”願望成真,中國將迎來一個大航海時代云云。其實仔細看看汪直的條件就知道,他的海寇軍團,才是阻塞當時明朝打開海上大門的毒瘤。真要依了汪直的條件,也不過是把他的海盜工作合法化,所謂海外貿易收益,絕大多數都會是他的自留地!

而也正是隨著嘉靖晚期,肆虐東南沿海的倭寇的徹底覆滅,擁有強大海軍的明朝,也終於在隆慶年間正式開關,從此東南沿海貿易蓬勃發展,直接助推了輝煌的“隆萬中興”,甚至以西方學者說,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從此進入最繁榮期,全球每年三分之一的白銀都流入中國。汪直的死,並沒斷送後面這紅紅火火的景象。

一個國家強大的國防,能夠捍衛國門的海軍,才是國家貿易興盛的關鍵。沒有這底氣,招安任何人,都是偽命題。

穿越百事通:明朝不可不知的歷史細節 ¥25.3 購買

但不信邪的人,從來都不缺,比如抗倭名將俞大猷,別人怕汪直,他可從來不怕,嘉靖三十二年(1553),俞大猷施展妙招,率精銳艦隊奇襲汪直老窩烈港,一場狠拼硬打,叫無敵了五六年的汪直,一下差點被打吐血。幸虧反應迅速,集結殘兵迅速突圍,總算僥倖撿了一命。但撿了命的汪直,轉頭又在日本薩摩州松浦津上岸,輕鬆紮下了地盤。此後軍隊裝備迅速擴張,更給自己起了名號“徽王”,占住的地盤也叫“宋國”,大搖大擺在日本稱王稱霸。

這段稱霸事蹟,後來好些半瓶子醋的中國史書說起來,都是義憤填膺,說汪直數典忘祖,心甘情願給日本人當漢奸走狗。可這話要叫日本人聽著,特別是當時那些日本有頭有臉的梟雄諸侯們,都得慌不迭的喊冤:我們日本人長幾個膽子,敢拿這大魔頭當走狗?

事實是,對占了日本土地的汪直,各路日本諸侯們,那真是又驚又怕,逢年過節都過來送禮,生怕惹這大魔頭生氣。日本沿海各路倭寇團夥?那更是爭著跑來獻殷勤,求這財神爺帶著去中國沿海發財。汪直是漢奸?說這話那是抬舉了日本人。

▲立在日本平戶的汪直銅像。

三:梟雄叛變了

但汪直接下來給中國沿海帶來的災難,卻遠比漢奸大的多,實力迅速膨脹,其主力巨型戰艦能容兩千人,密佈精良槍炮,足以與西洋戰艦爭鋒。麾下精銳嫡系過萬,每次給中國東南沿海的騷擾,經常十幾萬海賊呼嘯殺來,照《明史》裡的記錄,簡直是“殘破數十城敦”,到處一片慘景。

明王朝也恨的急紅眼,不惜開出高價碼抓汪直,誰要能把汪直逮著,立刻厚賞伯爵爵位。但多年以來,別說逮汪直,明軍的沿海部隊見了汪直的旗號,經常果斷開溜。甚至汪直的船隊有時大搖大擺殺進沿海港口,地方官立刻慌不迭來交保護費,見了汪直的跟班保鏢,都恨不得打躬作揖:您老人家想搶誰都行,千萬別搶我這兒,要錢您就開價。

也就在這災難裡,汪直的產業迅速做大做強,與東南亞歐洲殖民者的貿易,更被汪直一手壟斷,從中國巧取豪奪搶來的貨物,倒手就賣暴利價格。先跑到中國打劫,再把日本和東南亞兩邊來回宰,基本就是大魔頭汪直的滋潤生活。

但等到明朝名臣胡宗憲,正式就任浙直總督,擔起明朝抗倭大局後,汪直這滋潤日子,終於到頭了。

不管後人對於胡宗憲的評價有多少爭議,他絞殺倭寇的決心,卻是從來沒爭議!到任後撕下臉從朝廷裡搶軍費,戚繼光和俞大猷等戰將,只要能滅倭寇,要錢給錢要權給權。曾經慫到窩囊的明軍,也驟然膽氣十足,滅倭戰績不停好轉。汪直這邊,也是壓力山大了。

自從在日本稱霸後,汪直部隊的炮灰,基本就是日本人,胡宗憲來了後,做炮灰就成了送死。好些給他打先鋒的日本團夥,都是“全島無一歸者”。被打的次數多了,當然也就怨聲載道,汪直也發現:不能再這樣活了。

就在汪直認清殘酷現實的時候,胡宗憲又出招了——直接派使者上門問候:為什麼一定要打呢?不妨談談?

這個問候,一下撓中了汪直藏了多年的癢癢肉:明朝打擊海寇的決心堅定,實力也越發強,一味對抗下去,遲早有覆滅一天。不如趁著手裡還有本錢談談條件。談著談著,汪直竟破天荒讓步了,在胡宗憲的授意下,竟主動出面替明朝絞殺了多股海賊倭寇,驚得各路海寇大跌眼鏡。

四:憋屈的死法

能叫汪直下這麼大決心辦這狠事,也因為胡宗憲一個無法拒絕的承諾,亦是汪直一輩子的夢想:海上互市。只要明朝能開放海禁,甚至設立貿易互市,以自己的強大資源,這互市還不落到自己手裡。到時候躺著都能大把圈錢,當然好過打打殺殺。就算當叛徒也認了。

於是,雙方談了好多次,捎帶合作了好些次,最重要的是,汪直看到了這位胡宗憲總督征戰殺伐的果決,還有明軍直線飆升的戰鬥力,也終於做出了最艱難的決定:在嘉靖三十六年(1557)親自上岸,向浙直總督胡宗憲親自投降。胡宗憲當時也熱情招待,拍胸脯保證一定為他爭取好的官職待遇,等到互市一開,大家從此歡歡喜喜發財!

但就是這個決定,徹底要了汪直的命,胡宗憲想和汪直合作,斜刺裡卻殺出個攔路虎——巡按禦史王本固。聽說汪直來了,立刻二話不說,先把汪直抓了起來。然後果斷上奏朝廷,饒是胡宗憲拼命營救,但嘉靖皇帝直接下了詔書:直背華勾夷,罪逆深重,命就彼梟示。這下神仙也難救。嘉靖三十八年冬,汪直,這位東亞海洋上的一代梟雄,最終在杭州被處決。

在明朝整個抗倭史上,汪直之死都是個重大轉捩點,一邊就如汪直臨死前感歎,失去了他約束的倭寇,必然會凶性畢露,整個東南沿海再遭新一輪荼毒。但也正因為他的死,倭寇從此徹底群龍無首,不再有整齊劃一的陣仗指揮,戰鬥力強大起來的明軍,也方便各個擊破。無論好壞作用,他的死確實意義重大。

五:死的冤不冤

以罪行說,汪直的死沒什麼冤枉的,甚至說死有餘辜,正是在他的指揮下,大批倭寇常年肆虐東南沿海,帶來深重災難。可笑他還在獄中的自辯裡反復辯解,說正是自己的嚴格管理約束,才叫倭寇不敢隨意燒殺。這番話,該對死於倭寇之亂的家屬們說,問問他們同意不?

尤其好笑的是,直到今天,為汪直辯白的聲音也不少,甚至還有論調說,如果汪直不死,他的“互市”願望成真,中國將迎來一個大航海時代云云。其實仔細看看汪直的條件就知道,他的海寇軍團,才是阻塞當時明朝打開海上大門的毒瘤。真要依了汪直的條件,也不過是把他的海盜工作合法化,所謂海外貿易收益,絕大多數都會是他的自留地!

而也正是隨著嘉靖晚期,肆虐東南沿海的倭寇的徹底覆滅,擁有強大海軍的明朝,也終於在隆慶年間正式開關,從此東南沿海貿易蓬勃發展,直接助推了輝煌的“隆萬中興”,甚至以西方學者說,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從此進入最繁榮期,全球每年三分之一的白銀都流入中國。汪直的死,並沒斷送後面這紅紅火火的景象。

一個國家強大的國防,能夠捍衛國門的海軍,才是國家貿易興盛的關鍵。沒有這底氣,招安任何人,都是偽命題。

穿越百事通:明朝不可不知的歷史細節 ¥25.3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