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楷書祖師鐘繇的《宣示表》,過來看看!

人物介紹:

鐘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鐘繇早年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歷任尚書郎、黃門侍郎等職,助漢獻帝東歸有功,

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為司隸校尉,鎮守關中,功勳卓著。以功遷前軍師。魏國建立,任大理,又升為相國。曹魏建立後,歷任廷尉、太尉、太傅等職,累封定陵侯。在魏文帝時期,與華歆、王朗並為三公。太和四年(230年),鐘繇去世,年八十,諡號“成”。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庭廟。

鐘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鐘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

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鐘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書法成就和地位:

鐘繇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兼工,張懷瓘《書斷》說:“元常真書絕世,

乃過於師,剮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他寫得最好的是楷書,《宣和書譜》評價說:“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鐘繇所處的時期,正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演變並接近完成的時期。在完成漢字的這個重要的演變過程中,鐘繇繼往開來,起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一方面他能適應時代潮流,善於學習民間出現的新書體;另一方面他勤奮學習,
善於思考與鑽研。

鐘繇的書體主要是楷書、隸書和行書,南朝劉宋時人羊欣《采古未能書人名》說:“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鐘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要麼為臨摹本,要麼系偽書。一般地認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又叫《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

這是現存鐘繇書法藝術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鐘繇的真跡。褚遂良《晉右軍王羲之書目》說,《宣示表》是唐代所傳王羲之臨本。因王羲之亦為書法大家,所以他臨摹鐘繇的真跡非常成功,從中可以看到鐘繇書法的情況。《宣示表》真跡據王羲之曾孫王僧虔《書錄》說:

“六帖”指《墓田丙台》(簡稱《丙舍帖》)、《昨疏還示帖》(簡稱《還示帖》)、《白騎帖》、《常患帖》、《雪寒帖》、《長風帖》(其後半部分又名《安厝帖》)。

“六帖”全部為臨本,《丙舍帖》、《還示帖》,成就較高,也較接近鐘體,是上乘之作。至於《白騎帖》等四種則經多人輾轉臨摹,已遠離鐘體。

“三碑”是《漢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簡稱《乙瑛碑》)、《魏上尊號碑》、《受禪碑》,這些全為刻本,是否鐘繇所作已無從考證。《乙瑛碑》有宋人張稚圭石刻記雲:“後漢鐘太尉書”,但此碑立于東漢永興元年(153年),此時鐘繇只有3歲,顯然是誤傳。

鐘繇的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佈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梁武帝撰寫了《觀鐘繇書法十二意》,稱讚鐘繇書法“巧趣精細,殆同機神”。庚肩吾將鐘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說“鐘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張懷瓘更將鐘書列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劉熙載等都給以極高評價。

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雲:“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鐘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競相學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後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鐘論之要。

總而論之,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和東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鐘張”,又與東晉書聖王羲之被人並稱為“鐘王”。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作品欣賞:

《宣示表》楷書藝術的鼻祖:鐘繇《宣示表》單字帖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芻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盱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名,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

《宣示表》

書法實踐和理論境界:

1、鐘繇的書法理論,散見於有關書論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關於用筆方面的論述。鐘繇的楷書古雅渾樸,圓潤遒勁,古風醇厚,筆法精簡,自然天成。鐘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並不限於一家之學。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鐘繇在學習書法藝術時極為用功,有時甚至達到入迷的程度。

2、鐘繇還十分注意向同時代人學習,如經常與曹操、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人討論用筆方法問題。鐘繇不但自我要求嚴格,對於弟子門生也同樣以嚴要求。據說鐘繇的弟子宋翼學書認真,但成效不大,鐘繇當面怒斥,結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見老師。最後宋翼終於學有所成,名振一時。對於兒子鐘會,鐘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勸誡,鐘會最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鐘繇、鐘會父子被人們稱為“大小鐘”。

字體大小相間,整體佈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梁武帝撰寫了《觀鐘繇書法十二意》,稱讚鐘繇書法“巧趣精細,殆同機神”。庚肩吾將鐘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說“鐘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張懷瓘更將鐘書列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劉熙載等都給以極高評價。

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雲:“鐘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鐘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競相學習鐘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鐘體臨本。後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鐘體之長、鐘論之要。

總而論之,鐘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和東漢的張芝被人合稱為“鐘張”,又與東晉書聖王羲之被人並稱為“鐘王”。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

作品欣賞:

《宣示表》楷書藝術的鼻祖:鐘繇《宣示表》單字帖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于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芻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盱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以至今日。再世榮名,同國休戚,敢不自量。竊致愚慮,仍日達晨,坐以待旦,退思鄙淺。

《宣示表》

書法實踐和理論境界:

1、鐘繇的書法理論,散見於有關書論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關於用筆方面的論述。鐘繇的楷書古雅渾樸,圓潤遒勁,古風醇厚,筆法精簡,自然天成。鐘繇的書法藝術之所以取得巨大藝術成就,並不限於一家之學。與任何有成就的學者一樣,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學習的結果。鐘繇在學習書法藝術時極為用功,有時甚至達到入迷的程度。

2、鐘繇還十分注意向同時代人學習,如經常與曹操、邯鄲淳、韋誕、孫子荊、關枇杷等人討論用筆方法問題。鐘繇不但自我要求嚴格,對於弟子門生也同樣以嚴要求。據說鐘繇的弟子宋翼學書認真,但成效不大,鐘繇當面怒斥,結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見老師。最後宋翼終於學有所成,名振一時。對於兒子鐘會,鐘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勸誡,鐘會最後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鐘繇、鐘會父子被人們稱為“大小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