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坤靜時好

文/李尋歡懟李逍遙

01

去鳳凰古城遊玩的時候,拜訪過沈從文墓地。

從沱江邊的麻石板路轉下來,看見街邊有一方扁石,上面用行草刻著一篇昆曲。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四大皆空相。

歷盡了渺渺征途、漠漠平林、壘壘高山、滾滾長江,但見那寒雲慘霧和愁織, 受不盡苦雨淒風帶怨長。

雄城壯,看江山無恙, 誰識我一瓢一笠到襄陽。

——《千鐘祿·傾杯玉芙蓉》

遊人如織。夕陽西下,沱江倒影著白塔和兩岸的人家。河底水草在漸漸暗下來的天光裡,幽幽蕩漾。

河邊有人取水。再往上,家家的燈火與霓虹亮了起來,靠江的吊腳樓窗戶裡傳出吉他和民謠的聲音……

大半個世紀前的沈從文說,

邊城的每一磚縫每一瓦楞,都浸透了“鄉下人”的血。

他寫得緩慢,我看得驚心。

然而這一切,已經被時間洗刷得乾乾淨淨,一絲痕跡也無。

只有巷子裡的舊板門,門上椒圖銅環上的鏽青,臺階旁被摸得光光的黑色石獸,長脊飛簷上的野草……還在光影的斑斕處,悄悄隱藏,靜靜地,守著時間的秘密。

看著眼前的景物,剛才遊覽的興味還未平復,忽然迎頭碰上這麼一闕難得的好辭。

人有一種奇異的,在時空裡忽然安靜下來的感覺。仿佛周圍的一切,像電影裡的虛化鏡頭。只有一團追光,清晰地包圍著我和刻字的扁石。

兩兩相對,默默無言,感慨萬千。

鳳凰沱江

02

昆劇傳統劇碼《千忠戮》(又名“千鐘祿”)中,最有名的一折《慘睹》。

【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又是名折中的名曲。

因了這一曲,《千忠戮》紅遍了昆曲世界,清初即有“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之說。

這一齣戲本有八支曲,每一曲皆由“陽”字結句,故又名“八陽”。其餘七曲,儘管也是工整優秀,但和這鬱憤蒼涼,雄渾遒勁的開篇一曲比起來,實在黯淡無光。

《千忠戮·慘睹》說了一段明朝開國初年的鐵血往事。

建文帝朱允炆,聽從儒臣黃子澄,齊泰的謀略,

採取“削藩”政策,削弱各地藩王的勢力。

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借機起兵出北京,刀鋒一路南下直抵南京,建文帝在兵燹中下落不明。明成祖朱棣稱帝,改年號永樂,史稱“靖難之役”。民間盛傳建文帝並未自焚而死,而是流落江湖為僧。

這一折,就描寫了隱姓埋名削髮為僧的朱允炆,在流亡的途中,聽說建文舊臣,紛紛慘死在朱棣的刀口之下。景清剝皮實草,齊泰和黃子澄淩遲。

方孝孺更是創下了被誅“十族”的血腥記錄,除“九族”之外,居然朋友也算一族!

燕王朱棣的狠辣殘忍,酷肖其父。斯文儒雅心地和善的建文帝,遠遠不是對手。在這場爭鬥中,據說因為朱允炆下令絕不可傷其性命,朱棣屢次逃過一劫。

目睹這天地巨變,風雲慘烈,往日的親密者,被自己的叔叔誅殺殆盡,自己凋零江湖,隨時朝不保夕,無人能識亦怕人能識。朱允炆百感交集,殘陽泣血,在襄陽城下唱了一闕《慘睹·傾杯玉芙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文字無需翻譯也不必翻譯。其中蘊藏的情感張力,奇異地有著一種西北大馬金刀,蒼涼無盡的肅殺之氣;有種天地風雲,大開大合,又厚重沉鬱的收放火候。

在風雅婉轉為主的江南戲曲中,一枝獨秀,十分特別。

03

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不僅是“民國四公子”之一,也是收藏大家。

這個末世王孫,一身名士習氣,才華橫溢,放縱不羈。

本屬意于他的袁世凱,因為他反對帝制,轉而依仗十分熱衷稱帝的長子袁克定。不同意父兄所為,又艱於自處,在歷史和家國命運的漩渦裡載沉載浮,袁克文放浪形骸,負盡狂名。

他平生最喜當票友,尤鍾情《千忠戮》【傾杯玉芙蓉】一折。一說袁克文的字“寒雲”,就是他自己根據“但見那,寒雲慘霧和愁織”,自己所起。(另一說“寒雲”之號來自其所藏孤本宋帖,不敘)。

當時的《遊戲新報》曾刊登過袁寒雲玩票演繹《千鐘祿》的照片。

他飾演建文帝,平時又經常以漢末陳留王自比,自刻“皇二子印”向兄長暗示剖白,避“相煎何太急”的蕭牆之禍。戲假情真,假戲真做,每演到觸及心事之處,俯仰蒼涼,令觀者盪氣迴腸,襟袖潸然。

范君博題詩於劇照——

有腳不踏河北塵,此身即是建文身。

閑僧滿腹興亡史,自譜宮商唱與人。

亂世之中,個體特質,家國命運,天下興亡,時代軌跡,紛紛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漩渦,碰撞出浪花一般的傳奇,裹挾著一川逝水,浩浩東去,如斯複雜,轉瞬如泡沫,湮滅在歷史的煙雲裡。

左為袁克文

04

沱江邊的我,看著這一方扁石行草,墨蹟淋漓。

當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將一杆棘棒擲與皇太子朱標,向這個短命而仁厚的兒子解釋,為什麼要向開國功臣們舉起屠虎之刀。

怕是做夢也沒料到,四子朱棣又會舉起同樣的刀劈向孫兒建文,華夏因一家之私欲糾葛,再燃戰禍。

當年的“太子”袁克定,猜忌那個短命而風流的弟弟,力主父親稱帝,助他無限膨脹的欲望,犯下大節上的結構性錯誤,將父親在實業和經濟上的“善業”釘在歷史的十字架上。

怕是做夢也沒有想到,大輪滾滾,世異時移,自己也是晚景淒涼,為惡僕逆子所算,幸有舊友張伯駒(民國四公子之一,收藏大家,《富春山居圖》的保護者和捐獻者)收留。靠這一點舊時相識的義舉,總算沒有襤褸街頭,後來在新時代找到一份工作,平安度晚。

每每讀史,看到離亂,看到動盪,感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總是會有種“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奇異平靜感。在平常日子裡,煮茶摘菜,升起一點小確幸。

乾坤靜時好。

最後以自己戲寫的一首小詩終篇:

敲得瘦骨作銅聲,磊磊鬱鬱石尤風。

寫蘭伴菊塵隨馬,畫竹添梅雨打更。

不是五陵常畋獵,何續桃源逐夢箏?

塗鴉暫借松煙墨,一筆銀勾鐵劃中。

在襄陽城下唱了一闕《慘睹·傾杯玉芙蓉》。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文字無需翻譯也不必翻譯。其中蘊藏的情感張力,奇異地有著一種西北大馬金刀,蒼涼無盡的肅殺之氣;有種天地風雲,大開大合,又厚重沉鬱的收放火候。

在風雅婉轉為主的江南戲曲中,一枝獨秀,十分特別。

03

袁世凱的次子袁克文,不僅是“民國四公子”之一,也是收藏大家。

這個末世王孫,一身名士習氣,才華橫溢,放縱不羈。

本屬意于他的袁世凱,因為他反對帝制,轉而依仗十分熱衷稱帝的長子袁克定。不同意父兄所為,又艱於自處,在歷史和家國命運的漩渦裡載沉載浮,袁克文放浪形骸,負盡狂名。

他平生最喜當票友,尤鍾情《千忠戮》【傾杯玉芙蓉】一折。一說袁克文的字“寒雲”,就是他自己根據“但見那,寒雲慘霧和愁織”,自己所起。(另一說“寒雲”之號來自其所藏孤本宋帖,不敘)。

當時的《遊戲新報》曾刊登過袁寒雲玩票演繹《千鐘祿》的照片。

他飾演建文帝,平時又經常以漢末陳留王自比,自刻“皇二子印”向兄長暗示剖白,避“相煎何太急”的蕭牆之禍。戲假情真,假戲真做,每演到觸及心事之處,俯仰蒼涼,令觀者盪氣迴腸,襟袖潸然。

范君博題詩於劇照——

有腳不踏河北塵,此身即是建文身。

閑僧滿腹興亡史,自譜宮商唱與人。

亂世之中,個體特質,家國命運,天下興亡,時代軌跡,紛紛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個或大或小的漩渦,碰撞出浪花一般的傳奇,裹挾著一川逝水,浩浩東去,如斯複雜,轉瞬如泡沫,湮滅在歷史的煙雲裡。

左為袁克文

04

沱江邊的我,看著這一方扁石行草,墨蹟淋漓。

當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將一杆棘棒擲與皇太子朱標,向這個短命而仁厚的兒子解釋,為什麼要向開國功臣們舉起屠虎之刀。

怕是做夢也沒料到,四子朱棣又會舉起同樣的刀劈向孫兒建文,華夏因一家之私欲糾葛,再燃戰禍。

當年的“太子”袁克定,猜忌那個短命而風流的弟弟,力主父親稱帝,助他無限膨脹的欲望,犯下大節上的結構性錯誤,將父親在實業和經濟上的“善業”釘在歷史的十字架上。

怕是做夢也沒有想到,大輪滾滾,世異時移,自己也是晚景淒涼,為惡僕逆子所算,幸有舊友張伯駒(民國四公子之一,收藏大家,《富春山居圖》的保護者和捐獻者)收留。靠這一點舊時相識的義舉,總算沒有襤褸街頭,後來在新時代找到一份工作,平安度晚。

每每讀史,看到離亂,看到動盪,感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總是會有種“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奇異平靜感。在平常日子裡,煮茶摘菜,升起一點小確幸。

乾坤靜時好。

最後以自己戲寫的一首小詩終篇:

敲得瘦骨作銅聲,磊磊鬱鬱石尤風。

寫蘭伴菊塵隨馬,畫竹添梅雨打更。

不是五陵常畋獵,何續桃源逐夢箏?

塗鴉暫借松煙墨,一筆銀勾鐵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