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哈爾科夫反擊戰——東線德軍走向覆滅前的最後勝利

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1943年2月19日至3月15日)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圍繞哈爾科夫對蘇聯紅軍的一系列攻勢行動。德軍的反攻消滅了大約52個紅軍師,重新佔領了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

1943年1月2日,蘇軍發動星球行動,在1月至2月初間攻破德軍防線和攻佔哈爾科夫、別爾哥羅德及庫爾斯克。雖然蘇軍行動成功,但參戰單位補給線過份延伸。

第6集團軍在2月2日投降後,蘇軍中央方面軍轉向西面,在2月25日向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及中央集團軍群發動進攻。然而蘇軍損失慘重,2月19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曼施坦因利用新到增援的武裝党衛軍及2個裝甲軍發動反攻。

曼斯坦因指揮德國第4裝甲集群,同時希特勒同意將七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投入反攻,第4航空隊每天平均飛行架次由1月時的250架次增至2月時的1000架次,令德軍取得戰略性的空中優勢,2月20日。當蘇軍迫近紮波羅熱時,德軍開始反攻,即是德軍的頓涅茨克行動。

整個行動由1943年2月19日開始至3月15日。原本曼施坦因的計畫分成3部份,第一部份是發動進攻以擊潰過份延伸的進攻矛頭,第二部分是收復哈爾科夫,而最後是聯同中央集團軍群在庫爾斯克擊潰蘇軍—這最後階段因蘇聯春季溶雪而取消。

2月19日,

武裝党衛軍裝甲軍向南前進,作為第4裝甲集群進攻的屏障,霍利特戰役集群則繼續牽制突破德軍戰線的蘇軍,第1裝甲集群則被命令向北切斷及消滅波波夫的機動部隊。

從2月20日至23日,武裝党衛軍警衛旗隊裝甲師切斷蘇軍第6集團軍的側翼,封鎖通向第聶伯河的道路及成功在薩馬拉河包圍和消滅一部份蘇軍,

武裝党衛軍第二帝國裝甲師向東北前進,而武裝党衛軍第三骷髏裝甲師在2月22日向同一方向推進,這2個師成功的切斷了蘇軍進攻部隊的補給線。

在2月24日有少部份的蘇軍士兵突破包圍圈向北逃走,第1裝甲集群包圍了波波夫的機動部隊。2月22日,由於德軍反攻的成功,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將在南面的第3坦克集團軍及第69集團軍轉往受壓的西南方面軍,以阻止德軍攻佔克拉斯諾格勒地區。

蘇軍第3坦克集團軍從哈爾科夫南方攻擊德軍,以阻止曼施坦因的攻勢持續。2月24日,德軍調整兵力防衛蘇軍突出部的向西正面。從2月24日至27日,蘇聯第3坦克集團軍及第69集團軍繼續攻擊這部份的德軍戰線,但沒有多大進展,由於補給不繼,攻勢變得疲弱。

2月25日,中央方面軍攻擊德國裝甲軍團的接合部,在兩翼獲得進展,但在中路沒有獲得成功,在攻勢開始後,對德軍右翼的進攻因德軍的頑強抵抗而受阻,同時在左翼過份延伸。3月5日,進攻的第3坦克集團軍遭到重大打擊,只有少數人向北逃出包圍圈重新組成防線。

鑒於蘇軍間缺乏合作各自為戰,曼施坦因命令德軍攻向哈爾科夫。3月1日至5日,德國第4裝甲集群包括武裝党衛軍裝甲軍前進了80千米,距離哈爾科夫以南大約16千米。3月6日,武裝党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在莫什河建立橋頭堡,開闢了通往哈爾科夫的道路。德國第1裝甲集群收復了頓內茨河的防線。

雖然面臨春季融雪,曼施坦因仍然在3月7日命令德軍向哈爾科夫進攻,但他卻各攻向哈爾科夫西面而不是東面及由北面包圍該城。當時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己重回戰線及擔任主攻,分割蘇軍第69集團軍及第3坦克集團軍的殘部。

3月8日至9日,武裝党衛軍裝甲軍轉向北面,分割蘇聯第69集團軍及第40集團軍,再在9日轉向東面而完成包圍,雖然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第19狙擊師及第186坦克旅前往阻擊,德軍的攻勢仍然持續。

3月9日,蘇聯第40集團軍向大德意志裝甲擲哈爾科夫彈兵師發動反攻,以恢復與第3坦克集團軍的通訊,但反攻在3月10日因德軍的攻勢而失敗。

同日,第4裝甲集群命令武裝党衛軍裝甲軍儘快收復哈爾科夫。武裝党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由西面、武裝党衛軍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及武裝党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從北和西北面實施掩護。

德軍在市內戰鬥於3月14日轉為沉寂,武裝党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在當天清除蘇軍殘餘部隊之抵抗,向市東部邊緣前進。當天日落時,該市完全落入德國人手中。

此役,令蘇軍損失了52個師,大約45200陣亡或失蹤,另有41200人受傷。至3月27日,估計武裝党衛軍裝甲軍損失了44%的兵力,包括大約160名軍官及4300名在役人員。

儘管代價沉重,但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畢竟還是幫助曼斯坦因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德軍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的崩潰,但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德軍的這場局部的,也是最後的戰役勝利並不能扭轉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出現的德軍潰敗局面,更無法阻止由於納粹德國軍事政治經濟體制的種種缺陷而導致的失敗命運的最終降臨。

第1裝甲集群包圍了波波夫的機動部隊。2月22日,由於德軍反攻的成功,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將在南面的第3坦克集團軍及第69集團軍轉往受壓的西南方面軍,以阻止德軍攻佔克拉斯諾格勒地區。

蘇軍第3坦克集團軍從哈爾科夫南方攻擊德軍,以阻止曼施坦因的攻勢持續。2月24日,德軍調整兵力防衛蘇軍突出部的向西正面。從2月24日至27日,蘇聯第3坦克集團軍及第69集團軍繼續攻擊這部份的德軍戰線,但沒有多大進展,由於補給不繼,攻勢變得疲弱。

2月25日,中央方面軍攻擊德國裝甲軍團的接合部,在兩翼獲得進展,但在中路沒有獲得成功,在攻勢開始後,對德軍右翼的進攻因德軍的頑強抵抗而受阻,同時在左翼過份延伸。3月5日,進攻的第3坦克集團軍遭到重大打擊,只有少數人向北逃出包圍圈重新組成防線。

鑒於蘇軍間缺乏合作各自為戰,曼施坦因命令德軍攻向哈爾科夫。3月1日至5日,德國第4裝甲集群包括武裝党衛軍裝甲軍前進了80千米,距離哈爾科夫以南大約16千米。3月6日,武裝党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在莫什河建立橋頭堡,開闢了通往哈爾科夫的道路。德國第1裝甲集群收復了頓內茨河的防線。

雖然面臨春季融雪,曼施坦因仍然在3月7日命令德軍向哈爾科夫進攻,但他卻各攻向哈爾科夫西面而不是東面及由北面包圍該城。當時大德意志裝甲擲彈兵師己重回戰線及擔任主攻,分割蘇軍第69集團軍及第3坦克集團軍的殘部。

3月8日至9日,武裝党衛軍裝甲軍轉向北面,分割蘇聯第69集團軍及第40集團軍,再在9日轉向東面而完成包圍,雖然蘇聯最高統帥部命令第19狙擊師及第186坦克旅前往阻擊,德軍的攻勢仍然持續。

3月9日,蘇聯第40集團軍向大德意志裝甲擲哈爾科夫彈兵師發動反攻,以恢復與第3坦克集團軍的通訊,但反攻在3月10日因德軍的攻勢而失敗。

同日,第4裝甲集群命令武裝党衛軍裝甲軍儘快收復哈爾科夫。武裝党衛軍第2帝國裝甲師由西面、武裝党衛軍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及武裝党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從北和西北面實施掩護。

德軍在市內戰鬥於3月14日轉為沉寂,武裝党衛軍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在當天清除蘇軍殘餘部隊之抵抗,向市東部邊緣前進。當天日落時,該市完全落入德國人手中。

此役,令蘇軍損失了52個師,大約45200陣亡或失蹤,另有41200人受傷。至3月27日,估計武裝党衛軍裝甲軍損失了44%的兵力,包括大約160名軍官及4300名在役人員。

儘管代價沉重,但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畢竟還是幫助曼斯坦因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德軍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的崩潰,但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德軍的這場局部的,也是最後的戰役勝利並不能扭轉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出現的德軍潰敗局面,更無法阻止由於納粹德國軍事政治經濟體制的種種缺陷而導致的失敗命運的最終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