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都曾愛過那個叫周傑倫的rapper

你喜歡過周傑倫嗎?

“我曾以為周傑倫、王力宏、潘瑋柏的叫說唱,

直到2009年接觸地下說唱。”在某篇文章裡,我如此寫道。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句話有毛病。

誠然,這些流行歌手的flow沒有地下rapper那樣炸,但他們的說唱獨樹一幟,且是很多人的說唱啟蒙及青春記憶,不是嗎?

中文說唱的史書,應該有這些流行歌手的一頁,尤其是周傑倫——他們推動了中文說唱的進程。

接觸地下說唱後,我就不關注流行音樂了,包括周傑倫。現在對於他,我不喜不厭。

但我會一直記得我買過他的磁帶、CD,一直記得耳聞“說唱”二字是2001年聽《雙截棍》,一直記得曾把《以父之名》《忍者》《本草綱目》迴圈播放,迴圈次數超過後來聽幼稚園殺手和蛋堡。

我會一直記得那個叫周傑倫的rapper。

很多說唱歌手也都記得周傑倫,他們也通過採訪、歌曲表達過對周傑倫的respect。

小青龍“那年生日同桌攢錢給我買的卡帶,包裝粗糙海報寫著JAY”。

海選時TT就提到了周傑倫。

賽季最後一首歌《頭文字T》,TT致敬了周傑倫的《漂移》。

第9期吳亦凡致敬《三年二班》。

總決賽吳亦凡致敬《以父之名》。

總決賽PG One致敬《暗號》。

“去KTV必點曲目是?”GAI、黃旭、徐真真、TT都提到了周傑倫。GAI是周傑倫鐵粉,網上有GAI翻唱《彩虹》《安靜》《青花瓷》的視頻,GAI喜歡上中國風,也許就是受到了周傑倫影響。

此外馬思唯/艾福傑尼/派克特《William Trap》採樣《威廉古堡》,蛋堡《愛簡單》採樣《簡單愛》,《回到》採樣《回到過去》。

既然提到採樣,那就談談周傑倫牛逼在何處。一直都是說唱歌手採樣周傑倫,而周傑倫從不採樣別人的歌。旋律部分是說唱歌手不具備的優勢,因此通過採樣的方式來解決。旋律部分周傑倫能自產自銷,自然無需採樣。

但周傑倫並不是一開始就得到認可。

即使到了2005年,中年人們也不理解周傑倫。那年10月,《人物時代週報》刊登了不同時代的人對周傑倫的評價。

歌曲里加點RAP就是反叛?崔健大叔早就這麼幹過了,那時候你剛上小學吧?寫點無俚頭歌詞就叫反叛?有種你先把歌詞給我唱清楚了。(60後廖福美)

周傑倫憑什麼火?論作品,一地口水;論唱歌,一嘴豆腐;論形象,一臉悲情;論為人,一口髒話;論處事,一個拳頭。華語歌壇一不留神就放出了這麼一棵大毒草。(70後沙東)

另外兩位的核心觀點則不同,“人人都愛周傑倫”(80後飛豬),“我們被周傑倫包圍了”(90後丁貓貓)。

這差不多代表了我們與父輩對周傑倫的不同態度,而周傑倫的才華、影響力以及時間的力量,改變了人們對他的看法,討厭他的人消失殆盡。而那篇報導的核心觀點“至少在吐字、歌詞、節奏這三方面,周傑倫徹底革了華語音樂的命”,概括了周傑倫對華語樂壇的貢獻所在。這裡的節奏,指的就是說唱。

周傑倫的說唱極具獨創性,在《中國新歌聲》裡,周傑倫講過這麼一段話,“我16年前開始說唱,第一首說唱的歌是《爸,我回來了》,講的就是一個反暴力的。因為那時領悟到了就是,老外的嘻哈的歌詞都是很黑暗面的,但是我覺得華人就要有點不一樣。雖然說唱感覺好像要很叛逆,但其實不一定,你能夠影響到現在的社會,或者你可以影響到現在的年輕人,你就已經是成功了。我好像當時根本沒有想那麼多,我就想要寫一個跟老外不一樣的嘻哈,一定要有一個很正能量的歌,那就變成使命感了。”

在周傑倫活躍的那個年代,直至當下,依然有很多說唱歌手模仿黑人,money+pussy+weed+motherfu*k,對了,還有模仿flow。只有周傑倫攜手他的詞作人方文山、黃俊郎,在做不一樣的事,既有說唱的節奏感,又加入了中文的精髓——文采修飾、人文關懷。

雖然這幾年周傑倫的佳作不如以往,但不代表周傑倫過時了。沒有新的優秀的古典音樂出來,蕭邦、莫札特永遠不會過時。新人超越周傑倫了麼?沒有,而且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不過,天才值得時代去等。

此外馬思唯/艾福傑尼/派克特《William Trap》採樣《威廉古堡》,蛋堡《愛簡單》採樣《簡單愛》,《回到》採樣《回到過去》。

既然提到採樣,那就談談周傑倫牛逼在何處。一直都是說唱歌手採樣周傑倫,而周傑倫從不採樣別人的歌。旋律部分是說唱歌手不具備的優勢,因此通過採樣的方式來解決。旋律部分周傑倫能自產自銷,自然無需採樣。

但周傑倫並不是一開始就得到認可。

即使到了2005年,中年人們也不理解周傑倫。那年10月,《人物時代週報》刊登了不同時代的人對周傑倫的評價。

歌曲里加點RAP就是反叛?崔健大叔早就這麼幹過了,那時候你剛上小學吧?寫點無俚頭歌詞就叫反叛?有種你先把歌詞給我唱清楚了。(60後廖福美)

周傑倫憑什麼火?論作品,一地口水;論唱歌,一嘴豆腐;論形象,一臉悲情;論為人,一口髒話;論處事,一個拳頭。華語歌壇一不留神就放出了這麼一棵大毒草。(70後沙東)

另外兩位的核心觀點則不同,“人人都愛周傑倫”(80後飛豬),“我們被周傑倫包圍了”(90後丁貓貓)。

這差不多代表了我們與父輩對周傑倫的不同態度,而周傑倫的才華、影響力以及時間的力量,改變了人們對他的看法,討厭他的人消失殆盡。而那篇報導的核心觀點“至少在吐字、歌詞、節奏這三方面,周傑倫徹底革了華語音樂的命”,概括了周傑倫對華語樂壇的貢獻所在。這裡的節奏,指的就是說唱。

周傑倫的說唱極具獨創性,在《中國新歌聲》裡,周傑倫講過這麼一段話,“我16年前開始說唱,第一首說唱的歌是《爸,我回來了》,講的就是一個反暴力的。因為那時領悟到了就是,老外的嘻哈的歌詞都是很黑暗面的,但是我覺得華人就要有點不一樣。雖然說唱感覺好像要很叛逆,但其實不一定,你能夠影響到現在的社會,或者你可以影響到現在的年輕人,你就已經是成功了。我好像當時根本沒有想那麼多,我就想要寫一個跟老外不一樣的嘻哈,一定要有一個很正能量的歌,那就變成使命感了。”

在周傑倫活躍的那個年代,直至當下,依然有很多說唱歌手模仿黑人,money+pussy+weed+motherfu*k,對了,還有模仿flow。只有周傑倫攜手他的詞作人方文山、黃俊郎,在做不一樣的事,既有說唱的節奏感,又加入了中文的精髓——文采修飾、人文關懷。

雖然這幾年周傑倫的佳作不如以往,但不代表周傑倫過時了。沒有新的優秀的古典音樂出來,蕭邦、莫札特永遠不會過時。新人超越周傑倫了麼?沒有,而且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不過,天才值得時代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