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橋門一拆遷村發現大批明城磚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已派人回收

這批城牆磚的發現人為職業環保人方青松,目前主要做文保公益活動的他得知高橋門附近有一村落正在拆遷,

便前去查探是否存在可以保護的文物。他先在這條村落的馬路邊發現了一道矮牆,上有明城牆磚100餘塊。在村落中,他又發現了一個院落兩道16層磚高的牆上,還有約1600塊明城牆磚。而這兩道牆旁邊的小房子上,又有100來塊城牆磚。這一拆遷村落總共發現約有1800塊城牆磚。

“還好我們去得及時,否則可能都要被拆完了。

”方青松告訴南京晨報記者,他們過去時,馬路邊矮牆上的城磚已經被拆掉一部分了。那麼,這批城牆磚來自哪兒呢?方青松猜測,此村落與南京城牆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門之一——高橋門僅有兩三百米的距離,可能當年高橋門拆除的時候,附近村民過去拉來使用的。

昨天,方青松@了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據介紹,南京城牆方面當時就派人過來查看,已於昨天下午開始陸續回收這批城磚,

估計整批回收完需要兩三天時間。回收後的城牆磚將用於南京明城牆的修繕和維護。方青松也呼籲市民,如果發現明城牆磚,要及時和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聯繫。

南京晨報記者 孔芳芳

南京城牆磚知多少

■連結

南京的城牆可以說是南京的名片,它用規制統一的城磚砌就。每塊城磚的磚縫都有用石灰和糯米汁緊密粘接的痕跡,牆體灰白雜陳,卻依舊堅固如初、穩如泰山。

當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並定都南京,他採納了學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耗時21年之久,修築了蜿蜒盤桓達35.3公里、南京歷史上最具規模的城牆,史稱明城牆。

為修築南京城牆,朱元璋號令長江中下游的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5省各府、州、縣,以及軍隊衛、所等近200個單位的百萬餘軍民承擔和組織人力制坯燒造城磚,將燒造好的城磚統一運往南京用於修築城牆。

當年燒制的城磚是有嚴格規定的,要求每塊城磚長40—45釐米,寬20釐米,厚10—12釐米,重為10至20公斤,以確保城牆的堅固和美觀。

為確保建造南京都城城牆堅不可摧,明朝實行了嚴格的責任制,除制定了城磚的大小、尺寸外,還要求各地在城磚上燒制出府、州、縣、總甲、甲首、小甲和制磚人夫、窯匠等至少5至6級責任人,最多達9級責任人的名字,以便驗收時對不合格的城磚可追究制磚人的責任,

重者甚至可殺頭。正是這種嚴酷的“責任制”,才保證了南京明城牆在建造過程中的高品質。

在城磚的銘文中,能看到許多來自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5省各府縣的城磚,如刻有袁州府、南昌府、武昌府、九江府、贛州府、太平府、甯國府、黃州府、瑞州府、安慶府、長沙府、江寧府、揚州府及南昌縣、江夏縣、合肥縣、興國縣、上饒縣、臨川縣、瀏陽縣、桐城縣等,幾乎遍及這5省的縣鄉,可以看出為修築南京城牆,各地廣泛動員,就地取材,都付出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

明城磚上留下的這些銘文字體基本以楷書為主,同時也有隸書、魏碑、行書、小篆等,另外還有一些銘刻了數位和符號。城磚上的這些銘文雖沒有登大雅之堂,卻也可窺見民間書法藝術的燦爛。

可以看出為修築南京城牆,各地廣泛動員,就地取材,都付出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

明城磚上留下的這些銘文字體基本以楷書為主,同時也有隸書、魏碑、行書、小篆等,另外還有一些銘刻了數位和符號。城磚上的這些銘文雖沒有登大雅之堂,卻也可窺見民間書法藝術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