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京一拆遷村挖出古橋 還有鎮水獸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歷史上北京市朝陽區有諸多古橋,但倖存下來的卻並不多。近日,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從朝陽區文化委員會獲悉,黑橋村在拆遷過程中找到了一座被埋多年的古橋,

現場還發現三尊鎮水石獸。朝陽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黑橋村發現古橋對於研究京城水系變遷具有重要價值。

古橋被埋半個多世紀後重見天日

黑橋村,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崔各莊鄉。

近日,在崔各莊鄉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劉增華的帶領下,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來到黑橋村一片已完成拆遷的空場。在低於地面大約1米的位置,古橋的輪廓已被清理出來,

橋長約20米、寬約5米,橋臺露出地面不到1米。在古橋中央露出的拱券上沿,扇形中拱石雕有吸水獸。在橋沿石之間還能看到燕尾槽,只是已經不見了銀錠鎖。

圖1:古橋的大致輪廓已被清理出來,但還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崔毅飛

據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瞭解,古橋上曾建有鋼筋混凝土庫房,庫房拆除後,覆蓋在地面的建築渣土有1米多高,當地村委會組織人力,用鑿子把渣土鑿碎,一邊用鐵鍬翻土,小心翼翼地尋找橋的輪廓。在清理過程中,碰到有硬塊兒,工人會立即輕挖,不讓橋面受損。

劉增華主任介紹說,上世紀五十年代,流經當地的北小河調整河道,古橋因此廢棄。橋面上的大青石被運到附近的木橋上使用,

古橋也逐漸被掩埋。記者注意到,現場古橋的橋面、以及部分橋沿石的確存在缺損。

《北京市朝陽區地名志》記載:黑橋村曾名東泰莊,以村中泰姓大戶得名。因北小河繞村北而過,該村交通受阻,由泰姓聯絡鄰村張百萬(原北小河北岸張萬墳村的首戶)捐資建橋,橋為青石所築,呈褐黑色,故名黑橋,村隨橋名。劉增華認為,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黑橋。

而在現場,還發現了罕見的鎮水獸。

現場發現三尊鎮水獸 暫時異地保管

出於文物安全考慮,現場發現的三尊鎮水獸被運到了異地進行保管。

圖2:在古橋兩側的中拱石上雕有吸水獸。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崔毅飛

鎮水獸有別于古橋中拱上的吸水獸,鎮水獸的形體更加完整、栩栩如生。

其中一尊背部存在缺損,另外兩尊則基本完整。三尊石獸體量、樣貌基本一致,有兩隻頭向左轉,一隻向右轉頭。

鎮水獸長約1.5米,高約40釐米,分別由完整的青石雕刻而成。石獸四腳及肚皮貼地、趴臥青石上,背披鱗片、長尾回蜷,頭頂犄角,雙目圓睜,寬嘴微張而露齒,有一股不怒自威的霸氣。

圖3:在橋沿石之間還能看到燕尾槽,只是已經不見了銀錠鎖。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崔毅飛

鎮水獸一般趴臥在橋臺的四角,在北京地區,並非所有古橋都配備有鎮水獸。比較知名的是地安門外的萬甯橋鎮水獸;昌平區的朝宗橋,通州區的通運橋、土橋也有鎮水獸遺存至今。黑橋村古橋也發現鎮水獸,多少讓人有些意外。

學者:建橋資金雄厚 古橋並非都有鎮水獸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秘書長梁欣立先生走訪過北京地區240多座古橋。梁欣立介紹說,朝陽區內河流是北運河水系,有溫榆河、通惠河、壩河、涼水河、亮馬河、北小河等,隨著城市發展、河道變遷等原因,很多古橋也隨之被拆、被埋,倖存下來的並不多。

圖4、5、6為在對現場的初步清理過程中,發現了三尊鎮水獸。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崔毅飛

在梁欣立2007年所著的《北京古橋》一書中,整個朝陽區也僅僅收錄了一些消失的古橋。聽說黑橋村發現古橋,這讓梁欣立頗為興奮。梁欣立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早就聽說過黑橋這個地名,但並未見過真正的黑橋,從村名上看,肯定存在與橋相關的歷史淵源。此次發現的古橋如能準確斷代,黑橋村的歷史也會更加清晰確鑿。

梁欣立指出,此次發現了三尊鎮水獸,應該位於橋臺的四個角,所以共有四尊鎮水獸才對。鎮水獸有震懾水災的寓意,同時具有一定的裝飾作用。鎮水獸費工、費料成本較高,卻沒有實際用途,說明當時的建橋資金比較雄厚,並不是所有古橋都有鎮水獸。

文物部門:朝陽區古橋遺跡罕見 未來可建遺址博物館

朝陽區文委相關負責人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在黑橋村拆遷之前,古橋被建築物覆蓋。去年下半年,他們接到崔各莊鄉政府的彙報:“現場挖出來了‘小動物’。”他們到現場看到了古橋和石獸。出於文物安全的考慮,立即對已發現的三尊鎮水獸進行異地保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專家在現場初步判斷,這是一座明代石拱橋,但古橋的名稱與來歷?究竟有多高?占地面積有多大?有幾個橋洞?這些疑問還有待北京市文研所進行考古發掘,他們已將黑橋村古橋列入2019年的考古發掘計畫。

朝陽區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接下來的重點是保護好現存遺跡,待未來完成考古發掘,他認為可以在古橋基礎上修建一座遺址博物館,即崔各莊地區民俗博物館。對於朝陽區而言,遺存至今、且被發現的古橋稀少,黑橋村古橋重見天日,豐富了朝陽區的文物類型,同時對於研究京城水系變遷、當地村史都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物證。

圖3:在橋沿石之間還能看到燕尾槽,只是已經不見了銀錠鎖。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崔毅飛

鎮水獸一般趴臥在橋臺的四角,在北京地區,並非所有古橋都配備有鎮水獸。比較知名的是地安門外的萬甯橋鎮水獸;昌平區的朝宗橋,通州區的通運橋、土橋也有鎮水獸遺存至今。黑橋村古橋也發現鎮水獸,多少讓人有些意外。

學者:建橋資金雄厚 古橋並非都有鎮水獸

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秘書長梁欣立先生走訪過北京地區240多座古橋。梁欣立介紹說,朝陽區內河流是北運河水系,有溫榆河、通惠河、壩河、涼水河、亮馬河、北小河等,隨著城市發展、河道變遷等原因,很多古橋也隨之被拆、被埋,倖存下來的並不多。

圖4、5、6為在對現場的初步清理過程中,發現了三尊鎮水獸。攝/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崔毅飛

在梁欣立2007年所著的《北京古橋》一書中,整個朝陽區也僅僅收錄了一些消失的古橋。聽說黑橋村發現古橋,這讓梁欣立頗為興奮。梁欣立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早就聽說過黑橋這個地名,但並未見過真正的黑橋,從村名上看,肯定存在與橋相關的歷史淵源。此次發現的古橋如能準確斷代,黑橋村的歷史也會更加清晰確鑿。

梁欣立指出,此次發現了三尊鎮水獸,應該位於橋臺的四個角,所以共有四尊鎮水獸才對。鎮水獸有震懾水災的寓意,同時具有一定的裝飾作用。鎮水獸費工、費料成本較高,卻沒有實際用途,說明當時的建橋資金比較雄厚,並不是所有古橋都有鎮水獸。

文物部門:朝陽區古橋遺跡罕見 未來可建遺址博物館

朝陽區文委相關負責人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在黑橋村拆遷之前,古橋被建築物覆蓋。去年下半年,他們接到崔各莊鄉政府的彙報:“現場挖出來了‘小動物’。”他們到現場看到了古橋和石獸。出於文物安全的考慮,立即對已發現的三尊鎮水獸進行異地保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專家在現場初步判斷,這是一座明代石拱橋,但古橋的名稱與來歷?究竟有多高?占地面積有多大?有幾個橋洞?這些疑問還有待北京市文研所進行考古發掘,他們已將黑橋村古橋列入2019年的考古發掘計畫。

朝陽區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接下來的重點是保護好現存遺跡,待未來完成考古發掘,他認為可以在古橋基礎上修建一座遺址博物館,即崔各莊地區民俗博物館。對於朝陽區而言,遺存至今、且被發現的古橋稀少,黑橋村古橋重見天日,豐富了朝陽區的文物類型,同時對於研究京城水系變遷、當地村史都提供了重要的歷史物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