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第一臥佛因一項巨大工程挪位於此,鮮為人知

炳靈寺之行,是一次畢生難忘的行旅。從蘭州出發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永靖縣城。我們逕自穿城而過,直撲縣城邊上群山,沿路盤山而上。繞過了幾個難行的路段後,我們泊車歇息,

無意中爬到一個拋棄的小屋邊上後,才發現別有洞天,視界恍然大悟:高峽平湖,汽艇白浪,盡收眼底,風景非凡。 眼前姊妹峰挺拔入雲,峰腳下是炳靈寺進口。

小旅館很潔淨,也很一般。和別家不同的是,這些房間都有一個落地對開玻璃門,出門是共用的平臺。

走出去,便可盡覽炳靈寺峽口一帶的風景。這兒是炳靈湖上游,現在正是豐水期,眼前黃河流水集合,碧水迴旋,一峽清幽。東邊峽口嶙峋蒼翠,好像是挽臂並肩,河水沒有了去路。西邊峽口黃河從有觀覽亭的奇峰下擠出來,草木茂盛,並不見來處。北面正是被稱為“我國六大石窟”之一的炳靈寺石窟,在這兒只能看到挺拔的姊妹峰,還有從姊妹峰底飛簷伸出綠樹梢的炳靈寺門樓。
鳥鳴聲中的炳靈寺、花草香氣裡的炳靈寺。

穀口即炳靈寺,佛像莊重,佛窟儼然,站到這兒,奇奇怪怪的峰嶺撲過來,各顯奇形異姿,絕無一點相同,從這兒回目望去,目光回落處,草木枝柯紛披,千層蒼翠。溝壑平野裡,一穀翠綠。間或有幾樹雜花,

粉粉白白地搖擺著晨風,數簇草花,紅紅黃黃地捧舉起露水,展現著它們在翠穀裡的逍遙活法。才看清山崖上的花樹,早有濃郁的花草香駕著晨風,迴旋而來,播灑飄動,沁人心扉。歷史上那麼多人為了給炳靈寺獻一瓣心香,千里行進,前來貢奉。而大自然卻悄悄地變成萬種馨香,千百年來供養著佛神,供養著世人,做得泰然自若一般。

 沿著彎曲彎曲的棧道而行,那些撒播了千年的佛像就在我們身邊,北魏的,盛唐……一座座佛像在講解員的解說下,好像活了。它們或翩然起舞,或講經說法,石頭本來沒有生命,人們祭拜的多了,也就有了靈性,甚至有了佛性。在我看來,炳靈寺中最有靈性的應該是炳靈石林了。這些山崖、巨石三三兩兩分佈在炳靈寺地點的大溝裡,

不時地幻化出各種形狀,任由遊客猜測命名。 沿著彎彎曲曲的棧道,或走或停,細心賞識、品嘗,看著一尊尊千餘年前的佛像在歷經千年滄桑後,仍然保持著淡泊的笑臉,想想塵俗間的爭名逐利不過是曇花一現。一個人的幾十年,關於這些佛像來說,只不過是天空中飄過的一朵雲罷了。

 到炳靈寺來的人,都會被臥佛寺內的那尊釋迦牟尼佛像所感動。但是人們並不知道,這是我國獨一的一尊北魏時期的佛祖涅槃像,也是全國現存時代最早的臥佛像,人們稱之為“中國榜首臥佛”。 這座臥佛原是在16窟,當年建築劉家峽水電站時,人們把它搬遷了出來,而且分紅1米左右的9段,放入箱子內精心保存。這尊臥佛帶著濃濃入世顏色。佛祖神態慈祥自若,怡然自樂,給人一種心安理得的感覺。這是北魏佛像的特色。它們往往嘴角上翹,流露出一絲淺笑,神態上少了一分莊嚴,多了幾分親熱。

炳靈寺石窟多會集下寺。或許由於宣揚不夠加上交通不便,人們多在下寺觀賞而罕見去上寺的。其實,兩寺僅隔5華里,沿溝而上,一路奇峰美景如畫,散步走去,仙風拂面,如入聖境。深山探幽,不失為一大樂事。

 到炳靈寺來的人,都會被臥佛寺內的那尊釋迦牟尼佛像所感動。但是人們並不知道,這是我國獨一的一尊北魏時期的佛祖涅槃像,也是全國現存時代最早的臥佛像,人們稱之為“中國榜首臥佛”。 這座臥佛原是在16窟,當年建築劉家峽水電站時,人們把它搬遷了出來,而且分紅1米左右的9段,放入箱子內精心保存。這尊臥佛帶著濃濃入世顏色。佛祖神態慈祥自若,怡然自樂,給人一種心安理得的感覺。這是北魏佛像的特色。它們往往嘴角上翹,流露出一絲淺笑,神態上少了一分莊嚴,多了幾分親熱。

炳靈寺石窟多會集下寺。或許由於宣揚不夠加上交通不便,人們多在下寺觀賞而罕見去上寺的。其實,兩寺僅隔5華里,沿溝而上,一路奇峰美景如畫,散步走去,仙風拂面,如入聖境。深山探幽,不失為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