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滿城盡是“限產”,鋼價還能堅挺多久

隨著冬季的到來,及京津唐等地霧霾狀況日趨嚴重,北方採暖限產措施落到了實處,同時,鋼鐵去產能的力度越來越大。唯有鋼價仍顯堅挺。

“鋼鐵去產能已完成預定目標任務,依法取締‘地條鋼’的任務按期完成。”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10月28日在國新辦會上透露。到目前為止,退出過剩鋼鐵產能已超過1億噸,煤炭產能超過了4億噸,共分流安置職工100萬余人。

11月2日,徐向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從效果看,去產能極大地淨化了市場環境,

顯著緩解了產能過剩的壓力,鋼價回歸到合理區間,鋼鐵行業全行業扭虧為盈。

滿城盡是“限產”

隨著去產能的深度推進,鋼鐵經營狀況的確有所好轉。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10月31日發佈的鋼鐵行業PMI指數,10月份為52.3%,已連續6個月處在50%以上的擴張區間,表明鋼鐵行業高景氣度格局仍在延續。

據記者調查核實,隨著11月份的到來,鋼鐵行業滿城盡是“限產”。

事實上,各地對去產能執行的效果也較好。

10月30日河北省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強調,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鋼鐵、水泥、煤炭等去產能工作的力度。稍早的10月27日,河北唐山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唐山市2017-2018年採暖季鋼鐵行業錯峰生產方案》。上述方案提出: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鋼鐵企業高爐限產120天,全市總限產比例為50%,4個月合計影響高爐生鐵總量為1821萬噸。“這已經是唐山在10月內第三次限產了。

”唐山市發改委一位不願具名的工作人員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此次限產採取一廠一策,並要求各區於11月3日上報市政府。”

“唐山發佈的鋼鐵企業錯峰限產實施方案,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較之前期已開始執行的邯鄲武安地區50%-55%的限產比例來看,並沒有超出市場的預期。”徐向春分析稱,唐山市政府測算的限制高爐生鐵產能合計1821萬噸,與前期各大機構推算的超過2000萬噸的影響量略有差距。

這是因為,不同排放水準、環保水準、裝備水準的鋼鐵企業限產比例有明顯差別,部分高分企業限產比例預計只有20%-25%,而部分低分企業限產比例將達到75%。

同時,《華夏時報》記者從天津瞭解到,天津市也發佈了限產檔。該檔要求,天津市自11月1日起開始執行採暖季鋼鐵企業錯峰生產政策,確保年底前鋼鐵產能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天津各大鋼廠限產比例在40%-60%之間,

總量影響在50%上下。

可以說,此次地方限產大潮不分南北,也不分東西。四川、江蘇、吉林、河南等省稍早一些時候已加入限產行列。其中,四川提出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期間,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江蘇則在10月25日啟動全省秋冬季節大氣污染防治交叉互查,互查持續至2018年3月31日;吉林發佈了“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百日攻堅’行動方案”等等。

但對於鋼鐵業來說,冬季限產導致鋼廠供給減少,進而可能影響冬季鋼價的漲跌行情。

鋼價仍顯堅挺

雖然滿城盡是限產,但鋼價仿佛已站在風口上。記者從各大鋼廠的訂貨價格瞭解到,大多數政策是維持平盤,如寶武鋼鐵、鞍鋼均是。

“隨著冬季環保減產措施的落實,未來鋼鐵產量將會有所下降,這對鋼價有一定的利好刺激。”徐向春說,從總體來看,儘管有環保減產的影響,但是後期鋼價並不具備大幅度上漲的條件。徐向春表示,決定鋼價走勢的只有供需關係。

近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向媒體透露,鋼鐵行業已經持續多年發生嚴重的產能過剩,它帶來的結果是惡性競爭,價格最低的時候,降至2000元/噸以下。“今年的目標是去鋼鐵產能5000萬噸,到8月底已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標。”據苗圩預計,今年全年去鋼鐵落後產能有望超6000萬噸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還不包含去除“地條鋼”的產能。苗圩表示,到今年6月底,一共去除了600多家企業,1億噸以上的“地條鋼”已出清。

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則在最近的國新辦會上表示,這幾年供給側改革首要任務是去產能。對於鋼鐵去產能,國家已制定目標——從2016年開始,到2020年將淘汰落後產能1億-1.5億噸,而2016年已完成6500萬噸,如果2017年再完成5000萬噸,實現目標不成問題。

“自去年至今,已去除鋼鐵落後產能2.15億噸,這個量還是挺驚人的。”多位受訪的鋼鐵業人士均表示,今後2到3年,淘汰落後產能仍然是鋼企的重要工作。

雖然鋼鐵行業去產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粗鋼的產量卻是有增無減。據鋼穀網預計,2017年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8.37億噸,有增無減,而2016年這一數據僅為8.08億噸。對此,徐向春認為,去產能並不意味著去產量,更不會妨礙那些優質產能釋放,如甘肅酒鋼集團榆中鋼鐵高爐於10月21日點火,11月份預計產量將達21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在鋼鐵去產能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卻打開了另一扇窗。海關總署剛公佈的進出口資料顯示,1-9月份累計出口廢鋼138.6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幅巨大。

“今年儘管鋼廠依然需要回收利用廢鋼,但數量驟減,然而廢鋼卻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唐山一位從事廢鋼的市場經理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今年4月中國廢鋼出口量達1.54萬噸,環比暴增2252.6%。世界鋼協總幹事巴松近日表示,去產能不僅使中國鋼企受益,也讓全球鋼企受益。

廢鋼是被看好的綠色再生資源。“今年我國廢鋼出口量這麼好,除了國內政策影響外,更重要的還是國外廢鋼需求強勁。”徐向春稱,廢鋼出口量暴增的還有價格因素,與國外部分市場價差在400元左右。

徐向春還強調,隨著鋼鐵行業景氣狀況好轉,各地再次擴張產能的衝動顯現,產能過剩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應繼續推進去產能工作,嚴控新增產能,防止再次陷入產能過剩的怪圈。建議對電弧爐產能建設,應合理疏導,主要採取產能置換的方式予以解決,這樣既有利於減少對礦產資源的利用,又能降低污染排放。”此外,採訪最後徐向春還補充了一句,“也要防止‘地條鋼’的死灰復燃。”

進而可能影響冬季鋼價的漲跌行情。

鋼價仍顯堅挺

雖然滿城盡是限產,但鋼價仿佛已站在風口上。記者從各大鋼廠的訂貨價格瞭解到,大多數政策是維持平盤,如寶武鋼鐵、鞍鋼均是。

“隨著冬季環保減產措施的落實,未來鋼鐵產量將會有所下降,這對鋼價有一定的利好刺激。”徐向春說,從總體來看,儘管有環保減產的影響,但是後期鋼價並不具備大幅度上漲的條件。徐向春表示,決定鋼價走勢的只有供需關係。

近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向媒體透露,鋼鐵行業已經持續多年發生嚴重的產能過剩,它帶來的結果是惡性競爭,價格最低的時候,降至2000元/噸以下。“今年的目標是去鋼鐵產能5000萬噸,到8月底已提前完成了全年的目標。”據苗圩預計,今年全年去鋼鐵落後產能有望超6000萬噸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裡面還不包含去除“地條鋼”的產能。苗圩表示,到今年6月底,一共去除了600多家企業,1億噸以上的“地條鋼”已出清。

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則在最近的國新辦會上表示,這幾年供給側改革首要任務是去產能。對於鋼鐵去產能,國家已制定目標——從2016年開始,到2020年將淘汰落後產能1億-1.5億噸,而2016年已完成6500萬噸,如果2017年再完成5000萬噸,實現目標不成問題。

“自去年至今,已去除鋼鐵落後產能2.15億噸,這個量還是挺驚人的。”多位受訪的鋼鐵業人士均表示,今後2到3年,淘汰落後產能仍然是鋼企的重要工作。

雖然鋼鐵行業去產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是粗鋼的產量卻是有增無減。據鋼穀網預計,2017年我國粗鋼產量將達到8.37億噸,有增無減,而2016年這一數據僅為8.08億噸。對此,徐向春認為,去產能並不意味著去產量,更不會妨礙那些優質產能釋放,如甘肅酒鋼集團榆中鋼鐵高爐於10月21日點火,11月份預計產量將達21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在鋼鐵去產能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卻打開了另一扇窗。海關總署剛公佈的進出口資料顯示,1-9月份累計出口廢鋼138.68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幅巨大。

“今年儘管鋼廠依然需要回收利用廢鋼,但數量驟減,然而廢鋼卻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唐山一位從事廢鋼的市場經理對《華夏時報》記者說,今年4月中國廢鋼出口量達1.54萬噸,環比暴增2252.6%。世界鋼協總幹事巴松近日表示,去產能不僅使中國鋼企受益,也讓全球鋼企受益。

廢鋼是被看好的綠色再生資源。“今年我國廢鋼出口量這麼好,除了國內政策影響外,更重要的還是國外廢鋼需求強勁。”徐向春稱,廢鋼出口量暴增的還有價格因素,與國外部分市場價差在400元左右。

徐向春還強調,隨著鋼鐵行業景氣狀況好轉,各地再次擴張產能的衝動顯現,產能過剩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應繼續推進去產能工作,嚴控新增產能,防止再次陷入產能過剩的怪圈。建議對電弧爐產能建設,應合理疏導,主要採取產能置換的方式予以解決,這樣既有利於減少對礦產資源的利用,又能降低污染排放。”此外,採訪最後徐向春還補充了一句,“也要防止‘地條鋼’的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