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陽曆、陰曆、農曆你能分得清嗎?

陽曆就是“太陽曆”,是依據太陽的變化來修訂的曆法,以地球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為一年。

陰曆就是“月亮曆”,是依據月亮的變化來修訂的曆法。月亮每經歷一次從圓到缺的迴圈,

就是一個月。我國古人常把月亮叫做“太陰”,所以也叫“陰曆”。

太陽

農曆很多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並非如此。農曆是我國古代人民獨創的一種曆法,兼顧了太陽和月亮的雙重變化,屬於“陰陽合曆”。為什麼農曆要又陰又陽呢?我推測,古代中國人可能先觀測到了月亮的變化,

因為月亮的圓缺變化更加直觀,資訊更易於捕捉。但同時,我國古代是一個農業社會,當時的農業生產完全是靠天吃飯,需要嚴格掌握氣候變化的年週期,而這極大地依賴於太陽的變化規律。

月亮

我國古人慢慢發現,月亮的變化與太陽的變化並不吻合,

如果只看月亮的話,每12次月亮的圓缺週期後,就會比太陽的一個週期差出一段時間來。日積月累,差距越來越大,農業生產完全得不到指導,這不白瞎了嗎?!於是,機智的古人就在陰曆的基礎上,補充了太陽的變化,並總結為24節氣。所以,24節氣是農曆的一部分,它本質上是陽曆,我們現在通用的西曆也是陽曆,兩者自然吻合度很高。而農曆是陰陽合曆,
因為有陰曆的成分,所以跟通行西曆有較大差距。

農村

實際上,純粹的陰曆使用並不廣泛,現在似乎只有伊斯蘭教還在用,叫“伊斯蘭曆”。

這種曆法只考慮月亮的變化,跟四季的吻合度比較低,每年只有354天8小時48分,每隔2.7年就跟西曆差一個月,每年1月可能出現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用起來太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