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蘭考何以成功脫貧?這個是關鍵!

經年夙願終成真,一樽還酹焦裕祿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脫貧攻堅,蘭考成功交卷

是什麼

激發出了驚人的意志

和源源不斷的力量?

殷殷囑託猶在耳

敢教日月換新天!

——系列微專題《蘭考之變》

帶您感受此刻最真實的蘭考

焦書記

我想對您說

清明,是追思故人的時刻。今天對於蘭考老百姓來說,除了祭奠自己的親人,對於離世53年的老書記焦裕祿,也有一肚子的話想說。

就在一周前,蘭考縣經中央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估,並經河南省政府批准,

宣佈率先脫貧。他們怎麼做到的?現在是什麼面貌?脫貧之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三集系列微專題《蘭考之變》,為您講述背後的故事。

今天是第一篇:思想之變。

焦書記,您聽到了麼?

蘭考,這片您曾經戰鬥並為之付出生命的土地,終於摘掉了“窮帽子”,您的願望實現了!

今天,當我們再次站在您親手種下的那片泡桐樹下時,心中百感交集。度過了寒冬,這裡的泡桐又將繁花滿樹。此刻的您,一定像我一樣激動而欣喜,您一定想親眼看看,這片一直牽掛的土地上,發生了怎樣生機勃勃的變化……

思想之變

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

扶貧先扶志!

然而,思想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不敢幹、不會幹、不願幹,曾是蘭考貧困群眾的“通病”,怎樣將“窮慣了”的思路扭轉,把“不”字去掉,變成敢幹、會幹、願幹呢?

雖然從十六歲起,左一凡就外出打工,

然而,家裡並沒有因此擺脫貧困,本該奮鬥的年紀,他卻選擇了安於現狀,直到2015年的春節回家他才發現,家還是那個家,但村子早已不是那個窮村子了。

看著別人家的房子

都蓋起來了

再瞅瞅自己的

然後

感覺壓力比較大

蘭考縣徐場村村民

左一凡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國家的好政策給蘭考“輸了血”,可要自己不動,早晚還是沒後勁兒,蘭考的幹部就是要帶領大家學會怎麼“造血”。脫貧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實現,思路要靠自身去感受、去改變。蘭考成功脫貧,就是激發出了這種原動力,把“要我脫貧”變成了“我要脫貧”。

當內心深處擺脫貧窮的渴望一旦迸發出來,就會創造驚人的力量。

現在,哪怕胳膊經常會因為打磨古箏變得腫脹,但為了一家人更好的未來,每一下左一凡都拼盡全力。

村裡面有句老話,“幹部不領,水牛跳井”。擺脫貧困,第一步就是要激起領導幹部腦子裡的那種願望,骨子裡的那股幹勁。

2014年5月,蘭考縣委、縣政府作出“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莊嚴承諾。從2014年起,蘭考就從縣鄉兩級選派了345名優秀後備幹部,派駐到全縣115個貧困村,嚴守“五天四夜”工作制度,不拔窮根不撤隊伍。

再小的村子也容得下有夢想的人,腳踏黃土,背靠群眾,這些村幹部把一個個貧困村變成了施展能力與才華的舞臺。有了這股子勁兒,沒有說不服的懶漢。

蘭考縣趙垛樓村村支書 王建勝

說一百萬次

一千萬次

不如去看一次

讓他眼紅

讓他得“紅眼病”

樸實的蘭考農民和黃土世代相依,房前屋後的那幾畝糧食就是他們所理解的全部天地。

帶著那麼一點懷疑,還有一點希望,先行者勇敢的打開了通向外面世界的門,飄進來一粒種子,慢慢的在村裡生根發芽。

任何再笨的人

只要你努力都會

蘭考縣范場村村民

陳國勝

走在蘭考村裡的街道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門院旁掛著“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的榮譽證書。為了達成目標——脫貧,村幹部把管理學的一些方法也運用上了,搞了各種評比和激勵措施。這積極性一調動起來,大家的心也走到了一起。

54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翻淤壓堿、挖河排澇,敢教日月換新天。這精神,蘭考沒有丟掉,他早已深深融入到人們的血液中。

動圖

從2014年宣佈打響脫貧攻堅戰的那一刻開始,英雄的蘭考兒女就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動圖

進入蘭考縣城的必經之路上,有一座焦裕祿銅像,他褲腳挽起,雙手叉腰望著遠方。今天,在他的身後是一位位飽含熱情、充滿幹勁兒的蘭考人,他們袖子擼起,目光堅定,向著下一個目標,出發。

動圖

來源 | 民生頻道《大參考》|

但為了一家人更好的未來,每一下左一凡都拼盡全力。

村裡面有句老話,“幹部不領,水牛跳井”。擺脫貧困,第一步就是要激起領導幹部腦子裡的那種願望,骨子裡的那股幹勁。

2014年5月,蘭考縣委、縣政府作出“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莊嚴承諾。從2014年起,蘭考就從縣鄉兩級選派了345名優秀後備幹部,派駐到全縣115個貧困村,嚴守“五天四夜”工作制度,不拔窮根不撤隊伍。

再小的村子也容得下有夢想的人,腳踏黃土,背靠群眾,這些村幹部把一個個貧困村變成了施展能力與才華的舞臺。有了這股子勁兒,沒有說不服的懶漢。

蘭考縣趙垛樓村村支書 王建勝

說一百萬次

一千萬次

不如去看一次

讓他眼紅

讓他得“紅眼病”

樸實的蘭考農民和黃土世代相依,房前屋後的那幾畝糧食就是他們所理解的全部天地。

帶著那麼一點懷疑,還有一點希望,先行者勇敢的打開了通向外面世界的門,飄進來一粒種子,慢慢的在村裡生根發芽。

任何再笨的人

只要你努力都會

蘭考縣范場村村民

陳國勝

走在蘭考村裡的街道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門院旁掛著“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的榮譽證書。為了達成目標——脫貧,村幹部把管理學的一些方法也運用上了,搞了各種評比和激勵措施。這積極性一調動起來,大家的心也走到了一起。

54年前,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翻淤壓堿、挖河排澇,敢教日月換新天。這精神,蘭考沒有丟掉,他早已深深融入到人們的血液中。

動圖

從2014年宣佈打響脫貧攻堅戰的那一刻開始,英雄的蘭考兒女就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動圖

進入蘭考縣城的必經之路上,有一座焦裕祿銅像,他褲腳挽起,雙手叉腰望著遠方。今天,在他的身後是一位位飽含熱情、充滿幹勁兒的蘭考人,他們袖子擼起,目光堅定,向著下一個目標,出發。

動圖

來源 | 民生頻道《大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