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前三季度上市險企賺錢能力回升

■廖木興/圖

受益藍籌行情,投資收益普遍超過5%

在今年以來“保險姓保”的強監管下,保險行業的經營績效與轉型成效如何?近期披露的上市險企三季報,則為市場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參考。

僅從前三季度A股四大上市險企來看,整體淨利潤已達1091.11億元,同比增長30.4%,其中中國平安一家淨利潤就逾650億元。究其原因,前三季度的大藍籌行情使險資的投資收益率普遍超過5%。另一方面,上市險企在政策引導規範下,謀求轉型、加快期交業務發展的效果也得以呈現。

同時,除了鞏固既有的線下“人海”銷售管道外,在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等互聯網技術變革面前,傳統上市險企也呈現出積極的擁抱態度。

■新快報記者 余世鵬

投資收益提升是主因

值得一提的是,從三季報披露來看,上市險企收益大增,主要源於險資投資收益率的提升。

整體而言,與中報時普遍低於5%的水準相比,前三季度的投資收益率普遍超過5%。資料顯示,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四家險企,今年前三季的投資收益占各自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8.1%、15.2%、15%、23%。

與今年上半年相比,這一比例的提升幅度均在1%以上。

這其中,中國平安是唯一投資收益過千億的險企。資料顯示,中國平安前三季度的險資投資組合規模約2.30萬億元,投資收益達到1007億元,同比增長15.69%。而年化淨投資收益率和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5.5%和5.4%,環比也均增長0.5%。

中國人壽前三季的投資資產為25932.89億元,淨投資收益率和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4.99%和5.12%,同比分別增長0.44%和0.65%。中國人壽相關負責人在業績推介會上直言,今年三季度加大對固收類產品投資力度,如長期國債;而在權益類投資方面,A股H股和基金投資都取得較好收益。

具體到配置比例上,中國太保的固收資產占比81.3%,較上年末下降1.0%,而權益類資產占比15.2%,較上年末上升2.9%(其中的股票和權益型基金合計占比7.2%,較上年末上升1.9%)。

在這基礎上,中國太保的投資資產達到10750.1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1%。新華保險前三季度的投資資產為6922.53億元,同比增長1.8%,而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5.2%。

“由於穩健特性,險資會傾向於選擇穩定的藍籌股。”恒豐泰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韓瑋表示,自去年末以來,慢牛行情分化後藍籌股大漲,剛好契合險資的配置策略,長期來看這種行情還將持續下去。資料顯示,截至上週五,藍籌股的代表性指數上證50今年以來累計漲幅22.46%,表現優於其他板塊,而創業板今年以來則跌去6.58%。

中國人壽淨利潤增幅最高

整體來看,A股四大上市險企利潤情況都在向好發展。其中,中國人壽營收5476.52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268.2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8.3%。

新華保險也明顯改善,前三季度營收1155.61億元,同比下降1.9%;但淨利潤50.42億元,同比增長了5.3%。

從業績類型來看,包括A股和H股(中國人民保險、中國財險、新華保險和中國太平)在內的上市險企壽險方面業績,平安人壽前三季實現淨利潤356.82億元,同比提升55.3%。其次,中國人壽的淨利潤268.25億元。其餘壽險公司的淨利潤均在100億元以下。太平洋人壽的淨利潤為71.99億元,新華保險淨利潤50.42億元,太平人壽的淨利潤30.54億元,人保壽險的淨利潤為10.41億元。

財產險方面,人保財險淨利潤176.96億元居首。其次是平安產險,淨利潤達104.10億元,但同比減少0.9%。資料顯示,其綜合成本率從去年同期的94.9%上升到96.1%。太平財險前三季度實現保費164.44億元,淨利潤3.26億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剛登陸港股的眾安線上,第三季度單季則淨虧損4.04億元。加上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別虧損3.17億元和和1.7億元,眾安線上前三季共虧損8.9億元。

業務轉型成效明顯

除了可觀的利潤“顏值”外,前三季上市險企的“內涵”——業務結構,亦是可圈可點。在“保險姓保”的政策引導規範下,上市險企謀求轉型、加快期交業務發展的效果在三季報中也得以呈現。比如,中國人壽前三季實現原保費收入4499.92億元同比增長19.6%。其中,首年期交保費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20.66億元,同比增長19.1%(包含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收入為574.80億元,同比增長24.3%);續期保費2457.52億元在總保費中占比54.61%,同比也提高了5.37%。

另外,中國平安三季報顯示,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5.5%,已超2016年全年規模。平安人壽董事長兼CEO丁當表示,該險企已於10月上市一批符合監管要求的升級產品,第四季度將做好新舊產品切換工作,重點推動長期保障型產品,保證內含價值及規模穩健增長。

這在營收同比下降1.9%、而淨利潤卻逆勢增長5.3%的新華保險身上更為明顯。資料顯示,新華保險前9個月實現原保費收入898.4億元,同比減少3.8%。在其個險管道中,首年期交保費194.62億元同比上升35.7%,而躉交(一次性☆禁☆交)保費16.92億元同比下降25.1%。而銀保管道中,躉交保費只有0.4億元,同比下降99.8%。實際上,早在半年報時,新華保險的保費同比下滑46.41%,但對應的新業務價值率已實現28.8%的同比增長。“新華保險轉型已經接近尾聲,價值創造的‘雙輪驅動’值得期待。”國信證券研究員王繼林如是說。

積極佈局互聯網管道

三季報的亮點還在於,大型險企除了鞏固既有的線下個險銷售管道外,在蔚然成風的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等互聯網技術變革浪潮面前,他們也呈現出積極的擁抱態度。

中國平安指出,今年前三季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5.5%至537.38億元,這主要是由於代理人數量快速增長和產能持續提升所致。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該險企的代理人數量同比增長27.9%至143.4萬,代理人產能同比增長9.9%。

截至三季度末,中國人壽的個險、銀保、團險管道的銷售隊伍分別有163.5萬人、28.9萬人、10.1萬人。此外,前三季度個險管道的季均有效人力,較2016年底增長36.94%。銀保管道的保險規劃師隊伍的月均舉績人力,也同比增長14.8%。中國太保三季報也指出,前三季代理人管道保持快速增長,實現業務收入1363.93億元,同比增長38.1%,其中新保業務467.90億元,同比增長38.8%。

同時,險企也在加大互聯網科技的業務運營。中國平安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其互聯網用戶數同比增長27.4%至4.30億元。其中,平安產險通過自行開發的“智慧網格模型”與“智慧調度引擎”等技術,首推“510城市極速現場查勘”。

截至2017年9月末,85%的現場案件實現10分鐘極速處理。中國平安董事長兼CEO馬明哲表示,中國平安將以“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打造增長的新引擎。平安產險將在第四季度推動創新風險因數的研究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大力優化成本結構,提升客戶體驗。

A股上市險企前三季度業績情況

A股險企 淨利潤(億元) 增速(%) 營收(億元) 增速(%)

中國平安 663.18 17.40 6630.06 21.40

中國人壽 268.25 98.30 5476.52 20

中國太保 109.26 23.8 2589.57 21.4

新華保險 50.42 5.3 1155.61 -1.9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

其次,中國人壽的淨利潤268.25億元。其餘壽險公司的淨利潤均在100億元以下。太平洋人壽的淨利潤為71.99億元,新華保險淨利潤50.42億元,太平人壽的淨利潤30.54億元,人保壽險的淨利潤為10.41億元。

財產險方面,人保財險淨利潤176.96億元居首。其次是平安產險,淨利潤達104.10億元,但同比減少0.9%。資料顯示,其綜合成本率從去年同期的94.9%上升到96.1%。太平財險前三季度實現保費164.44億元,淨利潤3.26億元。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剛登陸港股的眾安線上,第三季度單季則淨虧損4.04億元。加上第一和第二季度分別虧損3.17億元和和1.7億元,眾安線上前三季共虧損8.9億元。

業務轉型成效明顯

除了可觀的利潤“顏值”外,前三季上市險企的“內涵”——業務結構,亦是可圈可點。在“保險姓保”的政策引導規範下,上市險企謀求轉型、加快期交業務發展的效果在三季報中也得以呈現。比如,中國人壽前三季實現原保費收入4499.92億元同比增長19.6%。其中,首年期交保費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20.66億元,同比增長19.1%(包含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收入為574.80億元,同比增長24.3%);續期保費2457.52億元在總保費中占比54.61%,同比也提高了5.37%。

另外,中國平安三季報顯示,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5.5%,已超2016年全年規模。平安人壽董事長兼CEO丁當表示,該險企已於10月上市一批符合監管要求的升級產品,第四季度將做好新舊產品切換工作,重點推動長期保障型產品,保證內含價值及規模穩健增長。

這在營收同比下降1.9%、而淨利潤卻逆勢增長5.3%的新華保險身上更為明顯。資料顯示,新華保險前9個月實現原保費收入898.4億元,同比減少3.8%。在其個險管道中,首年期交保費194.62億元同比上升35.7%,而躉交(一次性☆禁☆交)保費16.92億元同比下降25.1%。而銀保管道中,躉交保費只有0.4億元,同比下降99.8%。實際上,早在半年報時,新華保險的保費同比下滑46.41%,但對應的新業務價值率已實現28.8%的同比增長。“新華保險轉型已經接近尾聲,價值創造的‘雙輪驅動’值得期待。”國信證券研究員王繼林如是說。

積極佈局互聯網管道

三季報的亮點還在於,大型險企除了鞏固既有的線下個險銷售管道外,在蔚然成風的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等互聯網技術變革浪潮面前,他們也呈現出積極的擁抱態度。

中國平安指出,今年前三季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35.5%至537.38億元,這主要是由於代理人數量快速增長和產能持續提升所致。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該險企的代理人數量同比增長27.9%至143.4萬,代理人產能同比增長9.9%。

截至三季度末,中國人壽的個險、銀保、團險管道的銷售隊伍分別有163.5萬人、28.9萬人、10.1萬人。此外,前三季度個險管道的季均有效人力,較2016年底增長36.94%。銀保管道的保險規劃師隊伍的月均舉績人力,也同比增長14.8%。中國太保三季報也指出,前三季代理人管道保持快速增長,實現業務收入1363.93億元,同比增長38.1%,其中新保業務467.90億元,同比增長38.8%。

同時,險企也在加大互聯網科技的業務運營。中國平安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其互聯網用戶數同比增長27.4%至4.30億元。其中,平安產險通過自行開發的“智慧網格模型”與“智慧調度引擎”等技術,首推“510城市極速現場查勘”。

截至2017年9月末,85%的現場案件實現10分鐘極速處理。中國平安董事長兼CEO馬明哲表示,中國平安將以“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打造增長的新引擎。平安產險將在第四季度推動創新風險因數的研究及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大力優化成本結構,提升客戶體驗。

A股上市險企前三季度業績情況

A股險企 淨利潤(億元) 增速(%) 營收(億元) 增速(%)

中國平安 663.18 17.40 6630.06 21.40

中國人壽 268.25 98.30 5476.52 20

中國太保 109.26 23.8 2589.57 21.4

新華保險 50.42 5.3 1155.61 -1.9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