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明祭拜祖先,這3類人不適合去掃墓,你知道嗎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也是吊念逝去的人的日子,各地祭拜祖先的習俗都有些不同,但是其實出於健康考慮,有些人並不適合去掃墓,看看你是不是屬於這3類人。

哪些人不適合去掃墓祭拜?

1、剛動手術的人不合適

體弱是主要因素。民間傳說,剛動手術的人要是去了墳場,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術傷元氣,元氣弱的時候,邪氣也就特別容易入侵,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著想,剛動手術的人還是不要去掃墓的好。

2、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3、三歲以下的小孩不合適

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為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一個相對污染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何時掃墓最佳?

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也就是5-7點。不過由於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麼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拜祭。

掃墓之前需禁食嗎?

掃墓之前最好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這一條,很重要,但是對一些朋友來說可能需要委屈自己一下了。(當然各地風俗也有些不一樣,現在人也並不像過去如此講究了)

清明養生其他三個注意事項:

1、注意“病從口入”

而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

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及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為注意“病從口入”。

2、悲傷莫要過度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通過祭祖和掃墓活動來緬懷先人,

寄託哀思。當看到親人的墓碑,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

不過,悲傷過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復發。另外,春季又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鬱,誘發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後人們不要過於悲傷,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

3、換衣不宜過早

俗話說“二月亂穿衣”,說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

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後,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當然,“春捂”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髮,抵禦外邪侵襲,才有助於身體健康。

說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溫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脫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

所謂“春捂”也是這個意思,直到清明過後,四月中旬才可換春裝。當然,“春捂”的過程也應因人而異,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決定衣服增減。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髮,抵禦外邪侵襲,才有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