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寓教于吃|嬰兒食育贏在起跑線上

作者:隋喜春

對小寶貝們而言,食物可不僅僅是長身體的原料,也是塑造大腦的重要基礎。

“食育”就是以食物為載體,通過飲食做教育。對添加輔食階段的嬰兒來說,食育可以通過感覺體驗食物,

同時促進認知的發展。

早在胎兒4個月時,舌頭上的味蕾已發育完全,能夠津津有味地品嘗羊水。因此,嬰兒對味道的被動感覺體驗,早在母親懷孕的時候就開始了,因為媽媽吃的食物的味道會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羊水中。7-8個月時,味覺的神經束已髓鞘化,

所以出生時味覺已發育完善。出生以後的純母乳餵養期間,媽媽飲食的種類也會影響到母乳的味道,這些都會被寶寶所吸納。但是作為主動的個體來說,感覺體驗食物應該從添加輔食開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食育從嬰兒期添加輔食的時候就可以進行了。

一、滿6個月做食育,寶寶準備好了嗎?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嬰兒滿6個月時,胃腸道等消化器官已經相對發育完善,可以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樣化食物。同時,嬰兒的口腔運動功能,味覺、嗅覺、觸覺等感知覺,以及心理認知和行為能力,也已準備好接受新的食物“。所以,感知覺的發育完善是6月齡寶寶做食育的生理和心理基礎。

二、嬰兒食育怎樣做?

嬰兒食育包括“五感”認識食材、讓寶寶享受吃的快樂和培養孩子有顆感恩的心三方面的內容。

“五感”認識食材

“五感”指的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指出“來自智力的東西,沒有一件不是來自感官”,感官學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以橘子為例,媽媽可以用誇張的口型教寶寶認識橘子的顏色(橙色)和形狀(圓形),讓寶寶聞一聞橘子的香氣,摸一摸粗糙的外皮後剝開橘瓣,讓寶寶自己放到嘴裡品嘗酸酸甜甜的味道。經過這樣N次重複以後,就慢慢建立了對橘子的認識。五感認識食材,可以增加寶寶對食物的心理認同和喜愛,有助於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長大後不偏食,不挑食。

讓寶寶享受吃的快樂

只有快樂地吃,才會營養身心。

1)宣導自主進食

自主進食,即讓寶寶自己吃飯。即使好吃的東西,別人強迫吃,也會不愉快,所以,要從一開始就鼓勵並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從添加輔食起,讓寶寶抓手指食物,8、9個月以後,寶寶非常喜歡抓粘稠的和軟的東西,可以讓寶寶自己抓爛麵條、草莓、香蕉吃,練習用勺子。

2)考慮色、香、味、形

媽媽們應該在注重營養搭配的同時考慮顏色搭配,也可以變化盛菜用的器皿,給孩子豐富的視覺刺激。

3)注重飲食氛圍

寶寶吃飯時要坐在餐椅上,父母要和寶寶一起吃飯。在進餐時播放一些背景音樂,製造愉悅的用餐環境,就更完美了,但是記住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邊玩玩具,這會讓寶貝分心的哦。

要培養孩子有顆感恩的心

培養寶寶感謝食物,感謝自然,感謝為他提供飯菜的人。首先盡可能讓孩子觀察到食材準備的過程,瞭解食材的變化。如:做胡蘿蔔泥的時候,讓寶寶體驗從生胡蘿蔔到煮熟後顏色、硬度、口感,再到胡蘿蔔泥的變化,通過與食材的親密接觸和觀察,讓他們感受到對食物的熱愛,對感恩大自然的賜予。

三、 嬰兒期食育,提升感覺統合水準

鍛煉手眼協調

寶寶自主飲食,自己拿手指餅乾、抓食物,用勺子,吃飯的過程中鍛煉了手眼協調,是非常好的精細訓練。

多通道統合

食物的認知和飲食過程需要多種感覺通道進行統合,有利於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所以,從嬰兒期開始做食育,可以為未來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媽媽們,調動起你們聰明的大腦,寓教於“吃”,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吧!

也可以變化盛菜用的器皿,給孩子豐富的視覺刺激。

3)注重飲食氛圍

寶寶吃飯時要坐在餐椅上,父母要和寶寶一起吃飯。在進餐時播放一些背景音樂,製造愉悅的用餐環境,就更完美了,但是記住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邊玩玩具,這會讓寶貝分心的哦。

要培養孩子有顆感恩的心

培養寶寶感謝食物,感謝自然,感謝為他提供飯菜的人。首先盡可能讓孩子觀察到食材準備的過程,瞭解食材的變化。如:做胡蘿蔔泥的時候,讓寶寶體驗從生胡蘿蔔到煮熟後顏色、硬度、口感,再到胡蘿蔔泥的變化,通過與食材的親密接觸和觀察,讓他們感受到對食物的熱愛,對感恩大自然的賜予。

三、 嬰兒期食育,提升感覺統合水準

鍛煉手眼協調

寶寶自主飲食,自己拿手指餅乾、抓食物,用勺子,吃飯的過程中鍛煉了手眼協調,是非常好的精細訓練。

多通道統合

食物的認知和飲食過程需要多種感覺通道進行統合,有利於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

所以,從嬰兒期開始做食育,可以為未來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媽媽們,調動起你們聰明的大腦,寓教於“吃”,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