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潞安集團漳村礦演繹有“溫度”的“數位故事”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通訊員 牛小科)秋,將近尾聲;冬,即將來臨。氣溫隨之一天天下降,礦區的供暖期也即將開始。由於受到鍋爐除塵改造、礦區環保達標等多種因素影響,潞安礦區今冬將全部採用集中供熱方式取暖,

山西潞安集團漳村礦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冬季,這個礦將採用霍家溝工業園區的熱源,為礦區集中供熱。為了趕在冬季來臨前,將溫暖送到千家萬戶,在漳村礦供熱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各個工地上,演繹了頗多有“溫度”的“數位故事”。

180根焊條

180根焊條,可完成4組鋼架結構的焊接,4組鋼架是漳村礦集中供熱工程現場一天可以打樁完成的支架數。

10月14日,早上的溫度已經很低,需要穿上外套才足以保暖。很多人在週末早晨“享受”被窩溫暖之時,有一幫人依舊工作在供熱工程現場。就在這樣的早上,記者專程來到位於此次集中供熱工程最遠的施工地——換熱站。

工地上一片忙碌,有的工人忙著用車拉磚;有的工人忙著安裝門窗;有的工人則蹲在地上,

而且是全副武裝的焊接著鋼結構支架,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小軍,把那包焊條拿過來。”一根焊條焊完後,老師傅並未摘下焊帽,而是習慣性的朝旁邊手一伸,去拿新焊條,可是沒有了,這才摘下帽子,喊徒弟拿過一包新的過來。這在這間隙,記者採訪了幾個問題。

“你們幾點開始工作?”“早上六點多。”“今天週末沒多睡會?”“睡啥呀?全礦職工家屬還凍著呢。

這幾天氣溫低的厲害,趕緊收收尾,家裡邊就暖和了。”“這個交換站一共需要焊接多少支架?”“一共需要24組,這是最後的4組了。”“大概焊完4組支架需要消耗多少焊條?”“180根左右吧。”

“師傅,給你焊條。”焊工師傅麻利的換上焊條,帶上焊帽,俯首彎腰,再次進入“焊花”的世界,那也是一個“最美繡花”的世界。

180根焊條,每一根好比“繡花針”,不僅“繡”出了工程進度,而且更“繡”出了“溫度”。

12次“特殊串門”

那邊集中供熱工程換熱站一片忙碌,礦區這邊也沒閑著。供暖是個系統工程,像是周身的血液,從心臟而發,貫通全身,每家每戶都要確保供熱正常。

如何確保家家戶戶供熱正常?前期的試水、打壓必不可少。而管道組成員候捍衛和他的兄弟們就“變身”成了最忙的人,

12次“特殊串門”的故事也就發生了。

漳村礦是個老舊社區,3000多戶居民分別居住在6個不同社區,情況各有不同。候捍衛向記者講到:“比如說,北華苑社區是個新社區,情況相對好點,那麼南華苑社區是個三十多年的老小區,由於年代因素,不僅管路鋪設欠合理,而且家戶管路存在私設亂接現象,很難弄。但是還不能不管,我們礦上的要求是決不讓一戶受凍,決不能讓一戶‘心涼’。所以每一年的試水、打壓,其實就是一次‘實戰演練’,就是一次‘全身體檢’,只有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解決,才能有備無患,也才能保證每戶家庭溫暖過冬。”

那麼12次“特殊串門”又是咋來的呢?今年為了確保試水、打壓成功,漳村礦在10月9日、10日連續試水、打壓兩次。9日當天,試水開始,隨著壓力的不斷上升,維修電話開始陸續打了進來,其中西華苑18號樓二單元6號,連續撥打兩次,說家裡衛生間暖氣包滴水。電話就是命令。候捍衛帶領一幫人迅速趕往家戶中,從登記、核實資訊,再到關閉閥門,更換管箍,十幾分鐘解決問題後,又急速奔往下一家。

當天上午,他們總共“串門”12家,平均用時不到二十分鐘,來不及“私聊”,顧不上“品茶”。每處理一個問題,他們就減少一份擔心,多一分放心,家戶就會開心。

1部電話

“5912345,一打就回復。”設立在漳村礦党建調度台的熱線電話,今年冬季也會變得忙碌起來,因為今年恰逢“三供一業”剝離模擬試運行的一年,問題不會少;今年又是礦區首次集中供熱,面臨難題不會小,自然這部“5912345”的熱線也將不會閑。

能做到的解決好,不能解決的解釋好。這是党建調度負責人關雲波對每一通電話的基本要求。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僅10月份以來,党建調度熱線就接到關於供熱方面的電話13通,並全部進行了有效回復。党建調度更是督促後勤中心、社區等部門到家戶上門服務75次;對24#樓熱水泵更換維修2次;協助外包隊更換了換熱站暖氣主回水管及水管。同時,為了保證正常供暖,還和供暖隊、供電隊、各社區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繫,24小時暢通通話管道,一有問題第一時間就可以採取措施。為保證集中供熱正常運轉,党建調度還和供暖隊共同建立了“5分鐘回復,15分鐘到場,1小時處理”制度,也就是回饋電話要在5分鐘內回復,15分鐘內要快速到達現場,1小時內給出處理意見。

每一年,在礦區都會上演很多有“溫度”的“數位故事”,數位,量變之後是質變。數字,更是“民生指數”。

決不能讓一戶‘心涼’。所以每一年的試水、打壓,其實就是一次‘實戰演練’,就是一次‘全身體檢’,只有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解決,才能有備無患,也才能保證每戶家庭溫暖過冬。”

那麼12次“特殊串門”又是咋來的呢?今年為了確保試水、打壓成功,漳村礦在10月9日、10日連續試水、打壓兩次。9日當天,試水開始,隨著壓力的不斷上升,維修電話開始陸續打了進來,其中西華苑18號樓二單元6號,連續撥打兩次,說家裡衛生間暖氣包滴水。電話就是命令。候捍衛帶領一幫人迅速趕往家戶中,從登記、核實資訊,再到關閉閥門,更換管箍,十幾分鐘解決問題後,又急速奔往下一家。

當天上午,他們總共“串門”12家,平均用時不到二十分鐘,來不及“私聊”,顧不上“品茶”。每處理一個問題,他們就減少一份擔心,多一分放心,家戶就會開心。

1部電話

“5912345,一打就回復。”設立在漳村礦党建調度台的熱線電話,今年冬季也會變得忙碌起來,因為今年恰逢“三供一業”剝離模擬試運行的一年,問題不會少;今年又是礦區首次集中供熱,面臨難題不會小,自然這部“5912345”的熱線也將不會閑。

能做到的解決好,不能解決的解釋好。這是党建調度負責人關雲波對每一通電話的基本要求。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僅10月份以來,党建調度熱線就接到關於供熱方面的電話13通,並全部進行了有效回復。党建調度更是督促後勤中心、社區等部門到家戶上門服務75次;對24#樓熱水泵更換維修2次;協助外包隊更換了換熱站暖氣主回水管及水管。同時,為了保證正常供暖,還和供暖隊、供電隊、各社區都建立了密切的聯繫,24小時暢通通話管道,一有問題第一時間就可以採取措施。為保證集中供熱正常運轉,党建調度還和供暖隊共同建立了“5分鐘回復,15分鐘到場,1小時處理”制度,也就是回饋電話要在5分鐘內回復,15分鐘內要快速到達現場,1小時內給出處理意見。

每一年,在礦區都會上演很多有“溫度”的“數位故事”,數位,量變之後是質變。數字,更是“民生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