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林拳家舊聞二三事之續六

河北派形意體系

形意拳自李洛能先生創始後,有八大弟子支撐,

其實真正有名的是山西的車、宋,河北的劉、郭。劉奇蘭先生有兩位名弟子李存義、張兆東,郭雲深先生的傳人眾多,但真正得其精髓的要算隔代弟子孫祿堂先生。(王薌齋先生,因為幼時體弱,主要是從學于姐夫李豹——郭的弟子,他所學是匯雜了形意、八卦、太極、鶴拳、少林拳、西洋拳擊的一些練法而成。)

李存義先生門下也有八大弟子,除了定興三李外,還有黃柏年(其弟子張桐在陝西傳拳),

郝恩光(第一個去日本傳拳的武術家),周明泰(經周鐵成傳到河南鄭州劉玉增,其形意劍法繼承了劉派的精華)、馬玉堂。值得特別一提的是郝恩光先生的弟子李玉琳先生,他得到李存義、張兆東、孫祿堂等先生的指點,加上和李景林、楊澄甫有師生之誼,藝學百家,拳劍雙絕。而孫祿堂先生門下的四朱,形意拳的功夫也極高,其中朱國福先生先求教于馬玉堂,
後得孫先生指點也是融合郭劉兩支精華的人物,其川中傳人王樹田還在傳拳。上面提到的津門張烈先生是孫存周先生的傳人,存周先生同期傳人祖雅宜、劉樹林的情況如何?尚缺。至於李文彬先生的師傅尚雲祥先生則繼承了李存義先生晚年在山西交流的心得,創建了尚氏形意。

張兆東先生的弟子眾多,在保持形意拳的原始風格上較有成就的應數徐州的錢樹樵老先生,

他的弟子北京潘小傑在中央五台講授形意,上邊問的拆解用法,他都有講解到,不知算不算入流?其它二代三代的弟子,如熊守年、張廣玉、鹿義,工夫都很不錯。

所以形意門的傳統不會丟失,其精華也決不會只保留在某個人手中。拳法的高低是受師承、資質、工夫三方面影響的,有真傳還要下工夫練才行。

楊萬比武之事由(原文登于武魂雜誌):

1926年,北京中央公園辦了個" 行健會" ,以教武術為主,請李占魁(同萬籟聲的師父趙鑫洲一起在永勝鏢局走過鏢)做教練,每月一塊現大洋。後來北京太極漸流行,便邀請楊澄浦兼課,楊澄浦當著李占魁面對學員說:少林功夫不頂用,練著吃力,也動不得手!李占魁不敢同老楊過手,學生都跑到楊一邊了,

只剩三四個人跟李占魁,李教不下去,不得不自動請辭了!

李占魁找趙鑫洲請他給出氣,萬籟聲聽後講:我願前去一比高低,這有什麼大不了的。次日萬籟聲以學拳為名前去,楊澄浦要他報名時,萬說:太極拳好倒是好,就是要先比試比試,比得過我就同你學,比不過我,你同我學!楊用捋法伸手,萬用轉環錘法,下用捆腿法,楊一個斤頭,但沒倒!楊再箭步搬攔錘,萬下切掌右捆腿,楊栽在石欄杆上,肚子頂著欄杆。

星期天,由許禹生出面,約請武術同道叫楊澄浦當面講清楚。楊澄浦見趙鑫洲行禮,連呼三叔,並聲稱;是我不是!楊澄浦自此在北京站不住腳,遂去上海,後到南方教拳!

萬籟聲後提及此事時說:楊澄浦失敗,不在於功夫不高,主要是自大驕縱,藐視我年輕,而我之不平助拳,也屬魯莽從事。

別家觀點:別擠兌人家楊澄甫,楊澄甫真那麼菜就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名聲,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人跟他學拳。傅鐘文先生(傅為楊的弟子,並有親戚關係)說:“當年論功夫,孫祿堂先生第一、楊澄甫先生第二、李景林先生第三。

所以當他們三人結盟後,當時練功夫的人多一半不出此三家。”以後,孫、李互換弟子,李景林將軍讓他的弟子全部拜在孫祿堂先生門下,孫先生也讓他的弟子全部隨李景林將軍學武當劍。於是有了天下功夫兩分半之說。指天下有功夫的人不是從孫就是隨李。其實,當時楊澄甫的弟子也不少,遍及大江南北。只不過楊澄甫先生的弟子大多是在民間不在國術館裡。在國術館裡有名的就是李雅軒。李雅軒的柔韌性特別好,也能實打,館中內外家好手對他都是認可的。何福生就很佩服李雅軒。說楊澄甫先生菜,沒有道理。萬籟聲主要是靠著杜心武的社會關係硬,沒有杜心武的社會關係,他什麼都不是!杜心武還跟楊澄甫結拜為兄弟呢!萬籟聲有什麼可不服氣的?

楊澄甫的推手功夫是非常驚人的,但由於身體太胖,移動不便,實戰就很難說了。楊露禪和楊班侯都以輕功見長,與人動手時,身形飄忽,對手摸不著他,而他能攻擊對手薄弱之處。

楊栽在石欄杆上,肚子頂著欄杆。

星期天,由許禹生出面,約請武術同道叫楊澄浦當面講清楚。楊澄浦見趙鑫洲行禮,連呼三叔,並聲稱;是我不是!楊澄浦自此在北京站不住腳,遂去上海,後到南方教拳!

萬籟聲後提及此事時說:楊澄浦失敗,不在於功夫不高,主要是自大驕縱,藐視我年輕,而我之不平助拳,也屬魯莽從事。

別家觀點:別擠兌人家楊澄甫,楊澄甫真那麼菜就不可能有那麼大的名聲,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人跟他學拳。傅鐘文先生(傅為楊的弟子,並有親戚關係)說:“當年論功夫,孫祿堂先生第一、楊澄甫先生第二、李景林先生第三。

所以當他們三人結盟後,當時練功夫的人多一半不出此三家。”以後,孫、李互換弟子,李景林將軍讓他的弟子全部拜在孫祿堂先生門下,孫先生也讓他的弟子全部隨李景林將軍學武當劍。於是有了天下功夫兩分半之說。指天下有功夫的人不是從孫就是隨李。其實,當時楊澄甫的弟子也不少,遍及大江南北。只不過楊澄甫先生的弟子大多是在民間不在國術館裡。在國術館裡有名的就是李雅軒。李雅軒的柔韌性特別好,也能實打,館中內外家好手對他都是認可的。何福生就很佩服李雅軒。說楊澄甫先生菜,沒有道理。萬籟聲主要是靠著杜心武的社會關係硬,沒有杜心武的社會關係,他什麼都不是!杜心武還跟楊澄甫結拜為兄弟呢!萬籟聲有什麼可不服氣的?

楊澄甫的推手功夫是非常驚人的,但由於身體太胖,移動不便,實戰就很難說了。楊露禪和楊班侯都以輕功見長,與人動手時,身形飄忽,對手摸不著他,而他能攻擊對手薄弱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