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寶美食」清明時節,幾人不知軟糯青團?

三四月時,水墨裡的江南迎來鶯飛草長的春日。江南的美,不僅僅在那煙柳繁華、朦朧古樸的景致中,還存在於那片土地孕育出的美食中。江南地區的飲食如同生活在那裡說著吳儂軟語的人一般,

溫婉而雅致。那軟軟糯糯,圓乎乎討人喜歡的青團便是其一。

青團”這個稱謂大約始于唐代,古時候幾乎家家戶戶一到寒食節便制青團用作祭祀。現今,每逢清明時節,江南地區的大街小巷就能看到青團的身影。那些上百年的老字型大小門前,

門庭若市,大排長龍,講究風俗的當地人一定會去採買回家,應個節氣,與家人共同享用。如今的青團大多是工業化生產,雖儘量保證品質和口味,但同過去傳統手法製作的青團還是會有細微的差別。

青 團

食 材

糯米粉 500g、艾草粉 3g、食用堿 0.5g、豆沙餡 300g、豬油 5g、開水 400ml

步 驟

1.糯米粉倒入面盆稱重,將糯米粉倒入面盆。艾草粉過篩,去其雜茸。

2.將過篩後的艾草粉倒入面盆。食用堿倒入面盆。

3.將面盆裡的粉末拌勻。倒入320ml 100℃開水。用面棍進行攪拌、和勻,再次將剩餘水倒入面盆裡,繼續攪拌勻。

4.加入豬油,拌勻。待溫度降低後,反復揉搓成光滑麵團。

5.蒸鍋上鋪一層矽油紙(也可用紗布加粽葉或矽膠墊替代),鍋內加水大火燒開,將麵團放入蒸鍋內。大火蒸10分鐘。蒸制麵團期間,案板撒麵粉,豆沙餡揉搓成條狀。用刮板將其切割為20g餡團。

6.餡團搓成圓形。取出蒸好的麵團,倒扣在案板上,

揭開矽油紙。加入豬油,拌勻。待溫度降低後,反復揉搓成光滑麵團。

7.手上抹油,先揉一下麵團散熱,搓成條狀。用手扯成40g的小麵團,壓成稍厚的圓餅狀。暫時不用的部分用保鮮膜包起以免麵團發幹發硬。

8.一隻手握住圓餅,豆沙餡用另一隻手填入,揉捏封口。再次放入蒸鍋大火蒸制8分鐘即成。

咬下一口青團,清香滿口,恍然之間仿佛置身那翰墨流芳的江南,綠水縈繞白牆,紅花灑落青瓦。一個青團所承載的,是江南飲食文化的流年痕跡和歲月滄桑。

TIPS:

加水時務必用煮沸的開水分兩次倒入,因為糯米面吸水慢,用開水可以吸收得快一些,同時增加糯米面黏性,口感上會更糯;放入豬油,其一是為了增加香味,同時也能讓青團口感更為軟糯;放入食用堿是為了穩定青團顏色;蒸麵團的時間不宜太長,否則麵團會塌陷。

本文轉自:貝太廚房

8.一隻手握住圓餅,豆沙餡用另一隻手填入,揉捏封口。再次放入蒸鍋大火蒸制8分鐘即成。

咬下一口青團,清香滿口,恍然之間仿佛置身那翰墨流芳的江南,綠水縈繞白牆,紅花灑落青瓦。一個青團所承載的,是江南飲食文化的流年痕跡和歲月滄桑。

TIPS:

加水時務必用煮沸的開水分兩次倒入,因為糯米面吸水慢,用開水可以吸收得快一些,同時增加糯米面黏性,口感上會更糯;放入豬油,其一是為了增加香味,同時也能讓青團口感更為軟糯;放入食用堿是為了穩定青團顏色;蒸麵團的時間不宜太長,否則麵團會塌陷。

本文轉自:貝太廚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