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明滅亡,一殘餘軍隊逃到鄰國,建一獨立王國至今仍沿用大明習俗

大明王朝可謂是漢族最驕傲的一個朝代,後世的評價是治隆漢唐。整個大明近300年的歷史中,始終遵守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理念。以不投降,不納貢,不和親為底線。可謂是錚錚鐵骨,

自強不屈。當年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為了踐行天子守國門的理念,誓死不遷都南京,最後自殺殉國。而明朝滅亡後,有一隻軍隊寧死不降,逃往國外,建立獨立王國,到現在仍在,而且說漢語,用人民幣,買中國貨。

明朝末年,天災人禍不斷,烽煙四起,

李自成、張獻忠在內不斷攻城掠地,關外大清不斷蠶食。李自成更是趁亂打進北京城,崇禎皇帝被迫自殺。但是,大明的抵抗還在繼續,南明朝廷繼續抵抗。而到最後一個南明王朝永曆王朝朱由榔,在雲南堅持抵抗。但是,吳三桂率領清軍窮追猛打,朱由榔不得不率領最後的大明軍民逃到了緬甸,即使這樣吳三桂還是帶領10萬大軍進入緬甸,逼迫緬甸王交出了朱由榔。吳三桂在昆明將最後的大明皇帝朱由榔勒死。
但是,皇帝死後的殘餘軍民,誓死不願意投降大清,因此,在緬甸靠近雲南的大山中艱難生存,繼續繁衍。

當地休養生息,以後世代都在那裡生活,後來發展到幾十萬人,擁有強大的武力,十七世紀末,清政府在緬甸登尼設立“木邦宣慰司”,

但由於鞭長莫及,實際上統而不治,成為“化外之邦”,在這裡人們繼續使用大明的制度,使用大明的服飾,就連生活細節都跟保留大明的。直到現在,這裡依然存在,但已經成為緬甸的一個省級行政區,果敢自治區。

在這裡,就跟中國內地一樣,

通行果敢語言,其實就是漢語,而且這裡到處都是中國元素,中國商品,過中國節日,用人民幣。而且,這裡的人依然承認自己的中國漢人,並以此為驕傲。08年5.12汶川地震,果敢人民共捐款111萬元。111萬,對果敢這麼一個貧困山區而言是個天文數字,老撾政府捐款236萬, 蒙古政府捐款210萬,緬甸政府捐款205萬,朝鮮政府捐款100萬,土庫曼斯坦政府捐款800元, 科威特政府0元, 澳大利亞政府0元。
不要嘲笑土庫曼斯坦的800元,畢竟比澳大利亞0元要強。從以上捐款數位可以看出果敢對中國的真誠情感。果敢捐款金額高於朝鮮,而1950年為幫助北朝鮮政權,中國付出了12萬人的生命,只不過換來100萬元捐款。

現在的果敢,雖然還是緬甸的一個邦,但是學校教授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果敢族”人一直為自己是華夏子孫驕傲而自豪。

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臨滄區號,電力由南方電網通過雲南電網向老街變電站輸送。“果敢族”人一直為自己是華夏子孫驕傲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