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陳茂專訪:創新技術引領TAVR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6年10月27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TAVR團隊陳茂、馮沅教授受邀在阿根廷科達特斯(Instituto De Cardiologia)醫院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新一代“預裝載幹膜”—Venibri瓣膜的置入,

相關文章於2017年10月31日在《歐洲心臟病雜誌》心血管亮點欄目發表,引起了廣泛關注。醫聲網有幸就“預裝載幹膜”技術相關話題對陳茂教授進行專訪。

醫聲網:

預裝載瓣膜技術被譽為經導管主動脈瓣技術後出現的又一里程碑技術。較傳統的TAVR瓣膜,預裝載瓣膜在臨床應用中有哪些優勢?

陳茂教授:

目前市場上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產品,大部分都採用戊二醛浸泡方式處理及保存,戊二醛對瓣膜材料保護有它的好處,但也凸顯出了一些弊端:首先,經過戊二醛處理的瓣膜我們在置入前需要反復洗滌,增加了手術準備時間;另外一方面,現在臨床中應用的瓣膜均為生物瓣膜,存在著老化或者退化的問題,導致老化退化的原因很多,戊二醛的處理可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預裝載瓣膜技術在製造過程中就完成了瓣膜在輸送系統上的裝載,從而實現了產品在手術室的“即拿即用”,減少了患者的等待時間,尤其是對於一些危重急診、或者血流動力學可能崩潰的病人,“預裝載幹膜”具有很大的優勢。同時,由於擺脫了傳統戊二醛對瓣膜的處理,理論上也大大提高了瓣膜的抗鈣化性能和使用壽命。

醫聲網:

預裝載瓣膜技術的優勢是絕對的嗎?在適應證選擇、操作難度等方面,

與傳統瓣膜相比會有所局限嗎?

陳茂教授:

其實是這樣,Venibri預裝載“幹膜”最大的一個進步就是在於材料的處理上面,而這個瓣膜也都是在已經獲得認可的瓣膜結構基礎上進行的這樣一個預裝載改良。因此從操作層面或者適用人群來講,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不需要我們再去判斷說哪些解剖特點的患者更適合用預裝載“幹膜”,

置入技術上可能會用到一些小竅門,但也不需要太大的改進或者策略上的改變。

以我們當時在阿根廷科達特斯Institute De Cardiologia醫院做的全球首例Venibri瓣膜置入為例,患者為82歲女性,因進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難入院,經心臟彩超證實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由於患者高齡且存在多重合並症,外科不考慮進行開胸主動脈瓣置換。心臟CT評估提示患者解剖適合進行TAVR。CT顯示患者主動瓣為三葉式,

輕度鈣化,主動脈瓣環周長為72 mm。我們按照Venibri瓣膜尺寸選擇表,選用29 mm的Venibri瓣膜,拆除包裝並注射生理鹽水排氣後,Venibri瓣膜即已可供置入。當時採用股動脈作為TAVR血管入路,基本置入過程及技巧與其他自展瓣相似。從拆除包裝到Venibri瓣膜置入完成並順利撤出輸送系統,僅耗時15分鐘。因此,這項技術最大的優勢還是“即拿即用”。

醫聲網:

據您瞭解,預裝載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目前在全球應用情況如何?

陳茂教授:

目前國際上很多大型TAVR瓣膜研發公司都在嘗試做這樣一種技術上的突破,但大都在研發或者動物實驗階段,Venibri瓣膜是真正應用到臨床、病人身上的全球第一款採用預裝載“幹膜”技術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產品。從安全性和有效性來說,我們置入的全球首例Venibri瓣膜患者當時術後造影及超聲均顯示瓣膜工作良好,無瓣周漏,超聲測量的術後主動脈瓣跨瓣壓差僅為4 mmHg,目前隨訪至6個月,患者狀態良好,未發生任何不良事件。

醫聲網:

TAVR技術發展至今,除了上面提及的預裝載技術外,目前國內外主要還有哪些創新理念和方向?

陳茂教授:

TAVR技術隨著瓣膜類型的改進和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是一些國際知名瓣膜研發企業,在瓣膜設計上做了很大的改進和優化,總體來講,目前主要的創新理念和方向包括幾個方面:

(1)減少血管的損傷:因為我們的輸送系統要通過血管進去,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血管條件相對較差,這種情況下,如果輸送系統的外徑太大,就有可能造成血管的損傷,早年的PARTNER Ⅰ研究中7個病人就有一個嚴重的血管併發症,這其實很大程度上削減了TAVR這種微創方式的優勢,所以目前臨床上應用的瓣膜中,由原來的22F、23F,到目前最小的有14F,也就是說基本上所有的血管可以適用;

(2)血管輸送系統的改進:瓣膜的釋放需要一些列的操作來完成,釋放過程中難以精確掌控,容易造成定位釋放的偏差或移位元,這就需要術者重新嘗試,因此,可回收的裝置是近年來的一個重要研發改進方向,目前已經有這樣的器械在臨床中應用;

(3)併發症的預防:從技術層面來講,瓣膜放進去後一部分會在左心室流出道位置,如果造成壓迫或者有炎症反應的話,可能或造成傳導阻滯甚至是嚴重的傳導阻滯出現,這就會增加患者植入起搏器的要求,這會導致患者生活品質的下降,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另外手術過程中我們在心臟主動脈瓣環的位置進行操作,如果瓣葉或者血管壁上有一些斑塊類的病變,就可能會造成中風,當然這在外科治療中也是可能發生的,為了減少中風發生率,更好的發揮介入治療的優勢,近年來,血栓保護裝置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陳茂教授:

目前國際上很多大型TAVR瓣膜研發公司都在嘗試做這樣一種技術上的突破,但大都在研發或者動物實驗階段,Venibri瓣膜是真正應用到臨床、病人身上的全球第一款採用預裝載“幹膜”技術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產品。從安全性和有效性來說,我們置入的全球首例Venibri瓣膜患者當時術後造影及超聲均顯示瓣膜工作良好,無瓣周漏,超聲測量的術後主動脈瓣跨瓣壓差僅為4 mmHg,目前隨訪至6個月,患者狀態良好,未發生任何不良事件。

醫聲網:

TAVR技術發展至今,除了上面提及的預裝載技術外,目前國內外主要還有哪些創新理念和方向?

陳茂教授:

TAVR技術隨著瓣膜類型的改進和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是一些國際知名瓣膜研發企業,在瓣膜設計上做了很大的改進和優化,總體來講,目前主要的創新理念和方向包括幾個方面:

(1)減少血管的損傷:因為我們的輸送系統要通過血管進去,很多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血管條件相對較差,這種情況下,如果輸送系統的外徑太大,就有可能造成血管的損傷,早年的PARTNER Ⅰ研究中7個病人就有一個嚴重的血管併發症,這其實很大程度上削減了TAVR這種微創方式的優勢,所以目前臨床上應用的瓣膜中,由原來的22F、23F,到目前最小的有14F,也就是說基本上所有的血管可以適用;

(2)血管輸送系統的改進:瓣膜的釋放需要一些列的操作來完成,釋放過程中難以精確掌控,容易造成定位釋放的偏差或移位元,這就需要術者重新嘗試,因此,可回收的裝置是近年來的一個重要研發改進方向,目前已經有這樣的器械在臨床中應用;

(3)併發症的預防:從技術層面來講,瓣膜放進去後一部分會在左心室流出道位置,如果造成壓迫或者有炎症反應的話,可能或造成傳導阻滯甚至是嚴重的傳導阻滯出現,這就會增加患者植入起搏器的要求,這會導致患者生活品質的下降,因此在操作過程中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另外手術過程中我們在心臟主動脈瓣環的位置進行操作,如果瓣葉或者血管壁上有一些斑塊類的病變,就可能會造成中風,當然這在外科治療中也是可能發生的,為了減少中風發生率,更好的發揮介入治療的優勢,近年來,血栓保護裝置也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