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別只知道底薪+提成,這五種激勵模式,讓業務員狀態爆棚人效翻倍

關注"績效觀察"頭條號,每天學習薪酬績效,員工激勵

導讀:

劉老闆是一家生產製造廠老闆,他最近很煩,他說公司業務部,很一些業務員工作狀態很不好,業績也一般,但也不肯去努力提高,

甚至還有離職念頭;還有一些老業務員客戶相對穩定,收入也比較穩定,業務員安於現狀,沒有動力開發新客戶。

業務部門是公司的核心部門,如何讓業務員保持持續的動力去開發客戶,提高業績,對公司來特別重要。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設計激勵模式,讓業務員有動力持續努力提高業績,並願意死心塌地跟著公司幹。

首先看看劉老闆的業務部提成方案:業績提成分檔級,提成比例由低而高

劉老闆的業務員提成機制

點評:這樣的設計有哪些漏洞和問題?

1、有的銷售員為了獲得當月的高提成,

將業績拼到其他銷售員,以達到表面上的高業績。

2、也有銷售員發現當月業績達不到高提成目標,將業績硬推到下個月。

3、還有不少銷售員因為達不到高業績指標,提成點數很低,內心存有諸多不滿,萌生離職念頭。

4、為了達到更高銷售級別,有的銷售員不是在業績上做文章,而是鑽空子、搞關係。

說明:在設計分配機制上,不要讓員工有漏洞可鑽,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

要避免對企業文化的衝擊,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礎。

劉老闆為了激勵員工,規定每半年加一次薪的基層上,只要當月業績超出目標的5~10%,就按比例給員工加工資。

一開始,大家都歡呼雀躍,開動力滿滿,但是時間長了,業務員動力也就慢慢減弱了,目前公司的業績也沒有達到劉老闆的預期,

劉老闆現在也陷入是否還要員工加薪的困境中。

思考:業務員不要隨便加底薪或提成?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占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

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回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思考:如何設計提成激勵才是正確的方向?

1、讓新客戶提成點數高、老客戶提成點數稍低。因為開發新客戶的難度、時間長度都要大於老客戶。

3、銷售提成點數的差異應著眼于產品與客戶,而非員工自身的區別。一名優秀、高級的銷售員必須是通過賣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獲得更高的收入,而不是因為等級高、工作時間長獲得比其他銷售員更多的收入。

4、同一產品和服務,應該統一提成比例,而不應該是銷售額越高,就提成比例就越高。表面看上去,是對員工衝刺更高銷售目標的激勵,實際是將目標管理簡單地交給提成點數,而忽視目標激勵的設計。

5、銷售服務與技術服務是不相同的,銷售同一產品或服務提成點數應該相同,但是對同一服務專案而由不同技術人員來完成的,技術人員獲得的提取完全可以不同。例如,同一家理髮店,最好的理髮師可以收人頭100元,而一般的理髮師只收40元。

業務員的薪酬怎麼加才更有效?

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業務人員的激勵系統入手,具有系統性的思維,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首先我們的薪酬模式必須要解決幾個問題:

1、員工必須有持續收入增長的空間。

2、員工增加的收入,必須來自他創造的結果,而不是以降低企業利潤為代價。

3、員工可以有多種增加收入的管道,而不僅僅是靠銷售收入。

4、員工不能只關注營業額,還要關注企業需要關注的利潤率,成本費用率等。

總的來說,就一句話,要實現給員工加薪卻不加成本的唯一方法,就是讓員工的收入和企業經營效益掛鉤。而企業的經營效益提高,不僅僅要依靠銷售額的增加,也因為人創績效提高,和成本費用的下降而提高。

今天跟大家分享幾種最具有激勵性的薪酬設計實操案例,行業差異自己變通參考對照調整!一、KSF增值加薪法: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管道,並在每一個管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1)回款率指標

2)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3)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4)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5)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6)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7)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8)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9)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解決方案:建立業務員等級體系,等級體系主要在以下維度進行設計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KSF思維:

詳細操作如下: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資料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管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管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

本文所講的:加薪不加成本模式KSF、ppv、積分式實操內容,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上面連結購買!二、PPV量化加薪法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專案、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不影響本職工作情況下兼職其他工作

PPV模式讓業務員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1)跟單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2)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訊息。市場調查產值工資;

3)統計員,除了自己的業績,協助統計和分析。統計產值工資;

4)客服員,打回訪電話,收集客戶回饋。客服產值工資;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資訊,並提供資料分析資料。分析產值工資;

6)根據企業崗位配置及個人能力,還可以擔任行政、後勤、網路、美工等工作,並獲得各種產值收入。

...

PPV模式的好處在於: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

三、OP合夥人模式:

優秀的業務員,大多有目標、有追求、有夢想、有能力、有資源,有人脈,如果在公司發展不順暢,一旦時機成熟,很有可能會跳槽到其他公司,也可能會自立門戶,成為競爭對手,順便帶走一批客戶。這也是很多企業老闆所擔心的事情。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想要留住核心業務人才,除了常規的月度激勵,還需要有長遠的合夥人和薪酬激勵計畫!

想讓員工敬業?先學會使巧勁。即用明天的錢來做今天的事,把職業經理人變成事業經理人。

在不增加當期成本的前提下打“時間差”,讓經理人把目光放長遠。讓他們知道多少年之後自己能得到一個更大的回報,把只顧眼前利益轉化為追求遠期利益。

能讓人才轉變思維,死心塌地跟隨企業一起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利益的趨同。

而能實現企業和員工利益趨同的模式就是——合夥人模式。

合夥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在某種程度來說,李氏合夥人是以協議作為約束的對賭模式,雖然員工不持有實股權,但是卻擁有分紅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的鬥志,讓其以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企業。

員工出錢了,才會把心投進去,出力了才會創造企業想要的結果。

合夥人可分為兩種方式:

1.公司合夥人制:合夥人一起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制:僅針對核心業務或項目做合夥人分配,員工可以成為多個項目的合夥人;

四、股份股權激勵

合夥人得到的是虛擬股份,合夥人做了三年後,可以由合夥人得到實際股權。合夥經營,共創未來,分享未來。

當員工得不到更多短期利益的時候,可以拉長激勵週期,現在的利益未來補。當員工個人業績遇到瓶頸的時候,讓他貢獻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支持新業務員、業務團隊做大業績,而他也可以參與剩餘價值的分享。

即當優秀業務員擁有了公司期權,或者是分紅權的時候,就變成了不同層次的事業經理人。因為他們會分享企業的成功,而且只有企業成功了,他們的股權、期權、分紅權才會帶來效益。

企業越成功,事業經理人的回報也越大,這樣形成良性迴圈。為了自己的利益,事業經理人一定會努力工作。

否則,不管你付多高的薪水都很難留住傑出的員工,總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碼來挖人,所以必須給經理人戴上“金手銬”。當然不是強制他們戴,而是他們自覺自願地戴,爭先恐後地戴。讓員工看到希望,不是給他畫大餅。

五、積分價值量化管理

馬雲說,員工之所以離職,無非是兩個原因:1、錢沒給夠,2、心委屈了。錢的問題,可以通過打造合理的薪酬機制來解決,但是對於現在的90後員工,更渴望的是和諧愉快的工作氛圍,渴望在一個被尊重的環境下工作。

積分式,就是一種打造企業正能量場,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的模式。讓業務員,在每一天的努力當中,都能夠得到及時的認可。在業務員遇到拒絕、壓力巨大時,公司可以充分發揮團隊的價值,通過積分、獎券、激勵的力量,及時給業務員輸送能量。

總結:

任正非曾指出:基層要有饑餓感,是因為生存需要,重當前利益。

中層要有危機感,是因為競爭需要,做持續利益。

高層要有使命感,是因為發展需要,創長遠利益,雖然利益是企業與員工核心驅動,但決定不能成為唯一動力。

對於以上,你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評論!或者加我個人號,保持緊密聯繫!

文/劉老師

個人號:HC-WeChat

老闆:薪酬這麼設計,你的員工趕都不走,還能讓企業效益放大數倍

員工遲到10分鐘,被要求“樂捐”100元,這樣真的合理嗎?

3、銷售提成點數的差異應著眼于產品與客戶,而非員工自身的區別。一名優秀、高級的銷售員必須是通過賣出更多的產品和服務獲得更高的收入,而不是因為等級高、工作時間長獲得比其他銷售員更多的收入。

4、同一產品和服務,應該統一提成比例,而不應該是銷售額越高,就提成比例就越高。表面看上去,是對員工衝刺更高銷售目標的激勵,實際是將目標管理簡單地交給提成點數,而忽視目標激勵的設計。

5、銷售服務與技術服務是不相同的,銷售同一產品或服務提成點數應該相同,但是對同一服務專案而由不同技術人員來完成的,技術人員獲得的提取完全可以不同。例如,同一家理髮店,最好的理髮師可以收人頭100元,而一般的理髮師只收40元。

業務員的薪酬怎麼加才更有效?

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業務人員的激勵系統入手,具有系統性的思維,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首先我們的薪酬模式必須要解決幾個問題:

1、員工必須有持續收入增長的空間。

2、員工增加的收入,必須來自他創造的結果,而不是以降低企業利潤為代價。

3、員工可以有多種增加收入的管道,而不僅僅是靠銷售收入。

4、員工不能只關注營業額,還要關注企業需要關注的利潤率,成本費用率等。

總的來說,就一句話,要實現給員工加薪卻不加成本的唯一方法,就是讓員工的收入和企業經營效益掛鉤。而企業的經營效益提高,不僅僅要依靠銷售額的增加,也因為人創績效提高,和成本費用的下降而提高。

今天跟大家分享幾種最具有激勵性的薪酬設計實操案例,行業差異自己變通參考對照調整!一、KSF增值加薪法: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管道,並在每一個管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1)回款率指標

2)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3)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4)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5)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6)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7)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8)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9)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解決方案:建立業務員等級體系,等級體系主要在以下維度進行設計

1)入職3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低值(如10萬/月),主要關注過程性指標(如:跟蹤量、詢盤量、電話量、考核分值等),獎勵力度為小值。

2)入職6個月以上:業績平衡點為中值(如2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中值。

3)入職1年以上:業績平衡點為常規值(如30萬/月),主要關注效果性指標(如:毛利額、回款率、培訓考核等),獎勵力度為常規值。

4)高級業務員:1年平均業績達500萬以上,次年自動升級為高級業務員,KSF薪酬增長20%-30%,獎勵力度為高值。

KSF思維:

詳細操作如下:

1、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2、每個K指標從資料分析找到平衡點;

3、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4、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管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管道;

5、從此,員工工資越高,企業利潤也越高;

6、從此,員工和企業利益是趨同的,方向和目標也是一致的。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

本文所講的:加薪不加成本模式KSF、ppv、積分式實操內容,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上面連結購買!二、PPV量化加薪法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專案、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不影響本職工作情況下兼職其他工作

PPV模式讓業務員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1)跟單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2)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訊息。市場調查產值工資;

3)統計員,除了自己的業績,協助統計和分析。統計產值工資;

4)客服員,打回訪電話,收集客戶回饋。客服產值工資;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資訊,並提供資料分析資料。分析產值工資;

6)根據企業崗位配置及個人能力,還可以擔任行政、後勤、網路、美工等工作,並獲得各種產值收入。

...

PPV模式的好處在於: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

三、OP合夥人模式:

優秀的業務員,大多有目標、有追求、有夢想、有能力、有資源,有人脈,如果在公司發展不順暢,一旦時機成熟,很有可能會跳槽到其他公司,也可能會自立門戶,成為競爭對手,順便帶走一批客戶。這也是很多企業老闆所擔心的事情。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想要留住核心業務人才,除了常規的月度激勵,還需要有長遠的合夥人和薪酬激勵計畫!

想讓員工敬業?先學會使巧勁。即用明天的錢來做今天的事,把職業經理人變成事業經理人。

在不增加當期成本的前提下打“時間差”,讓經理人把目光放長遠。讓他們知道多少年之後自己能得到一個更大的回報,把只顧眼前利益轉化為追求遠期利益。

能讓人才轉變思維,死心塌地跟隨企業一起發展的關鍵,就在於利益的趨同。

而能實現企業和員工利益趨同的模式就是——合夥人模式。

合夥人,是一種讓員工既出錢更要出力,卻不改變公司股權結構,一起經營公司,分享公司利潤成果的模式。

在某種程度來說,李氏合夥人是以協議作為約束的對賭模式,雖然員工不持有實股權,但是卻擁有分紅權,在某種程度上,激發了員工的鬥志,讓其以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去經營企業。

員工出錢了,才會把心投進去,出力了才會創造企業想要的結果。

合夥人可分為兩種方式:

1.公司合夥人制:合夥人一起分享整個公司的經營成果;

2.項目合夥人制:僅針對核心業務或項目做合夥人分配,員工可以成為多個項目的合夥人;

四、股份股權激勵

合夥人得到的是虛擬股份,合夥人做了三年後,可以由合夥人得到實際股權。合夥經營,共創未來,分享未來。

當員工得不到更多短期利益的時候,可以拉長激勵週期,現在的利益未來補。當員工個人業績遇到瓶頸的時候,讓他貢獻自己的能力和經驗支持新業務員、業務團隊做大業績,而他也可以參與剩餘價值的分享。

即當優秀業務員擁有了公司期權,或者是分紅權的時候,就變成了不同層次的事業經理人。因為他們會分享企業的成功,而且只有企業成功了,他們的股權、期權、分紅權才會帶來效益。

企業越成功,事業經理人的回報也越大,這樣形成良性迴圈。為了自己的利益,事業經理人一定會努力工作。

否則,不管你付多高的薪水都很難留住傑出的員工,總有人願意出更高的價碼來挖人,所以必須給經理人戴上“金手銬”。當然不是強制他們戴,而是他們自覺自願地戴,爭先恐後地戴。讓員工看到希望,不是給他畫大餅。

五、積分價值量化管理

馬雲說,員工之所以離職,無非是兩個原因:1、錢沒給夠,2、心委屈了。錢的問題,可以通過打造合理的薪酬機制來解決,但是對於現在的90後員工,更渴望的是和諧愉快的工作氛圍,渴望在一個被尊重的環境下工作。

積分式,就是一種打造企業正能量場,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的模式。讓業務員,在每一天的努力當中,都能夠得到及時的認可。在業務員遇到拒絕、壓力巨大時,公司可以充分發揮團隊的價值,通過積分、獎券、激勵的力量,及時給業務員輸送能量。

總結:

任正非曾指出:基層要有饑餓感,是因為生存需要,重當前利益。

中層要有危機感,是因為競爭需要,做持續利益。

高層要有使命感,是因為發展需要,創長遠利益,雖然利益是企業與員工核心驅動,但決定不能成為唯一動力。

對於以上,你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評論!或者加我個人號,保持緊密聯繫!

文/劉老師

個人號:HC-WeChat

老闆:薪酬這麼設計,你的員工趕都不走,還能讓企業效益放大數倍

員工遲到10分鐘,被要求“樂捐”100元,這樣真的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