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京東首推金融雲 劉強東:我們並不是要把誰整死

中新經緯用戶端11月6日電(畢彤彤)“四年前,從成立京東金融的那天開始,我們對京東金融的定位就是:並不想顛覆誰,並不想幹掉誰,我們是大家的盟友,是各位的夥伴。”11月6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在京東金融與紅杉資本聯合主辦的首屆“JDD-2017京東金融全球資料探索者大會”上談到京東金融的地位。

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主辦方供圖

“京東不做顛覆者,要開放和包容”

在JDD全球資料探索者大會上,京東金融發佈全球首個提供FaaS(Fintech as a Service)的企業服務雲平臺——京東金融雲。

京東金融雲是基於京東金融企業服務理念,大資料、雲計算和人工智慧(AI)等技術能力,以及對場景、產品和客戶的理解能力,所推出的企業服務雲平臺。

劉強東對大會寄予很高期望,其在演講時表示,從明年開始JDD大會將是整個京東集團最高級別的資料大會,包括整個金融、電商、物流、人工智慧等各個部門都會參與進來。

JDD大會也是京東開放理念的一個縮影。

早在今年2月舉辦的京東集團年會上,劉強東就明確表示,所有技術都向全社會開放。

“並不是非要把哪家公司整死,非要把傳統行業幹掉才能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真正偉大的公司是能夠照顧整個生態系統。京東永遠是希望成為各位合作夥伴的盟友,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我們一輩子,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帝國,不會成為一個控制全球或者行業的公司。

”劉強東在JDD大會現場表示。

談起舉辦JDD大賽的初心,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表示:“資料和場景是人工智慧的前提,京東金融願意以開放的心態把資料和場景連接起來並提供給大家。舉辦這場大賽,也是希望優秀的技術團隊和公司能夠被更多人看到,能夠得到社會更多資源的支持。”

“AI將成為未來變革核心力量”

在互聯網巨頭中,京東在金融領域的佈局並不早。劉強東卻看到了起步晚的好處,

“京東金融起步比較晚,不過晚得也有好處。我們沒有包袱,可以用全球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去搭建我們的基礎。所以京東金融從成立第一天開始,我們的技術就基於AI方面,以技術為核心。全球人工智慧在金融方面的應用都能為我們提供構想。”

劉強東在現場分享了幾個京東利用人工智慧的成果。“基本上京東金融風控體系都是利用深度學習、圖計算、生物探針等人工智慧技術,

實現了無人工審核授信和放款,壞賬率和資損水準低於行業平均值50%以上。我們幫助銀行在信貸審核上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了70%以上。”

“AI是技術更是思考方式,它將成為未來20年變革所有行業的核心力量。”但劉強東並不認為人工智慧會替代人類,“京東發展人工智慧,除了能夠不斷降低各個行業的效率和成本,不斷地提升用戶體驗之外,還希望人工智慧能夠讓我們每個員工,不僅僅不會失去工作,而且能夠做更好的工作。”

“人工智慧還有10-20年左右好日子”

人工智慧發展正酣。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在演講中指出,AI市場正在迎來爆發,全球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年投入達300億美元,中國AI領域的外部投資總額超過80億美元,中國所有投資活動中的50%與AI相關,中國已經有超過1000家的AI領域初創企業。

資料作為人工智慧的“原料”,使得高度資料化的金融業成為人工智慧最好的應用領域之一。沈南鵬稱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AI幫助金融企業進行身份認真,及大地提高了認證精確度與效率;第二,AI幫助金融企業進行更好的風險管理;第三,AI幫助金融企業更好地進行用戶洞察與個性化運營。第四,AI幫助金融企業解讀市場訊息、規劃投資策略,進行自動交易。

“如果用人的一生來比喻,人工智慧其實現在大概剛上小學的程度,有的還不到小學的程度,所以現在它的歷程可能只是1/10,後面有很長的路可走。”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科學部主任高文在演講時介紹到,人工智慧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60年來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56年到1976年,共20年;第二個階段是1976到2006年,共30年;2006年是第三波浪潮的開端,它會持續多長時間?“不知道,可能25年,可能35年,也可能是40年。”

“如果這一輪是20年,現在剛剛過了11年,所以後面還有9年的好日子過,如果是30年還有19年好日子過。所以我想人工智慧肯定至少還有10年到20年左右的好日子過,大家珍惜這個機會。”高文在現場鼓勵道。(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還希望人工智慧能夠讓我們每個員工,不僅僅不會失去工作,而且能夠做更好的工作。”

“人工智慧還有10-20年左右好日子”

人工智慧發展正酣。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在演講中指出,AI市場正在迎來爆發,全球科技巨頭在AI領域的年投入達300億美元,中國AI領域的外部投資總額超過80億美元,中國所有投資活動中的50%與AI相關,中國已經有超過1000家的AI領域初創企業。

資料作為人工智慧的“原料”,使得高度資料化的金融業成為人工智慧最好的應用領域之一。沈南鵬稱人工智慧在金融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AI幫助金融企業進行身份認真,及大地提高了認證精確度與效率;第二,AI幫助金融企業進行更好的風險管理;第三,AI幫助金融企業更好地進行用戶洞察與個性化運營。第四,AI幫助金融企業解讀市場訊息、規劃投資策略,進行自動交易。

“如果用人的一生來比喻,人工智慧其實現在大概剛上小學的程度,有的還不到小學的程度,所以現在它的歷程可能只是1/10,後面有很長的路可走。”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科學部主任高文在演講時介紹到,人工智慧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60年來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56年到1976年,共20年;第二個階段是1976到2006年,共30年;2006年是第三波浪潮的開端,它會持續多長時間?“不知道,可能25年,可能35年,也可能是40年。”

“如果這一輪是20年,現在剛剛過了11年,所以後面還有9年的好日子過,如果是30年還有19年好日子過。所以我想人工智慧肯定至少還有10年到20年左右的好日子過,大家珍惜這個機會。”高文在現場鼓勵道。(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