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病例:腰椎間盤突出疼痛減輕=病情好轉嗎?

腰椎間盤突出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之一,常常給人們帶來極大困擾。腰椎間盤突出不僅會導致腰部脹痛,還會累及到坐骨神經,造成坐骨神經放射痛,下肢麻木脹痛,

感覺減退或疼痛過敏,肌肉萎縮,行走困難等,嚴重的話會造成患者大小便功能障礙,下肢癱瘓等;長期臥床不起還會造成患者生活品質下降,工作和勞動能力喪失。

近日,唐都醫院脊柱外科廖博教授接診一例腰3-4、4-5椎間盤突出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後,患者術前症狀緩解,恢復良好,無任何不適感。

術後影像資料

患者老年男性,68歲,陝西省西安市高陵縣人。3年前,患者無誘因出現腰部疼痛伴右下肢麻木症狀,無下肢放射痛,自覺症狀可耐受,未行進一步檢查治療。20天前患者自覺腰痛加重,於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選擇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近日,患者病情加重,為進一步治療,選擇唐都醫院脊柱外科就診。

術前影像學資料

腰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麻木的原因是什麼?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出現下肢麻木症狀是因為病灶壓迫到了神經,腰椎骨中央流質的髓核從包圍它的纖維環裂口往外湧,形成一個凸起物,壓迫腰椎的肌肉和神經,引起腰腿的疼痛及麻木感。

如果拖延下去,可導致患者下肢麻木、肌力下降,甚至連腿都抬不起來,更嚴重者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現象。

腰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麻木的主要原因是腰臀部軟組織損傷,出現肌痙攣或肌緊張,刺激神經根或神經幹所致。在臨床中,經治療損傷的軟組織,解除了肌痙攣和肌緊張,可使麻木症狀消失。病程較長者,常有主觀麻木感。多局限於小腿後外側、足背、足跟或足掌。

誤區:疼痛減輕≠病情好轉

日常生活中,很多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剛開始出現腰痛症狀,甚至痛到在床上打滾,一段時間後,疼痛症狀減輕開始出現下肢麻木,這時大部分患者便以為症狀有所好轉,這種觀點其實是錯誤的。下肢麻木是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了神經根,造成神經根功能障礙,此時會出現疼痛減輕且伴有下肢麻木症狀,這代表著患者症狀加重了,應引起重視,及時就診,

避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腰椎間盤突出下肢麻木的伴隨症狀都有哪些?

1、腰骶疼痛:絕大部分患者都有腰骶疼痛,腰骶疼痛一般出現在腿痛之前,臨床上常表現“先腰痛、後腿痛”。

2、坐骨神經痛:這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臨床上通常表現為下肢坐骨神經走行、支配區域疼痛等症狀。

3、間歇性跛行:表現為患者下肢疼痛、疼痛隨行走距離增長而加重,下蹲、脊柱前屈休息後,症狀可暫時緩解。

症狀可暫時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