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線上抓娃娃!你試過沒?

某線上抓娃娃軟體截屏。

入局者已近30家;低成本、高利潤;投資人稱瓶頸明顯,

難以規模化

今年4月,雲岸金服創始人袁俊將公司的幾名中高層聚在一起,討論孵化一個離錢近、可操作、有巨大發展空間的新項目。歷經兩個月的碰撞、評估,他們最終從知識付費、基於LBS的社交應用等30多個備選項目中選出了遠端抓娃娃項目。

遠端抓娃娃與商場中的娃娃機玩法類似,只是移植到了線上。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遙控實體娃娃機,從正面與側面兩個視角判斷爪子的位置,

如果抓到了娃娃,可以選擇寄送到家。

當時,還沒有國內公司上線遠端抓娃娃這一玩法。而如今,短短幾個月內,正式上線的遠程抓娃娃APP已近30家,大有之前百團大戰、百車大戰、千播大戰之勢。

今年,擁有200萬存量的娃娃機借著無人經濟火熱之勢再次翻紅,

那麼,賦予娃娃機更多可能的遠端抓娃娃會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然而,不同于創業者的瘋狂入局,資本卻很冷靜。

除美爆抓抓已完成個人投資的500萬種子輪,天天抓娃娃的運營團隊打造的陌生人社區軟體same曾獲得騰訊B輪2000萬美金融資外,大部分公司仍未獲得融資。

有投資人認為,線上抓娃娃的模式難以形成規模,並且瓶頸明顯。

創業者蜂擁的新興玩法“哇!抓到了!”在用戶南瓜抓到娃娃的那一刻,

天天抓娃娃APP介面內出現了這樣一條彈幕。

在朋友分享了一條邀請抓娃娃的連結後,南瓜成功“入坑”了這款直播遊戲。

原本瀕臨銷聲匿跡的抓娃娃機,近幾年突然又火熱了起來,成為時下商場和店鋪最火的賭博性☆禁☆遊☆禁☆戲之一。許多抓娃娃機的高手非常享受自己抓娃娃成功後的那種喜悅感,而更多娃娃機的提供商本身也是抓娃娃機的狂熱愛好者。

更重要的是因為接近七八成的顧客都抓不到娃娃,所以供應商一直有盈利。 從一方面想,現在市場上雖然有大量的娃娃機存在,但這一行的水的確很深,有許多自己看不見的遊戲規則。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娃娃機商家花低價買進低品質,低成本產品,再把它們以娃娃機的形式,調整娃娃機的命中率,這便是個別娃娃機商家牟取暴利的方式。

近幾年來,被廣泛看好的動漫周邊店也內置了新的抓娃娃機,並相應推出了一系列抓娃娃的活動。本來動漫周邊店內售的娃娃就有一大把,再加上二次元界一直不乏優秀的動漫作品,加盟商們就想,何不把商場裡火熱的娃娃機元素也引進動漫周邊店裡來,成為動漫周邊店裡新的特色元素呢? 相比于魚龍混雜的商場娃娃機,動漫周邊店中的娃娃機就顯得單純多了。雖然恰逢一些動漫節或傳統節假日會略微調整命中率,然而加盟商會對每一個娃娃的品質負責,原裝進口並確保充足的後備貨源。充實顧客的消費體驗,讓消費者感覺到,自己並沒有被娃娃機耍,而是真正的在享受這項遊戲的樂趣,于情於理。

打開天天抓娃娃APP,可以看到兩列以“玻尿酸鴨”等玩偶命名的房間,進入任一房間,畫面裡都是一台擺放著若干玩偶的娃娃機,如果房間空閒,用戶需支付19-56幣(約合人民幣2-6元)開始遊戲。

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遠端控制直播視頻中的抓手。如果抓到了娃娃,可以換成遊戲幣繼續玩,也可以選擇快遞發貨,兩隻以上娃娃可以免費寄給用戶。

這個聲稱“中國首家線上抓娃娃平臺”的天天抓娃娃,由陌生人社區軟體same團隊打造,在歷經一個月內測後正式於8月12日在App Store上線。

問題來了,真的能抓到娃娃麼?

小表妹在一個工作日的下午,躲著領導在一個直播房間偷偷看了20分鐘,在這20分鐘裡,共有9個用戶累計抓了19次娃娃,其中3個用戶玩了一次,3個用戶玩了2次,2個用戶玩了3次,還有一個用戶出出進進共玩了4次。

遺憾的是,這些用戶都沒有抓到娃娃。

大部分都是抓住後,爪子一抖,娃娃就掉落了。

不過在下方的已抓到列表中,可以看到該房間之前一小時有3-5個抓到的用戶。

話說回來,如果一直沒有人抓到娃娃該怎麼辦?

官方針對此情況,給出了解決方案“無限模式”,當該房間內抓娃娃連續失敗局數累積達到預定數額後,會開啟無限低價模式——1幣1次,直到抓到為止。

曾有媒體報導,一台傳統版的娃娃機大概價格是3000-7000不等,使用週期約在兩年,每台機器每月的電費大概為200元,一個普通娃娃的成本大約5元,除此之外,還有場租和人力運維成本。

對於傳統娃娃機來說,線下娃娃機想要脫穎而出,首先要考慮的便是鋪設位置。據報導,位置好的娃娃機能做到日流水上千元,好的場地,大概2-3個月即可回本。

相比之下,線上娃娃機就無須顧慮這些,線上管道的獲客成本相對低得多。絕大多數成本都轉移到了線上,如直播技術、頻寬、存儲伺服器等等,但這些基本可以看做是一次性投入,其場地、運維成本必定大大降低。

娃娃機一貫被認為是依託於線下場景存在的。看似的不確定性讓它更吸引人,在等待一場電影、一杯咖啡時,娃娃機總是殺時間的不二選擇。將抓娃娃這個強線下場景的玩法移植到線上,是會賦予娃娃機新的活力,還是會難逃臉萌等“玩具”類App的命運,在用戶新鮮感褪去之後便被無情地拋棄?

其實,“天天抓娃娃”並不是第一個推出遠端抓娃娃概念的。早在2011年,日本一家名為Toreba的公司就推出了網頁版遠程抓娃娃遊戲。2015年,Toreba推出了App,並在中國上線,中文名為“抓樂霸”。

雖然恰逢一些動漫節或傳統節假日會略微調整命中率,然而加盟商會對每一個娃娃的品質負責,原裝進口並確保充足的後備貨源。充實顧客的消費體驗,讓消費者感覺到,自己並沒有被娃娃機耍,而是真正的在享受這項遊戲的樂趣,于情於理。

打開天天抓娃娃APP,可以看到兩列以“玻尿酸鴨”等玩偶命名的房間,進入任一房間,畫面裡都是一台擺放著若干玩偶的娃娃機,如果房間空閒,用戶需支付19-56幣(約合人民幣2-6元)開始遊戲。

使用者可以通過手機遠端控制直播視頻中的抓手。如果抓到了娃娃,可以換成遊戲幣繼續玩,也可以選擇快遞發貨,兩隻以上娃娃可以免費寄給用戶。

這個聲稱“中國首家線上抓娃娃平臺”的天天抓娃娃,由陌生人社區軟體same團隊打造,在歷經一個月內測後正式於8月12日在App Store上線。

問題來了,真的能抓到娃娃麼?

小表妹在一個工作日的下午,躲著領導在一個直播房間偷偷看了20分鐘,在這20分鐘裡,共有9個用戶累計抓了19次娃娃,其中3個用戶玩了一次,3個用戶玩了2次,2個用戶玩了3次,還有一個用戶出出進進共玩了4次。

遺憾的是,這些用戶都沒有抓到娃娃。

大部分都是抓住後,爪子一抖,娃娃就掉落了。

不過在下方的已抓到列表中,可以看到該房間之前一小時有3-5個抓到的用戶。

話說回來,如果一直沒有人抓到娃娃該怎麼辦?

官方針對此情況,給出了解決方案“無限模式”,當該房間內抓娃娃連續失敗局數累積達到預定數額後,會開啟無限低價模式——1幣1次,直到抓到為止。

曾有媒體報導,一台傳統版的娃娃機大概價格是3000-7000不等,使用週期約在兩年,每台機器每月的電費大概為200元,一個普通娃娃的成本大約5元,除此之外,還有場租和人力運維成本。

對於傳統娃娃機來說,線下娃娃機想要脫穎而出,首先要考慮的便是鋪設位置。據報導,位置好的娃娃機能做到日流水上千元,好的場地,大概2-3個月即可回本。

相比之下,線上娃娃機就無須顧慮這些,線上管道的獲客成本相對低得多。絕大多數成本都轉移到了線上,如直播技術、頻寬、存儲伺服器等等,但這些基本可以看做是一次性投入,其場地、運維成本必定大大降低。

娃娃機一貫被認為是依託於線下場景存在的。看似的不確定性讓它更吸引人,在等待一場電影、一杯咖啡時,娃娃機總是殺時間的不二選擇。將抓娃娃這個強線下場景的玩法移植到線上,是會賦予娃娃機新的活力,還是會難逃臉萌等“玩具”類App的命運,在用戶新鮮感褪去之後便被無情地拋棄?

其實,“天天抓娃娃”並不是第一個推出遠端抓娃娃概念的。早在2011年,日本一家名為Toreba的公司就推出了網頁版遠程抓娃娃遊戲。2015年,Toreba推出了App,並在中國上線,中文名為“抓樂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