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腹瀉有什麼特點,腹瀉有哪些特別的表現?

腹瀉是一種常見症狀,俗稱“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

正常人每日大約有9L液體進入胃腸道,通過腸道對水分的吸收,最終糞便中水分僅約100~200ml。若進入結腸的液體量超過結腸的吸收能力或(和)結腸的吸收容量減少,就會導致糞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便產生腹瀉。

1.急性腹瀉

起病急,病程在2~3周之內,

可分為水樣瀉和痢疾樣瀉,前者糞便不含血或膿,可不伴裡急後重,腹痛較輕;後者有膿血便,常伴裡急後重和腹部絞痛。感染性腹瀉常伴有腹痛、噁心、嘔吐及發熱,小腸感染常為水樣瀉,大腸感染常含血性便。

2.慢性腹瀉

大便次數增多,每日排便在3次以上,便稀或不成形,糞便含水量大於85%,有時伴黏液、膿血,持續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病變位於直腸和(或)乙狀結腸的患者多有裡急後重,

每次排便量少,有時只排出少量氣體和黏液,粉色較深,多呈黏凍狀,可混血液,腹部不適位於腹部兩側或下腹。小腸病變引起腹瀉的特點是腹部不適多位於臍周,並於餐後或便前加劇,無裡急後重,糞便不成形,可成液狀,色較淡,量較多。慢性胰腺炎和小腸吸收不良者,糞便中可見油滴,多泡沫,含食物殘渣,有惡臭。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等病引起的腹瀉,
糞便常帶膿血。腸易激綜合征和腸結核常有腹瀉和便秘交替現象。因病因不同可伴有腹痛、發熱、消瘦、腹部包塊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