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近“鐵拳便衣”薑濤,帶你瞭解那些不為人所知的員警故事

在很多人心目中,便衣員警很神秘,他們身著便服潛伏在大街小巷的各個角落,默默無聞地守護著大家的平安。也許,某一天某一次他們與你擦肩而過,你卻不知道他們是員警,

他們隱沒在人群中,卻在危難之時顯身手......

下面,小編通過採訪紀實的形式,帶你走進一位港城便衣員警的世界,通過他的點滴小事,讓你更深入瞭解那些不為人所知的員警故事……

“鐵拳便衣”——薑濤

暮秋時節的冷空氣,一股接著一股。

海邊城市的風,也一天天密集起來。

薑濤現在最怕聽的,就是這風聲。風一起,緊跟著就是降溫,而天氣的每一輪折騰,對他新添的那塊傷疤都是一種折磨。

2017年7月18日,在一次抓捕行動中,姜濤被歹徒捅傷。幾個月過去了,傷口早已平復,但每次天氣變換時,那種隱痛還會不時地侵擾他。

“其實白天沒什麼感覺,主要是入睡的時候,偶爾會突然抽著疼。疼能忍,主要是擔心被老婆發現,那樣的話,她會擔心也會難受的。

說這段話時,這個曾被譽為“鐵拳便衣”的漢子,犀利的眼神裡突然落進去一片柔軟。

壹薑濤這一次受的傷,是從警17年來受的最嚴重也最危險的一次。

“刀傷深達4cm,差1cm傷及腎臟。”診斷書上這兩個數字,足以說明一切。

其實這一次傷,或者說這一次抓捕行動,薑濤本是可以選擇不面對的。

2017年7月18日一大早,帶隊作戰一夜在兩地連續抓捕五名販毒嫌疑人歸案的薑濤,剛迷迷糊糊地入睡時,

卻被一陣電話鈴聲叫醒,不用接聽,他都知道,來任務了。

電話那頭的敘述也確實如此,情報顯示,在海州區後沈圩某民宅內,一名涉嫌販毒的逃犯正在家中,抓捕機會稍縱即逝。

牢記誓言,初心不改。所以每一次接到警情和任務時,薑濤都抱著和第一次一樣的理念——敢於勝利,方見忠誠。

因為十九大戰時安保期間的高標準、嚴要求,十分鐘內,薑濤做完了所有準備工作:制定抓捕行動計畫,

召集剛入睡的弟兄們趕赴現場。

“輕車熟路”,完全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這支隊伍的戰鬥力。沒費太多周章,薑濤帶領3名便衣隊員將涉嫌販毒的逃犯郭某抓獲。

這一章,本來就此結束。

在抓捕完畢準備離開時,姜濤無意中瞥見一名騎電動車的男青年在郭某家附近低速行駛,見到門前有人時,對方匆匆調轉車頭離去。

直覺告訴薑濤,這個人一定有問題。

很多人都說便衣員警有一雙犀利的眼睛,能洞穿所有不法分子的內心。姜濤說,其實並沒有那麼神。像這樣偶然“撞上”嫌疑人的機會並不多見,這種靈機應變的能力來自於長期的經驗積累,而大多數時候便衣們都需要長時間跟蹤嫌疑人,並等候最佳抓捕時期。

跟上去,探個究竟!薑濤迅速騎著摩托車追趕上去,並在後沈圩橋上將男青年截獲。亮明身份進行盤查時,對方開口就說,“大哥,放我一馬好不好?”

“放你一馬?我是員警,怎麼可能!”

薑濤的拒絕讓對方氣急敗壞,隨即掏出一把匕首,威脅到,“這是你自己找死啊”。

僵持,對峙,短兵相接。

在近身搏鬥一次之後,對方迅速轉身逃離,薑濤隨即追了過去。十幾米後,他突然感覺腰部有點酸軟,用手一摸,滿手血。

“一開始以為只是劃傷,等再追出去幾十米後,人就軟了下去。心想這下被捅了不說,人還讓他跑了。”

還好,幾個小時後,躺在病床上的薑濤等來了好消息,捅傷他的犯罪嫌疑人辛某被抓獲歸案。

說到受傷時,薑濤就像是在敘說一個道聼塗説來的小故事而已,一點也不在意。但是一說到案件,每個時間點、細節,就像列在一張圖表上,擺在他的面前一樣。

就憑這些,他足以對得起別人送的“城市獵人”的稱號。

貳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幹某件事的。你可以說是天賦,但更多的是一種熱愛、一種執著。

身邊的同事都說,薑濤,就是為幹便衣員警而生的。

2000年,畢業于南京一所高校政法系的薑濤,選擇“半路出家”去考員警,並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績考進公安隊伍。

薑濤給出的解釋很簡單:男孩小時候都有英雄情結,再加上我是學法律的,總想著把所學的知識用在最前線。

當一個人喜歡一件事的時候,他就會堅持不懈地去做到最好。也就從這一天開始,薑濤內心深處的那種英雄情結像雨後的春筍,恣意生長。

2004年,薑濤帶著初心與在社區民警崗位的所獲,被抽調到當時的新浦分局刑警大隊重案組。

“雖然我是學法律的,但真到實際工作時才發現,需要學習的太多了。而這些年我所經歷的崗位,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說我這兩年取得了一些成績,那都是十幾年來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積攢下來的。”

2012年,薑濤轉崗到當時的新浦分局巡特警大隊便衣中隊。這一干,就幹了6年。

剛轉崗那會兒,也有朋友不理解,問他幹嘛要去當只能“躲在暗處”的便衣?薑濤沒做解釋。在他心裡,不管哪一個警種,初心和目的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便衣工作可能更枯燥而已。

薑濤說的枯燥,就是便衣員警的基本功——伏擊守候。

怎麼守候?薑濤說,比警匪片裡面的鏡頭還要豐富,但更枯燥。因為這不是一天兩天或短期的,而是長年累月的熬,風吹雨淋日曬是家常便飯。

隨著全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越來越嚴密,打擊街面犯罪力度的逐年加大,如今的犯罪嫌疑人作案越來越隱蔽,跨區域流竄作案的幅度越來越大,所以打團夥、破系列案往往需要投入較長時間,要摸查線索、要跟蹤取證、伏擊守候。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市區多家沿街店鋪遭遇盜竊。經多方偵查,最終確定嫌疑人為趙某,並獲知其居住在市區的某社區附近。

2017年1月19日下午5點多,在蹲守十幾個小時後,姜濤和隊員們發現並確定了嫌疑人的車輛行蹤軌跡。

事不宜遲,行動!

待趙某在一個路口停車等紅綠燈時,姜濤和隊員們迅速包圍過去。

“對方一看這陣勢,立即把車窗車門上了鎖,而且打轉方向盤準備從側面逃跑。”

“那時候是下班高峰啊,一旦他喪心病狂地沖出包圍,肯定會對周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當時我也沒多想,舉拳就砸向車窗玻璃。後來想想,哪來那麼大勁的,一下就砸出一個洞來,哈哈……”

這一切發生的太快了,等薑濤伸手把車門打開,再按住趙某時,對方都沒反應過來。

這一拳被路邊的群眾拍下發到網上,被網友瘋狂點贊。這一拳,也讓薑濤獲得了“鐵拳便衣”的稱號。

但這一拳,也直接造成薑濤右手血管斷裂,傷口縫合了31針。

再回頭說這些時,姜濤很平靜。

“我經常跟兄弟們說,如果我們在抓捕過程中追擊對方幾百上千米或者掛了彩,那就說明我們這個案子辦的不成功。肯定是哪個環節有了漏洞,能來個甕中捉鼈不是更好嗎。”

也正因為有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薑濤一直在說,“伏擊蹲守一定得有智慧,前期得有科學的研判,後期得有周詳的計畫。”

“說真的,我不想自己也不想兄弟們當英雄。所以一定要做好戰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

一直到現在,薑濤都保留著一個習慣:備份自己偵破的每一起案件和抓獲的每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相應資訊。

有這樣的一個隊長,有這樣一群隊員,戰績自不必說。

近兩年來,這支便衣隊的戰鬥力可謂“爆表”,屢屢破案。僅2017年以來,姜濤帶領隊員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70餘人,其中網上逃犯13人。

一個上午,薑濤都在說案件。想聊聊他個人時,他卻把隊友們都喊過來了,“我這幫兄弟都一樣,個頂個的棒,說說他們,說說他們。”

小編找了個理由,支開了其他人,關起門來,把“說說你自己和家人”這個題目拋給了他。突然,剛剛說起案件還口若懸河的薑濤,一下子愣神了。他似乎不知道從何說起。

點一根煙,猛吸幾口;淺淺的歎氣、咂嘴……薑濤的話匣子才在繚繞的煙霧中打開了,“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幹我們這一行的,誰都愧對家人。”

在美譽背後,這個鐵骨錚錚的男人除了對工作有著無限熱情外,對家庭也有一份柔情。

“一開始,父母就反對我從警。後來習慣了,也就不再說。但是上次挨了一刀那件事,因為在圈裡傳開了,還是讓老人們知道了。我媽哭著說,‘讓你不幹公安你非要幹公安’……”

就像這幾天傷疤帶來的隱痛一樣,這點痛對薑濤來說,能忍住,他擔心的是家人的擔心。薑濤更多的愧疚是來自自己對家人情感的缺失。

便衣員警,很多時候是晝伏夜出。等他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時,往往都是淩晨時分了,這時候再回家,妻子和女兒早已入睡。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愛,但對薑濤來說,這只能成為遺憾。

“有時候為了不驚擾到她們,我就在車裡對付一會,反正天不久就亮了。有時候忙起來,和女兒都是幾天不照面。好在老婆一直支持我,女兒還小也好哄。”

“她們倆還好,至少還住在一個屋裡嘛。我們現在這個年紀,最對不起的就是父母了。他們都住在老家,我一忙起來時,真是好幾個月才能回去看一次他們。”

簡短幾句話,又是一陣沉默。再點一根煙,薑濤才說起了老父親病倒他都沒回家的事。

10月17日,被抽調到一個系列飛車搶奪案專案組的薑濤,接到老同學的電話,電話那頭,一開始只是象徵性的噓寒問暖。

“當天這個案件進入抓捕期了,我看他東拉西扯的,就想把電話掛了。他知道我肯定有事在忙,就輕聲說了一句:老爺子住院了,你有時間就回家看看吧。”

“當時腦子就嗡的一聲響,因為他們都知道我那段時間很忙的,再加上電話還不是我媽和我哥他們打的,我心想肯定不是小病小災了。”

再三確認後,姜濤得知老父親是突發腦梗,因為家人發現及時、醫院救治及時,已經沒有生命危險了。

回,還是不回。這次,是個大問題了。

猶豫不決近一個小時後,薑濤做了個決定:先把案子辦了。他深知這起案件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古忠孝難兩全的道理。

幾天前,案件偵辦結束後,薑濤才跟領導請假回老家陪伴老父親。而這件事,身邊的同事至今沒有一個人知道。

整個上午,只有這一會兒,薑濤的語氣是不平靜的。

採訪手記

然而一個上午的時間,太短,只能聽到這個“鐵拳便衣”故事的一丁點。

39歲,即將步入不惑之年,但姜濤的員警故事,還沒有結束,仍舊精彩著。

臨結束時,小編再次拋給他兩個問題,算是一個小結。

問:幹了這麼多年便衣,想過轉崗嗎?

答:機會有,但我覺得現在不能走。我的工作還沒幹到可以總結的地步呢,還有很多需要我去學習、去鑽研的地方。

問:現在能給自己做個評價嗎?

答:還沒到時候吧,我希望等將來退休了,可以對自己說——我曾是個很棒的員警!

人物檔案

“城市獵人”

姜濤,男,39歲,中共黨員,2000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先後在派出所、刑警大隊重案中隊工作過,自2012年至今在便衣崗位工作,現任連雲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

從警17年來,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多次被評全市公安機關“巡防之星”,榮獲海州區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供稿/連雲港市公安局新聞中心綜合

跟上去,探個究竟!薑濤迅速騎著摩托車追趕上去,並在後沈圩橋上將男青年截獲。亮明身份進行盤查時,對方開口就說,“大哥,放我一馬好不好?”

“放你一馬?我是員警,怎麼可能!”

薑濤的拒絕讓對方氣急敗壞,隨即掏出一把匕首,威脅到,“這是你自己找死啊”。

僵持,對峙,短兵相接。

在近身搏鬥一次之後,對方迅速轉身逃離,薑濤隨即追了過去。十幾米後,他突然感覺腰部有點酸軟,用手一摸,滿手血。

“一開始以為只是劃傷,等再追出去幾十米後,人就軟了下去。心想這下被捅了不說,人還讓他跑了。”

還好,幾個小時後,躺在病床上的薑濤等來了好消息,捅傷他的犯罪嫌疑人辛某被抓獲歸案。

說到受傷時,薑濤就像是在敘說一個道聼塗説來的小故事而已,一點也不在意。但是一說到案件,每個時間點、細節,就像列在一張圖表上,擺在他的面前一樣。

就憑這些,他足以對得起別人送的“城市獵人”的稱號。

貳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幹某件事的。你可以說是天賦,但更多的是一種熱愛、一種執著。

身邊的同事都說,薑濤,就是為幹便衣員警而生的。

2000年,畢業于南京一所高校政法系的薑濤,選擇“半路出家”去考員警,並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績考進公安隊伍。

薑濤給出的解釋很簡單:男孩小時候都有英雄情結,再加上我是學法律的,總想著把所學的知識用在最前線。

當一個人喜歡一件事的時候,他就會堅持不懈地去做到最好。也就從這一天開始,薑濤內心深處的那種英雄情結像雨後的春筍,恣意生長。

2004年,薑濤帶著初心與在社區民警崗位的所獲,被抽調到當時的新浦分局刑警大隊重案組。

“雖然我是學法律的,但真到實際工作時才發現,需要學習的太多了。而這些年我所經歷的崗位,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如果說我這兩年取得了一些成績,那都是十幾年來在各個工作崗位上積攢下來的。”

2012年,薑濤轉崗到當時的新浦分局巡特警大隊便衣中隊。這一干,就幹了6年。

剛轉崗那會兒,也有朋友不理解,問他幹嘛要去當只能“躲在暗處”的便衣?薑濤沒做解釋。在他心裡,不管哪一個警種,初心和目的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便衣工作可能更枯燥而已。

薑濤說的枯燥,就是便衣員警的基本功——伏擊守候。

怎麼守候?薑濤說,比警匪片裡面的鏡頭還要豐富,但更枯燥。因為這不是一天兩天或短期的,而是長年累月的熬,風吹雨淋日曬是家常便飯。

隨著全市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越來越嚴密,打擊街面犯罪力度的逐年加大,如今的犯罪嫌疑人作案越來越隱蔽,跨區域流竄作案的幅度越來越大,所以打團夥、破系列案往往需要投入較長時間,要摸查線索、要跟蹤取證、伏擊守候。

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市區多家沿街店鋪遭遇盜竊。經多方偵查,最終確定嫌疑人為趙某,並獲知其居住在市區的某社區附近。

2017年1月19日下午5點多,在蹲守十幾個小時後,姜濤和隊員們發現並確定了嫌疑人的車輛行蹤軌跡。

事不宜遲,行動!

待趙某在一個路口停車等紅綠燈時,姜濤和隊員們迅速包圍過去。

“對方一看這陣勢,立即把車窗車門上了鎖,而且打轉方向盤準備從側面逃跑。”

“那時候是下班高峰啊,一旦他喪心病狂地沖出包圍,肯定會對周邊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當時我也沒多想,舉拳就砸向車窗玻璃。後來想想,哪來那麼大勁的,一下就砸出一個洞來,哈哈……”

這一切發生的太快了,等薑濤伸手把車門打開,再按住趙某時,對方都沒反應過來。

這一拳被路邊的群眾拍下發到網上,被網友瘋狂點贊。這一拳,也讓薑濤獲得了“鐵拳便衣”的稱號。

但這一拳,也直接造成薑濤右手血管斷裂,傷口縫合了31針。

再回頭說這些時,姜濤很平靜。

“我經常跟兄弟們說,如果我們在抓捕過程中追擊對方幾百上千米或者掛了彩,那就說明我們這個案子辦的不成功。肯定是哪個環節有了漏洞,能來個甕中捉鼈不是更好嗎。”

也正因為有這樣的高標準、嚴要求,薑濤一直在說,“伏擊蹲守一定得有智慧,前期得有科學的研判,後期得有周詳的計畫。”

“說真的,我不想自己也不想兄弟們當英雄。所以一定要做好戰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

一直到現在,薑濤都保留著一個習慣:備份自己偵破的每一起案件和抓獲的每一名犯罪嫌疑人的相應資訊。

有這樣的一個隊長,有這樣一群隊員,戰績自不必說。

近兩年來,這支便衣隊的戰鬥力可謂“爆表”,屢屢破案。僅2017年以來,姜濤帶領隊員共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70餘人,其中網上逃犯13人。

一個上午,薑濤都在說案件。想聊聊他個人時,他卻把隊友們都喊過來了,“我這幫兄弟都一樣,個頂個的棒,說說他們,說說他們。”

小編找了個理由,支開了其他人,關起門來,把“說說你自己和家人”這個題目拋給了他。突然,剛剛說起案件還口若懸河的薑濤,一下子愣神了。他似乎不知道從何說起。

點一根煙,猛吸幾口;淺淺的歎氣、咂嘴……薑濤的話匣子才在繚繞的煙霧中打開了,“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幹我們這一行的,誰都愧對家人。”

在美譽背後,這個鐵骨錚錚的男人除了對工作有著無限熱情外,對家庭也有一份柔情。

“一開始,父母就反對我從警。後來習慣了,也就不再說。但是上次挨了一刀那件事,因為在圈裡傳開了,還是讓老人們知道了。我媽哭著說,‘讓你不幹公安你非要幹公安’……”

就像這幾天傷疤帶來的隱痛一樣,這點痛對薑濤來說,能忍住,他擔心的是家人的擔心。薑濤更多的愧疚是來自自己對家人情感的缺失。

便衣員警,很多時候是晝伏夜出。等他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時,往往都是淩晨時分了,這時候再回家,妻子和女兒早已入睡。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愛,但對薑濤來說,這只能成為遺憾。

“有時候為了不驚擾到她們,我就在車裡對付一會,反正天不久就亮了。有時候忙起來,和女兒都是幾天不照面。好在老婆一直支持我,女兒還小也好哄。”

“她們倆還好,至少還住在一個屋裡嘛。我們現在這個年紀,最對不起的就是父母了。他們都住在老家,我一忙起來時,真是好幾個月才能回去看一次他們。”

簡短幾句話,又是一陣沉默。再點一根煙,薑濤才說起了老父親病倒他都沒回家的事。

10月17日,被抽調到一個系列飛車搶奪案專案組的薑濤,接到老同學的電話,電話那頭,一開始只是象徵性的噓寒問暖。

“當天這個案件進入抓捕期了,我看他東拉西扯的,就想把電話掛了。他知道我肯定有事在忙,就輕聲說了一句:老爺子住院了,你有時間就回家看看吧。”

“當時腦子就嗡的一聲響,因為他們都知道我那段時間很忙的,再加上電話還不是我媽和我哥他們打的,我心想肯定不是小病小災了。”

再三確認後,姜濤得知老父親是突發腦梗,因為家人發現及時、醫院救治及時,已經沒有生命危險了。

回,還是不回。這次,是個大問題了。

猶豫不決近一個小時後,薑濤做了個決定:先把案子辦了。他深知這起案件的重要性,更明白自古忠孝難兩全的道理。

幾天前,案件偵辦結束後,薑濤才跟領導請假回老家陪伴老父親。而這件事,身邊的同事至今沒有一個人知道。

整個上午,只有這一會兒,薑濤的語氣是不平靜的。

採訪手記

然而一個上午的時間,太短,只能聽到這個“鐵拳便衣”故事的一丁點。

39歲,即將步入不惑之年,但姜濤的員警故事,還沒有結束,仍舊精彩著。

臨結束時,小編再次拋給他兩個問題,算是一個小結。

問:幹了這麼多年便衣,想過轉崗嗎?

答:機會有,但我覺得現在不能走。我的工作還沒幹到可以總結的地步呢,還有很多需要我去學習、去鑽研的地方。

問:現在能給自己做個評價嗎?

答:還沒到時候吧,我希望等將來退休了,可以對自己說——我曾是個很棒的員警!

人物檔案

“城市獵人”

姜濤,男,39歲,中共黨員,2000年8月參加公安工作,先後在派出所、刑警大隊重案中隊工作過,自2012年至今在便衣崗位工作,現任連雲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

從警17年來,先後榮立個人二等功2次,多次被評全市公安機關“巡防之星”,榮獲海州區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供稿/連雲港市公安局新聞中心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