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連雲港“鐵拳便衣”年均抓獲嫌犯數十人:把傷痕當勳章

薑濤正在抓捕犯罪嫌疑人。 連雲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 供圖

暮秋時節,海邊城市的風,一天天密集起來。薑濤現在最怕聽的,就是這風聲。風一起,緊跟著就是降溫,身上新添的那道傷疤便開始折磨他。

39歲的薑濤,是江蘇連雲港公安局海州分局巡特警大隊副大隊長。

在7月份的一次抓捕行動中,姜濤被歹徒捅傷,“刀傷深達4cm,差1cm傷及腎臟。”診斷書上的兩個數字,足以說明當時傷勢的嚴重。

雖然幾個月過去了,傷口早已平復,但每次天氣變換,

隱痛還會不時侵擾他。

據姜濤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透露,自2012年加入便衣隊以來,他和20名隊員已取得一定“戰績”: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800餘名,僅他這個組,5名隊員平均每年抓獲違法嫌疑人200名。

“這幾年因執行任務受了多少傷,已經不記清了。”薑濤抓捕嫌犯時,幾乎都是貼身肉搏,受傷有時是避免不了的。特別是抓捕販毒人員,難免會遇到拼命反抗的亡命徒。

在薑濤的心裡,已經把傷痕當作了自己的“勳章”,

這些傷痕是一段精彩員警故事在他身上的標注。

近身搏鬥被捅傷,差1cm傷及腎臟

時間回溯至7月18日。當天清晨,帶隊作戰一夜的薑濤,連續抓獲五名販毒嫌疑人。正當昏昏入睡時,卻被一陣電話鈴聲叫醒。

“有任務。”電話那頭稱,在連雲港海州區一民宅內,一名涉嫌販毒的逃犯正在家中,抓捕機會稍縱即逝。

十分鐘內,薑濤做完了所有準備工作:制定抓捕行動計畫,

召集剛入睡的弟兄趕赴現場,將涉嫌販毒的逃犯郭某抓獲。本來任務就此完成了,可當他們準備離開時,眼前的一幕讓薑濤覺得不對勁。

或許是長期的經驗積累,讓薑濤練就了洞穿不法分子內心的本領。

姜濤無意中瞥見,一名騎電動車的男青年在郭某家附近低速行駛,見到門前有人時,對方匆匆調轉車頭離去。直覺告訴薑濤,這個人一定有問題。薑濤迅速騎著摩托車追趕上去,

並在一座橋上將男青年截獲。

亮明身份進行盤查時,對方開口就說,“大哥,放我一馬好不好?”

“放你一馬?我是員警,怎麼可能!”

薑濤的拒絕讓對方氣急敗壞,隨即掏出一把匕首,威脅道:“這是你自己找死啊”。

在近身搏鬥之後,對方迅速轉身逃離,薑濤隨即追了過去。十幾米後,他突然感覺腰部有點酸軟,用手一摸,滿手是血。

“一開始以為只是劃傷,等再追出去幾十米後,人就軟了下去。

心想這下被捅了不說,人還讓他跑了。”

所幸,幾個小時後,躺在病床上的薑濤等來了好消息,捅傷他的犯罪嫌疑人辛某被抓獲歸案。

說到受傷時,薑濤有些風輕雲淡,但一說到案件的時間點、細節,就像列在一張圖表上,很有畫面感。為此,同事和群眾送了他一個稱號:“城市獵人”。

一拳砸破車玻璃抓住竊賊,被稱“鐵拳便衣”

1米75的身高,黑壯的身板,圓圓的腦袋,平常的板寸,常戴一頂帽子遮住半張臉,這樣一個身影穿行在巷陌,或許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因此,身邊的同事都說,姜濤天生就是幹便衣員警的。其實,這並非戲謔,更多的是同事們對他能力的肯定。

因為姜濤有一項“神奇技能”:能記得幾天前偶遇的一個路人,能從微小細節中發現背後不尋常之處,甚至只要看到一張照片就能在腦海中搜索到相關線索。

但是,這項技能並非一蹴而就。2000年,薑濤考入公安隊伍,從“片警”幹起,四年後,被抽調到當時的刑警大隊重案組。2012年,轉崗到便衣員警大隊,一干就是6年。

“在警匪片中,便衣員警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鏡頭驚心動魄,但現實比影視劇更精彩,也更枯燥。”薑濤說。

提起枯燥,薑濤說,在便衣員警的工作中,伏擊守候是基本功。常常需要一天兩天,甚至長年累月的“熬”,風吹雨淋日曬已是家常便飯。

今年1月19日下午5點多,在蹲守十幾個小時後,姜濤和隊員們發現並確定了嫌疑人趙某的車輛行蹤軌跡,趙某涉嫌盜竊連雲港市區多家沿街店鋪。

當趙某在一個路口停車等紅綠燈時,姜濤和隊員們迅速包圍過去。“對方一看這陣勢,立即把車窗車門上了鎖,還急打轉方向盤準備從側面逃跑。”

當時,薑濤一個箭步走到該車旁邊,一手亮起警官證,一手欲打開車門。考慮到嫌疑人一旦沖出包圍,對行人的生命安全將會造成威脅。“我舉拳就砸向車窗玻璃,後來想想,哪來那麼大勁的,一下就砸出一個洞來……”

就在嫌疑人被驚呆的刹那,一隻流血的手已從洞口伸進車內打開車門,迅速將趙某制服,抓捕中造成薑濤右手血管斷裂傷口縫合了31針。

正是因為這一拳,也讓薑濤獲得了“鐵拳便衣”的稱號。

“可是,歲月不饒人,你即將步入不惑之年,有沒有想過轉到其他崗位?”澎湃新聞記者問。

“我現在還不能走,我的工作還沒幹到可以總結的地步,還有很多需要我去學習、鑽研的地方。”薑濤說。

這樣一個身影穿行在巷陌,或許難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因此,身邊的同事都說,姜濤天生就是幹便衣員警的。其實,這並非戲謔,更多的是同事們對他能力的肯定。

因為姜濤有一項“神奇技能”:能記得幾天前偶遇的一個路人,能從微小細節中發現背後不尋常之處,甚至只要看到一張照片就能在腦海中搜索到相關線索。

但是,這項技能並非一蹴而就。2000年,薑濤考入公安隊伍,從“片警”幹起,四年後,被抽調到當時的刑警大隊重案組。2012年,轉崗到便衣員警大隊,一干就是6年。

“在警匪片中,便衣員警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鏡頭驚心動魄,但現實比影視劇更精彩,也更枯燥。”薑濤說。

提起枯燥,薑濤說,在便衣員警的工作中,伏擊守候是基本功。常常需要一天兩天,甚至長年累月的“熬”,風吹雨淋日曬已是家常便飯。

今年1月19日下午5點多,在蹲守十幾個小時後,姜濤和隊員們發現並確定了嫌疑人趙某的車輛行蹤軌跡,趙某涉嫌盜竊連雲港市區多家沿街店鋪。

當趙某在一個路口停車等紅綠燈時,姜濤和隊員們迅速包圍過去。“對方一看這陣勢,立即把車窗車門上了鎖,還急打轉方向盤準備從側面逃跑。”

當時,薑濤一個箭步走到該車旁邊,一手亮起警官證,一手欲打開車門。考慮到嫌疑人一旦沖出包圍,對行人的生命安全將會造成威脅。“我舉拳就砸向車窗玻璃,後來想想,哪來那麼大勁的,一下就砸出一個洞來……”

就在嫌疑人被驚呆的刹那,一隻流血的手已從洞口伸進車內打開車門,迅速將趙某制服,抓捕中造成薑濤右手血管斷裂傷口縫合了31針。

正是因為這一拳,也讓薑濤獲得了“鐵拳便衣”的稱號。

“可是,歲月不饒人,你即將步入不惑之年,有沒有想過轉到其他崗位?”澎湃新聞記者問。

“我現在還不能走,我的工作還沒幹到可以總結的地步,還有很多需要我去學習、鑽研的地方。”薑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