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今日立冬,把「陽氣」藏起來

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13:37:45

農曆九月十九

太陽黃經225°,鬥指西北

立冬節氣交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冬,有著「終了」和「萬物收藏」的意味。立冬是整個冬季的開始,此時北半球一天比一天更寒冷,黃河中下游開始結冰。南方更像深秋時節,明顯的日短夜長。

三 候 

篆文的冬字上面是「終」,下面是「凍」,因凍藏而終。在古人的思維裡,入冬後陽氣潛藏於下,聽任陰氣在地表肆虐,只是安靜的生養滋長,一歲終而一歲始。

一候 水始冰(11月7日~11月11日)~ 水面初凝,未至於堅也。

二候 地始凍(11月12日~11月16日)~ 土地開始凍結。

三候 雉入大水為蜃(11月17日~11月21日)~ 雉,野雞。蜃,大蛤。這時,野雞一類的大鳥不多見了,海邊可以看到很多與野雞的線條、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野雞立冬後變成大蛤了。

養 生 

立冬天地間陰氣愈盛,

陽氣潛藏。天人相應,寒邪當令,人體陽氣潛藏、陰氣極盛。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上要做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含而不露,遠離焦躁。

早睡晚起,養護陽氣

《黃帝內經》有雲:「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立冬後,天黑得越來越早了。人體也應該和天地一樣,早睡晚起。

早睡覺讓陽氣得到很好的休息。若時間允許,待到陽光照耀時起床最好,此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令人頭腦清醒。

艾灸關元,引氣歸元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灸氣海以養元陽,秋冬灸關元以養元陰,引氣歸元。用隔薑灸法,三天灸一次,能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關元穴位於肚臍下4個手指寬處,放一片生薑在關元穴處,上面用艾條的細末撚成黃豆大的一團,點著。隔姜灸能溫裡通氣的。以有熱感而不灼傷皮膚為宜,以熱感能透入腹內,有如沐浴春日陽光般的溫暖舒適為度。艾灸時不要走神,以免灼傷皮膚。

負日之暄,自在隨喜

春秋宋國農夫:「負日之暄,人莫知其美者。以獻吾君,必有重賞。」

——【明】張岱《夜航船》

春秋時代的宋國,有個農夫說:「太陽曬在背上真是太舒服了,

別人都不知道這件美事。把這件美事告訴君王,必能得到重賞!」

清代醫家曹庭棟在他的養生專著《老老恒言》中說:「日清風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謂‘負日之暄’也。脊樑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極為補益。」冬日裡背日而坐,是非常舒服的。頭為諸陽之會,不宜直接對著太陽,以免陽氣過旺,後背最合適,能補充陽氣,大有裨益。

而農夫小處隨喜的心情,比起曬後背更能讓身心健康。隨處發現生活中的暖心小幸福,冬天也不會怕冷了。

歲 飲 

立冬了,天氣漸寒。平素怕冷的朋友可以每天早晨喝一杯暖暖的桂薑山楂飲。這是出自洪基《攝生總要》中的一個調經方,卻不限於調理月經使用,可以活血暖身,溫中散寒,對脾胃虛寒、手腳冰涼的人尤其適合。

裡面有溫中散寒的生薑,活血散瘀的山楂,溫補氣血的大棗、紅糖,再配上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肉桂,用古法熬制,味道很好。

配料:紅糖、薑、棗、肉桂、山楂

功效:補氣益血,預防感冒,痛經,宮寒,助孕,驅寒暖胃,改善手腳冰冷,溫經通絡令臉色紅潤。非常適合女性月經調理飲用。

禁忌:月經量大、月經鮮紅者慎用。孕婦忌用。

素 味 

後生偷笑東山老,事無是非總曰好。 布伽梨裡老病身,山芋頭煨紅軟火。 日暖婆娑林下行,天寒堆危火邊坐。 人問祖室今安危,對道我此煨芋好。

——【宋】釋慧空《煨芋》 

天氣漸冷,在燒得紅紅暖暖的火邊煨芋頭,也只有一個「好」字可以形容了。芋頭總有一種很平民很親切的氣質,宋代范成大的《送舉老歸廬山》說「去矣莫久留桑下,歸歟來共煨芋頭」,無論世事如何,都等你回來一起在爐邊煨芋頭吃。

芋頭性甘性平,能健脾補虛,散結解毒。桂花性溫,暖胃散寒。桂花糖芋頭香甜軟糯,非常適合脾胃虛弱、怕吃涼的人吃。老人吃會比較好消化,小孩子也喜歡這個味道。

原料:芋頭300克,藕粉2包。紅糖2勺,糖桂花2勺。

做法:

1、芋頭洗乾淨放蒸鍋上蒸10分鐘。

2、取出剝皮,個頭比較大的芋頭可切小塊。將處理後的芋頭加水入鍋同煮,加入兩勺紅糖。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5~20分鐘關火,不要打開蓋子,燜上兩三分鐘。

3、將兩包藕粉放入小碗內加入少量涼白開,拌勻成藕粉糊。

4、再將藕粉糊倒入芋頭的小鍋中,充分攪拌均勻。

5、最後調入兩勺糖桂花拌勻。

閑 趣 

歐陽修《灼艾帖》

修啟,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此帖為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所作,紙本行書。內容是寫給學生焦千之的,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帖中提到的「學正足下」,即太學正,是京師國子監中掌管學行、學規的官員。嘉祐元年前後,焦千之曾任此職。

帖子上說,很多天沒有見了,著實想念。因為歐陽發(歐陽修的長子)的緣故,曾經灼艾(燃燒艾絨熏灸人體穴位),不知道你身體怎麼樣?灼艾是醫生常用的方法,不是俗工,可以深入的探討。也有其他悠閒的事情,非常想見你。

歐陽修早年學虞世南,後得法于蔡邕。此帖端莊勁秀,神采秀髮,筆墨膏潤。即露鋒芒又頓挫有力,古法風流。

來源/活兒法 文/郭七七

大有裨益。

而農夫小處隨喜的心情,比起曬後背更能讓身心健康。隨處發現生活中的暖心小幸福,冬天也不會怕冷了。

歲 飲 

立冬了,天氣漸寒。平素怕冷的朋友可以每天早晨喝一杯暖暖的桂薑山楂飲。這是出自洪基《攝生總要》中的一個調經方,卻不限於調理月經使用,可以活血暖身,溫中散寒,對脾胃虛寒、手腳冰涼的人尤其適合。

裡面有溫中散寒的生薑,活血散瘀的山楂,溫補氣血的大棗、紅糖,再配上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肉桂,用古法熬制,味道很好。

配料:紅糖、薑、棗、肉桂、山楂

功效:補氣益血,預防感冒,痛經,宮寒,助孕,驅寒暖胃,改善手腳冰冷,溫經通絡令臉色紅潤。非常適合女性月經調理飲用。

禁忌:月經量大、月經鮮紅者慎用。孕婦忌用。

素 味 

後生偷笑東山老,事無是非總曰好。 布伽梨裡老病身,山芋頭煨紅軟火。 日暖婆娑林下行,天寒堆危火邊坐。 人問祖室今安危,對道我此煨芋好。

——【宋】釋慧空《煨芋》 

天氣漸冷,在燒得紅紅暖暖的火邊煨芋頭,也只有一個「好」字可以形容了。芋頭總有一種很平民很親切的氣質,宋代范成大的《送舉老歸廬山》說「去矣莫久留桑下,歸歟來共煨芋頭」,無論世事如何,都等你回來一起在爐邊煨芋頭吃。

芋頭性甘性平,能健脾補虛,散結解毒。桂花性溫,暖胃散寒。桂花糖芋頭香甜軟糯,非常適合脾胃虛弱、怕吃涼的人吃。老人吃會比較好消化,小孩子也喜歡這個味道。

原料:芋頭300克,藕粉2包。紅糖2勺,糖桂花2勺。

做法:

1、芋頭洗乾淨放蒸鍋上蒸10分鐘。

2、取出剝皮,個頭比較大的芋頭可切小塊。將處理後的芋頭加水入鍋同煮,加入兩勺紅糖。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15~20分鐘關火,不要打開蓋子,燜上兩三分鐘。

3、將兩包藕粉放入小碗內加入少量涼白開,拌勻成藕粉糊。

4、再將藕粉糊倒入芋頭的小鍋中,充分攪拌均勻。

5、最後調入兩勺糖桂花拌勻。

閑 趣 

歐陽修《灼艾帖》

修啟,多日不相見,誠以區區。見發言,曾灼艾,不知體中如何?來日修偶在家,或能見過。此中醫者常有,頗非俗工,深可與之論權也。亦有閒事,思相見。不宣。修再拜,學正足下。廿八日。

此帖為北宋文學家歐陽修所作,紙本行書。內容是寫給學生焦千之的,關心他的身體狀況。帖中提到的「學正足下」,即太學正,是京師國子監中掌管學行、學規的官員。嘉祐元年前後,焦千之曾任此職。

帖子上說,很多天沒有見了,著實想念。因為歐陽發(歐陽修的長子)的緣故,曾經灼艾(燃燒艾絨熏灸人體穴位),不知道你身體怎麼樣?灼艾是醫生常用的方法,不是俗工,可以深入的探討。也有其他悠閒的事情,非常想見你。

歐陽修早年學虞世南,後得法于蔡邕。此帖端莊勁秀,神采秀髮,筆墨膏潤。即露鋒芒又頓挫有力,古法風流。

來源/活兒法 文/郭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