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0歲是道“壽命坎”!過了40歲,小心4種病、5種癌找上門!

人從出生到死亡,每一階段都好比“打怪”,面對著不同的關卡,也有著不同的健康問題。

特別是等到上了40歲,人進入了中年,很多毛病也就逐漸顯現出來。因此也常有人說「40歲以前人找病,

40歲以後病找人」。

40歲作為健康的分水嶺,是人生各道“健康關卡”中的大關。如果你恰逢“過關”之時,一定要小心這4種病、5種癌,也請一併收好這份“闖關指南”!

過了40歲,小心4種病來敲門!

1、心肌梗死

心臟就像身體的發動機,承擔著將血液運送到身體各處的職責。

但如果運輸路上的某條血管堵了,就會發生心梗。

而急性心梗更是兇險,死亡率達30%,高居我國死亡因素之首。

資料顯示,我國心肌梗死病人患病年齡在40歲以上者占87%~96.5%。而通常,女性發病較男性晚10年,男性患病的高峰年齡為51~60歲,女性則為61~70歲。

闖關指南:

長期抽煙、飲酒,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為心梗的高危人群,另外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的人也需要注意。建議平常注意休息,

合理飲食,比如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儘量少吃,避免過度勞累,減少熬夜,戒煙限酒,適當運動控制體重,有心血管問題的人群最好定期複查血脂、頸部血管彩超及心電圖等。

2、中風

中風是個俗稱,指的是一類急性腦血管疾病,最終會造成大腦損傷,引起癱瘓、昏迷、不會說話等。

中風常被認為是一種老人才會得的病,但有調查發現,中青年發生中風的人越來越多。

闖關指南:

無論心梗還是中風,都屬於血管疾病,因此在預防措施上有很相似點,可以參考上文的心梗指南。

3、骨質疏鬆

人體的骨量一般在35歲左右到達巔峰,之後骨質就開始流失,因此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導致疼痛、駝背、身高降低和骨折等。

而資料表明,我國約有7000萬骨質疏鬆患者,

約有2.1億人群的骨量低於正常值,其中近8成是50歲以上的女性。

闖關指南:

其實骨質疏鬆也是可以預防的。

建議平常飲食中可以增加鈣及蛋白質的攝入,多吃奶類及乳製品,豆類及豆製品,新鮮的蔬菜。另外,人在運動時,肌肉的活動會不停地刺激骨組織進行代謝,從而使骨骼更強壯,因此適當運動也能起到預防骨質疏鬆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骨質疏鬆初期症狀不明顯,

因此建議 40 歲以後的朋友,可以定期檢查骨密度。

4、骨關節炎

上了年紀後,很多人容易出現膝蓋疼痛,其實大多情況是骨關節炎。據統計,60 歲以上的男性有 60 % ~ 70 % 的人患骨關節炎,女性則更多。

闖關指南:

隨著年紀的增大,要越來越注意膝蓋的保護,平常避免過多走樓梯、走遠路,不要讓膝蓋負重過多,太胖的朋友要注意減重。

另外,平常可以有意識地去增強腿部肌肉力量。比如,平躺在床上練習抬腿:伸直腿,勾住腳,把腳抬離床面 40 ~ 50 釐米左右;堅持 10 ~ 15 秒後再放下;兩腿交替進行,每次做 3 ~ 4 個。

40歲以後重點防5種癌

美國發佈的不同年齡人群的患癌症的風險資料顯示,從40歲開始,患腫瘤的風險突然增加,在40-49歲,罹患癌症的風險比30-39歲的風險高2.5倍。

1、肺癌

肺癌死亡率高居我國男、女惡性腫瘤死亡率的首位,在所有癌症類型中,肺癌的總體5年生存率最低,僅為16%~17%;但若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確診,則5年生存率將大幅提升,達到54%。

闖關指南:

建議40歲以後每年做個低劑量肺CT篩查,特別是長期吸煙的男性。

2、肝癌

我國同樣是肝癌的高發國家,甚至我國的肝癌患病人群占到了全世界50%以上,同時肝癌的死亡率也高居我國癌症死因第二位。

闖關指南:

有肝癌家族史者,35歲以上乙肝或丙肝病毒攜帶者或慢性肝炎史者,肝硬化者,長期嗜酒者都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建議40歲後每年做一個B超或者超聲造影篩查肝癌。

3、乳腺癌

乳腺癌作為我國女性高發癌症的第一位,卻不是女性的專利。據統計,乳腺癌的發病人群中女性占到99%,而男性也有1%,其中女性又以40~50歲為高發期。

闖關指南:

建議女性40歲以後每年要做次乳腺檢查,包括乳☆禁☆房X光、鉬靶等。男性也應留意,如果摸到包塊等不適及時就醫。

4、腸癌

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和食管癌。在我國,近20年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的影響,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全國每年約有4.75萬人死於大腸癌。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40歲以後發生大腸癌的幾率會明顯上升。據統計,大約有75%的大腸癌患者都處於這個年齡段。

闖關指南:

建議40歲以後每年一次大便隱血檢測,最好連續檢測三次的大便樣,如呈陽性,需進行結腸鏡檢查。

每五年做一次纖維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十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5、胃癌

胃癌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居首位,高發年齡在50歲以上。

闖關指南:

胃鏡檢查可以清晰的檢測到胃部病變,但是普通胃鏡總是讓人望而卻步,建議40歲以後每年可做一次無痛胃鏡。

最後,要注意的是,無論是癌症還是心血管疾病等,歸根結底都可以稱為慢病。

對慢病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預防的第一步!

比如,平躺在床上練習抬腿:伸直腿,勾住腳,把腳抬離床面 40 ~ 50 釐米左右;堅持 10 ~ 15 秒後再放下;兩腿交替進行,每次做 3 ~ 4 個。

40歲以後重點防5種癌

美國發佈的不同年齡人群的患癌症的風險資料顯示,從40歲開始,患腫瘤的風險突然增加,在40-49歲,罹患癌症的風險比30-39歲的風險高2.5倍。

1、肺癌

肺癌死亡率高居我國男、女惡性腫瘤死亡率的首位,在所有癌症類型中,肺癌的總體5年生存率最低,僅為16%~17%;但若能在疾病的早期階段確診,則5年生存率將大幅提升,達到54%。

闖關指南:

建議40歲以後每年做個低劑量肺CT篩查,特別是長期吸煙的男性。

2、肝癌

我國同樣是肝癌的高發國家,甚至我國的肝癌患病人群占到了全世界50%以上,同時肝癌的死亡率也高居我國癌症死因第二位。

闖關指南:

有肝癌家族史者,35歲以上乙肝或丙肝病毒攜帶者或慢性肝炎史者,肝硬化者,長期嗜酒者都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建議40歲後每年做一個B超或者超聲造影篩查肝癌。

3、乳腺癌

乳腺癌作為我國女性高發癌症的第一位,卻不是女性的專利。據統計,乳腺癌的發病人群中女性占到99%,而男性也有1%,其中女性又以40~50歲為高發期。

闖關指南:

建議女性40歲以後每年要做次乳腺檢查,包括乳☆禁☆房X光、鉬靶等。男性也應留意,如果摸到包塊等不適及時就醫。

4、腸癌

腸癌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胃和食管癌。在我國,近20年來隨著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的影響,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全國每年約有4.75萬人死於大腸癌。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40歲以後發生大腸癌的幾率會明顯上升。據統計,大約有75%的大腸癌患者都處於這個年齡段。

闖關指南:

建議40歲以後每年一次大便隱血檢測,最好連續檢測三次的大便樣,如呈陽性,需進行結腸鏡檢查。

每五年做一次纖維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十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5、胃癌

胃癌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居首位,高發年齡在50歲以上。

闖關指南:

胃鏡檢查可以清晰的檢測到胃部病變,但是普通胃鏡總是讓人望而卻步,建議40歲以後每年可做一次無痛胃鏡。

最後,要注意的是,無論是癌症還是心血管疾病等,歸根結底都可以稱為慢病。

對慢病來說,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就是預防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