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TA憑什麼代表未來的零售體驗店?!

距離馬雲大佬提出新零售概念,已一年有餘。新零售大潮儼然來勢洶洶,令許多企業家措不及防。新零售的模式是什麼?消費者是否願意為此買單?行業先行者的“戰果”又如何?

無論我們現在從事何種行業,做企業還是開店鋪,都需要瞭解未來商業模式和走向,通過不斷借鑒優秀案例和大膽轉型,牢牢抓住未來的商業紅利。下面小創將為大家帶來《新零售店鋪測評》系列報導,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小米之家的測評,帶你瞭解小米之家的發展之路。

現場體驗

全開放式購物方式

雷軍此前透露小米之家今年的目標是全國至少開200家,未來三年開到1000家。今年這個目標提前超額完成了,如今總數量已經達到了228家。隨著小米把這種線下體驗店開遍大江南北時,小創探訪了小米之家上海萬象城店,follow小創來一探究竟吧。

① 簡約時尚的設計風格

小創是第一次來到小米之家體驗店,沒來之前就聽說這裡的裝修與蘋果店很像,果不其然。但是反觀現在的微軟、三星等體驗店,大多都是簡約風,不得不承認現在輕奢時尚的格調,迎合了當下的主流消費心理。

記得一位日本作家有川真由美在書中寫到:極簡,是風靡全球的一種生活態度與理念。簡單而美好,

是每一個都市人都嚮往的生活狀態。而小米之家的客戶群多為都市70/80/90後,他們對生活的品質要求高,追崇時尚,且對性價比高的產品有濃厚興趣。

在店鋪佈局上,小米之家分為手機體驗區、電視體驗區、智慧硬體區、配件牆等多部分,顧客可以在店內完成一站式的體驗,

一口氣把店內所有的商品逛完體驗完。這也正好契合了小米“萬物互聯”的特性,讓顧客充分感受到產品與產品之間的緊密聯繫。

② 品類全,米家產品是亮點

如果單說買手機,一個普通消費者估計一年只會去手機店裡逛個兩三次。但小米之家並不是一個傳統的手機賣場,米家全品類產品是亮點。在小米之家不僅僅可以買到小米手機,還有小米筆記本、空氣淨化器、淨水器、米家壓力IH電飯煲、檯燈等智慧家居硬體,

以及小米手環、移動電源、自拍杆等手機周邊配件。

小創採訪過身邊的朋友,他們買過其他品牌的手機後,幾乎是不會再次回到專賣店逛的,因為手機貼膜、手機殼等在網上就可以搞定。然而小米之家不同是,店鋪裡有許多附加產品,且產品品類豐富,能滿足都市白領的日常生活需求。所以,即便是不買手機,也可以去小米之家逛上幾十分鐘,說不定哪天就會發現你需要的新鮮玩意兒。

另外,雙十一就快到了,小創瞭解到小米之家線上與線下的優惠幾乎是同步的,針對雙十一推出的活動有兩種,一是:部分機型直接降價;二是:買手機送贈品,例如手機貼膜、自拍杆等小物件。其中,小米Note 3雙十一期間降價300元!

產品齊全是線下體驗店的根本,如果有太多的產品線下門店無法提供免費體驗的話,那麼這個線下體驗店也是徒有虛名。在這方面,小米之家做的還是不錯的。

③ 體驗感十足

小創假裝是顧客在瞎逛,發現小米之家的服務水準還是很棒的。店內的所有的產品可以隨便體驗,工作人員一般不會主動來干預。但當我對產品提出疑問,工作人員還是非常熱情作出詳盡的解答。

將“高性價比”進行到底

雷軍:讓每個人享受科技帶來的快樂

只有把產品做的更漂亮,更實用,更好用,更低價,更優秀......才能讓更多人享受其帶來的美好生活。這是創始人雷軍的價值觀,對小米產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讓產品性價比更高,小米摒棄了管道商的加價,小米的所有產品,大到電視、小到移動電源,都被冠以“高性價比”的標籤。實惠,好用,這就是小米希望帶給大家的生活理念。

>>>>舉個栗子:

雷軍曾在接受《人民日報》的專訪時候談到:

借助互聯網提升各個環節的運作效率,讓物美價廉成為可能,這就是小米最大的創新。雷軍說,小米要打破大眾對於高端製造的迷信,“高端不等於高價”。

互聯網讓成本最大程度優化的環節是銷售。雷軍算了一筆賬:同樣100元成本的產品,小米的直銷模式銷售成本很低,定價105元就能盈虧平衡,而有的企業可能需要兩三百元才行。雷軍認為,過高的銷售成本會影響產品品質,“顧客能夠接受的產品價格是有限的,銷售成本太高會擠佔製造成本,企業只好偷工減料才不虧本”。

在這次訪談中,雷軍表達的依然是要通過提高效率,讓產品能夠貼著成本定價(比如100元成本的產品,定價105元就能盈虧平衡),實現向消費者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不是追求利潤。

從1.0到3.0

小米之家瘋狂佈局

2011年,小米之家正式成立,最早的形態是小米的售後服務店,早期定位於售後服務的小米之家,出於成本考慮都分佈于居民樓裡,這是小米之家的1.0階段。

後來,小米之家升級為售後+銷售,主要是銷售一些手機周邊配件,同時也承擔了一些地方上米粉聚會場所的作用,所以小米之家從居民樓搬進了交通更為方便、檔次也更高一些的寫字樓,這是小米之家的2.0階段。

2015年,小米之家決定大力開展各城市的商圈中心,進駐大型商業綜合體,在北京當代商城店試水之後,便在一年之內,快速拓展至近20家門店,這也標誌著它進入了小米之家的3.0時代。

之後,小米直接就開啟了暴走模式,2017年小米之家開店的速度明顯提升,常常會出現一天之內幾店同開的情形。新零售也是小米公司在年初提出的核心戰略之一,小米之家是通過自身產品自帶流量,線上線下一體化,讓小米生態鏈條的產品得到最大程度的消費釋放。

小米嘗到了線下銷售短板的苦頭,也嘗到了線下佈局的甜頭。目前小米之家的坪效(每平方米上每天創造的銷售額)達到了26萬元,整個行業內也也就低於蘋果的40萬元,26萬元的坪效甚至超過了奢侈品牌蒂凡尼的20萬,如此誘人的成績也難怪小米開店的瘋狂。

小米在印尼智慧手機市場份額已位列第三,並仍在飛速增長,2018年銷量有望翻倍。小米也計畫今年與合作夥伴在印尼開設15家小米授權店以及600家小米零售點(包括小米專櫃等)。

未來模式

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小米是一個鐵人三項的公司,做硬體,做電商,做互聯網,這種模式造就了小米的成功。近兩年,由於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不再那麼被看好,加上用戶逐漸不再為小米的饑餓行銷買單,小米從14年開始業績跌入穀底,一時間看衰小米的聲音四起。從小米衰落那刻起,OPPO 和VIVO依靠強大的線下店鋪迅速崛起,在手機市場份額已經超越小米,小米意識到到線下銷售才是最根基,新零售才是未來。

11月5日,小米之家深圳旗艦店就開始了試營業,這也是小米之家全球首家旗艦店,側面說明小米的線下新零售浪潮來了。截至目前,小米之家總數量也已經達到了228家。

“小米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論做線下銷售。”小米之家為什麼火?雷軍總結了三方面原因:一是有爆品,如小米空氣淨化器、小米手環等;二是產品的工業設計有高顏值,“每一款小產品都有驚豔的感覺”;第三是性價比。

新零售是不是小米未來的成功之路,小米之家的線下零售模式成功與否,小創不敢妄下定論。用創始人雷軍的話來說:互聯網思維裡面最關鍵的兩點,第一個叫用戶體驗,第二個叫效率!當線下零售模式圍繞使用者體驗和效率發展,相信小米新零售模式能越走越遠的,小創也衷心的祝福它。

店鋪裡有許多附加產品,且產品品類豐富,能滿足都市白領的日常生活需求。所以,即便是不買手機,也可以去小米之家逛上幾十分鐘,說不定哪天就會發現你需要的新鮮玩意兒。

另外,雙十一就快到了,小創瞭解到小米之家線上與線下的優惠幾乎是同步的,針對雙十一推出的活動有兩種,一是:部分機型直接降價;二是:買手機送贈品,例如手機貼膜、自拍杆等小物件。其中,小米Note 3雙十一期間降價300元!

產品齊全是線下體驗店的根本,如果有太多的產品線下門店無法提供免費體驗的話,那麼這個線下體驗店也是徒有虛名。在這方面,小米之家做的還是不錯的。

③ 體驗感十足

小創假裝是顧客在瞎逛,發現小米之家的服務水準還是很棒的。店內的所有的產品可以隨便體驗,工作人員一般不會主動來干預。但當我對產品提出疑問,工作人員還是非常熱情作出詳盡的解答。

將“高性價比”進行到底

雷軍:讓每個人享受科技帶來的快樂

只有把產品做的更漂亮,更實用,更好用,更低價,更優秀......才能讓更多人享受其帶來的美好生活。這是創始人雷軍的價值觀,對小米產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了讓產品性價比更高,小米摒棄了管道商的加價,小米的所有產品,大到電視、小到移動電源,都被冠以“高性價比”的標籤。實惠,好用,這就是小米希望帶給大家的生活理念。

>>>>舉個栗子:

雷軍曾在接受《人民日報》的專訪時候談到:

借助互聯網提升各個環節的運作效率,讓物美價廉成為可能,這就是小米最大的創新。雷軍說,小米要打破大眾對於高端製造的迷信,“高端不等於高價”。

互聯網讓成本最大程度優化的環節是銷售。雷軍算了一筆賬:同樣100元成本的產品,小米的直銷模式銷售成本很低,定價105元就能盈虧平衡,而有的企業可能需要兩三百元才行。雷軍認為,過高的銷售成本會影響產品品質,“顧客能夠接受的產品價格是有限的,銷售成本太高會擠佔製造成本,企業只好偷工減料才不虧本”。

在這次訪談中,雷軍表達的依然是要通過提高效率,讓產品能夠貼著成本定價(比如100元成本的產品,定價105元就能盈虧平衡),實現向消費者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不是追求利潤。

從1.0到3.0

小米之家瘋狂佈局

2011年,小米之家正式成立,最早的形態是小米的售後服務店,早期定位於售後服務的小米之家,出於成本考慮都分佈于居民樓裡,這是小米之家的1.0階段。

後來,小米之家升級為售後+銷售,主要是銷售一些手機周邊配件,同時也承擔了一些地方上米粉聚會場所的作用,所以小米之家從居民樓搬進了交通更為方便、檔次也更高一些的寫字樓,這是小米之家的2.0階段。

2015年,小米之家決定大力開展各城市的商圈中心,進駐大型商業綜合體,在北京當代商城店試水之後,便在一年之內,快速拓展至近20家門店,這也標誌著它進入了小米之家的3.0時代。

之後,小米直接就開啟了暴走模式,2017年小米之家開店的速度明顯提升,常常會出現一天之內幾店同開的情形。新零售也是小米公司在年初提出的核心戰略之一,小米之家是通過自身產品自帶流量,線上線下一體化,讓小米生態鏈條的產品得到最大程度的消費釋放。

小米嘗到了線下銷售短板的苦頭,也嘗到了線下佈局的甜頭。目前小米之家的坪效(每平方米上每天創造的銷售額)達到了26萬元,整個行業內也也就低於蘋果的40萬元,26萬元的坪效甚至超過了奢侈品牌蒂凡尼的20萬,如此誘人的成績也難怪小米開店的瘋狂。

小米在印尼智慧手機市場份額已位列第三,並仍在飛速增長,2018年銷量有望翻倍。小米也計畫今年與合作夥伴在印尼開設15家小米授權店以及600家小米零售點(包括小米專櫃等)。

未來模式

科技界的無印良品

小米是一個鐵人三項的公司,做硬體,做電商,做互聯網,這種模式造就了小米的成功。近兩年,由於移動互聯網的浪潮不再那麼被看好,加上用戶逐漸不再為小米的饑餓行銷買單,小米從14年開始業績跌入穀底,一時間看衰小米的聲音四起。從小米衰落那刻起,OPPO 和VIVO依靠強大的線下店鋪迅速崛起,在手機市場份額已經超越小米,小米意識到到線下銷售才是最根基,新零售才是未來。

11月5日,小米之家深圳旗艦店就開始了試營業,這也是小米之家全球首家旗艦店,側面說明小米的線下新零售浪潮來了。截至目前,小米之家總數量也已經達到了228家。

“小米要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用互聯網的技術和方法論做線下銷售。”小米之家為什麼火?雷軍總結了三方面原因:一是有爆品,如小米空氣淨化器、小米手環等;二是產品的工業設計有高顏值,“每一款小產品都有驚豔的感覺”;第三是性價比。

新零售是不是小米未來的成功之路,小米之家的線下零售模式成功與否,小創不敢妄下定論。用創始人雷軍的話來說:互聯網思維裡面最關鍵的兩點,第一個叫用戶體驗,第二個叫效率!當線下零售模式圍繞使用者體驗和效率發展,相信小米新零售模式能越走越遠的,小創也衷心的祝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