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天府文化“新地標”落成 成都演藝中心助力西部音樂產業發展

成都演藝中心效果圖

每經記者 謝孟歡

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當前,

談起成都的文化地標,總會讓人想到這一系列與成都文化息息相關的地方;而未來,在成都文化地標“目錄”中,成都演藝中心可能也是少不了的一筆。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當前,成都正在積極構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西部文創中心”便是其中重要內容。在此背景下,由成都市委、市政府確定並大力支持,

成都傳媒集團傾力打造的成都演藝中心的落成使用,將為成都乃至整個西部文化產業、音樂產業發展助力。

作為西部最大的室內綜合性演出場館,成都演藝中心可同時容納1.2萬人觀看演出,在規模上和功能上可與香港紅磡體育館、臺北小巨蛋、維也納金色大廳等世界級藝術地標相媲美。就在今天(11月7日),成都演藝中心將迎來開館“首秀”。之後,成都演藝中心也將步入演藝“正軌”。

成都傳媒集團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在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增強西部文創中心功能、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中積極作為、勇擔當,成都演藝中心這一重大音樂產業專案投入使用後,將舉辦系列大型演藝演出、頂級體育賽事、公益文化活動,成為天府文化新地標,中國西部音樂產業新平臺。

西部最大室內演藝中心落地

“整個演藝中心的外牆用了兩萬塊蜂窩板,為了滿足場館外體弧形需求,每塊板的尺寸弧度都不一樣。”談起成都演藝中心的設計施工,該專案工程部負責人滔滔不絕。“僅外牆蜂窩板的裝建,就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據悉,成都演藝中心由由成都市委、市政府確定並大力支持,成都傳媒集團攜手世界級大師團隊打造,是成都市重大音樂產業專案,在成都積極建設西部文創中心、打造世界音樂之都的背景下,

該項目的落成適逢其時,必將承擔起發展成都文化產業的功能。

從2010年開始規劃到現如今正式落地,成都演藝中心最終以“亮眼”的身姿出現在眾人的視野,占地面積44.28畝、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飛碟”式外觀一直吸引著各方的關注。

事實上,不僅擁有“高顏值”的外表,成都演藝中心還極富“內涵”。其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館內擁有半環繞式無台口新型舞臺設計,

看臺可變換滿足演藝功能的扇形看臺和滿足體育賽事的環形看臺,專業的視覺和聲學設計能適應演出及比賽的多種模式,“全場沒有一個座位死角。”他說。

“成都演藝中心是目前國內使用面積最大、室內最先進、功能最全面的演藝場館之一,能為國內外各種一線演藝資源提供新場地。”按照規劃,未來3年,成都市的演藝場所將突破50個,成都將打造成為中國西部創意文化中心和音樂之都。

“目前和我們接洽的演藝專案很多,定檔的演出也已安排到了明年初。我們預計場館正式投入使用後,每年將舉辦不少於50場大型文藝演出和演出等活動,以及近12場公益演出,這其中還不包括體育賽事。“成都演藝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成都演藝中心內部

“新地標”助力西部音樂產業“新發展”

今年9月,一場張學友演唱會在成都掀起了音樂熱潮,但因為天空不作美,一場雨還是使得觀眾的體驗大打折扣。縱觀整個西部乃至全國,大型室內演藝場所仍有所欠缺,而如今,成都演藝中心的落地,勢將填補這一空白。

據統計,2016年成都共舉辦了700餘場演出活動,演出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與廣州、深圳、杭州不相上下。“以前做演出選擇北上廣,未來必然會首選成都”,此前有業內專家如是評價。

事實也正如此,成都的音樂產業正呈“井噴式”發展。前有太合音樂集團西南大區總部、繁星戲劇村、彩虹音樂等一個個音樂產業專案落地,近有成都在香港的文創專場推介會,其中音樂產業更是被提到重要位置,成都打造“音樂之都”的目標日益明朗。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成都要打造“音樂之都”。《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援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也指出,到2025年,培育出一批引領全國音樂產業發展的產業園區和領軍企業,形成高端的、優勢顯著的現代音樂產業體系,年產值突破1000億。

基於此,作為音樂產業重要體現的演藝活動,自然也是成都所重視的關鍵。定位為演藝為主,相容體育賽事的大型室內綜合場館,成都演藝中心將成為成都重要演出活動的承載地,“未來,成都演藝中心將成為見證和推動音樂產業發展,彰顯和發展天府文化的成都文化地標。”成都傳媒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裡將成為成都未來的核心城市地標之一,成為電影盛會、大型音樂節、國際演出秀等重要集聚地,成為國內又一個文化演藝綜合體的榜樣。”場館相關負責人說。“成都演藝中心將進一步促進成都乃至西部音樂產業的發展。”

“目前和我們接洽的演藝專案很多,定檔的演出也已安排到了明年初。我們預計場館正式投入使用後,每年將舉辦不少於50場大型文藝演出和演出等活動,以及近12場公益演出,這其中還不包括體育賽事。“成都演藝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成都演藝中心內部

“新地標”助力西部音樂產業“新發展”

今年9月,一場張學友演唱會在成都掀起了音樂熱潮,但因為天空不作美,一場雨還是使得觀眾的體驗大打折扣。縱觀整個西部乃至全國,大型室內演藝場所仍有所欠缺,而如今,成都演藝中心的落地,勢將填補這一空白。

據統計,2016年成都共舉辦了700餘場演出活動,演出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與廣州、深圳、杭州不相上下。“以前做演出選擇北上廣,未來必然會首選成都”,此前有業內專家如是評價。

事實也正如此,成都的音樂產業正呈“井噴式”發展。前有太合音樂集團西南大區總部、繁星戲劇村、彩虹音樂等一個個音樂產業專案落地,近有成都在香港的文創專場推介會,其中音樂產業更是被提到重要位置,成都打造“音樂之都”的目標日益明朗。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成都要打造“音樂之都”。《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支援音樂產業發展的意見》也指出,到2025年,培育出一批引領全國音樂產業發展的產業園區和領軍企業,形成高端的、優勢顯著的現代音樂產業體系,年產值突破1000億。

基於此,作為音樂產業重要體現的演藝活動,自然也是成都所重視的關鍵。定位為演藝為主,相容體育賽事的大型室內綜合場館,成都演藝中心將成為成都重要演出活動的承載地,“未來,成都演藝中心將成為見證和推動音樂產業發展,彰顯和發展天府文化的成都文化地標。”成都傳媒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這裡將成為成都未來的核心城市地標之一,成為電影盛會、大型音樂節、國際演出秀等重要集聚地,成為國內又一個文化演藝綜合體的榜樣。”場館相關負責人說。“成都演藝中心將進一步促進成都乃至西部音樂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