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崇禎除掉魏忠賢,為什麼僅僅只用3個月?

在明朝天啟年間的時候,魏忠賢堪稱權勢滔天。全國上上下下都在為他修建生祠。修生祠這種事情,原本是給有聲望,聖賢級別的人,才有資格修建的。像明代的王陽明,就有人給他修建過生祠。

除了修生祠,魏忠賢還讓人給自己修書,稱為”九千歲“,生怕別人不知道他離皇位有多近。而且,全國上上下下還遍佈他的黨羽。 但就是這麼一個大太監,卻在僅僅3個月,就被崇禎連根拔起。為什麼僅僅3個月,崇禎就能除掉魏忠賢呢?

除了崇禎本人的智謀和手段外,

更重要的一點在於當時的環境。要想瞭解當時的環境,就得從魏忠賢如何做到這個位置上說起。魏忠賢當時的身份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掌管著“批紅'的權力。當時對司禮監秉筆太監,大多稱為”內相“,意思就是皇宮內的宰相。司禮監掌印太監這個職位,來源於明宣宗時期。自宋朝以後,朱元璋開始,廢除宰相,設立內閣,皇帝實行一人專制,權力達到頂峰。

但這也帶來了另一個結果,就是文官的力量變大。文官力量的大小,是跟皇帝本人實力,有直接關係。像朱元璋這樣的超人皇帝,一個人可以掃光一片文官。朱棣雖然稍微弱些,但也同樣強勢。但後來的明朝皇帝,明顯已經沒有這種本事,文官的力量,

自然就可以跟皇帝對抗,皇帝就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這個時候,為了能跟文官對抗。明朝皇帝又把太監拉到自己身邊。對於明朝的太監來說,他們都是一群沒有家的人。這些太監不管位置多高,根都在皇宮裡,在皇帝身上。所以,對這些人,皇帝根本不會有太大擔心。

文官之所以會拼命詆毀太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監其實是跟他們分權的人。再加上太監本身因為身體殘缺,容易讓人厭惡,要想讓人對太監反感,其實很容易。這兩撥人,都有好有壞。很複雜,不能用簡單的刻板面具直接概括。

明朝太監的權力,其實是來自皇帝本人。他們的權力有多大,取決於皇帝有多”懶“。清朝之所以沒有出現太監專權,一方面是防範嚴謹,另一方面是清朝皇帝基本都十分勤政,

把大權抓在自己手中,太監根本沒有機會插手。

因為那些文官都是經歷科舉考試出來的高級文化人,想打過他們,就得給太監灌輸文化。然後讓太監跟文官對抗,自己依舊掌握大權。這就是明朝皇帝的做法。也是從明宣宗以後,才出現了王振、劉瑾、馮保,還有後來的魏忠賢這些大太監,他們掌權時的職位,都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而這些太監最後,都是被皇帝輕易的抓起來。可見魏忠賢的結局,不只是來源於偶然。

魏忠賢如果真的想繼續坐穩位置,只有一個可能性。天啟立了一個年幼的皇子當皇帝。不過天啟的兒子在那年北京火藥廠大爆炸的時候被壓死,不幸早夭。所以才立了崇禎當皇帝。也可以這麼說,從崇禎坐上皇位那一刻,只要他願意對魏忠賢下手,那”九千歲“基本就難逃厄運。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才出現了王振、劉瑾、馮保,還有後來的魏忠賢這些大太監,他們掌權時的職位,都是司禮監掌印太監。而這些太監最後,都是被皇帝輕易的抓起來。可見魏忠賢的結局,不只是來源於偶然。

魏忠賢如果真的想繼續坐穩位置,只有一個可能性。天啟立了一個年幼的皇子當皇帝。不過天啟的兒子在那年北京火藥廠大爆炸的時候被壓死,不幸早夭。所以才立了崇禎當皇帝。也可以這麼說,從崇禎坐上皇位那一刻,只要他願意對魏忠賢下手,那”九千歲“基本就難逃厄運。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頭條號: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