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中國國產航母技術落後英法 仍需奮起追趕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可能於4月23日“海軍節”那天下水?連日來,這條消息刷爆了廣大軍迷的“朋友圈”。

臺灣媒體近日報導稱,從3月以來網路上陸續曝光的“001A型航空母艦”照片得知,大陸首艘國產航母繼塗裝紅色底漆,

艦島上安裝玻璃後,已開始清理甲板,極可能在近期就會下水。台媒推測,下水日期可能是解放軍海軍建軍日,即4月23日。

對此,軍事專家李傑表示:“下水是艦艇建造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的意義更是不言而喻的。這些年,很多人對航母、大型驅逐艦等大型艦艇的發展非常關注。一旦航母的下水選擇了一個重要的日子,比如海軍節等,

就表明不僅海軍極為重視,而且國家也非常重視。應該說,航母下水絕不僅僅是海軍的行為,而是國家的行為,關乎國家利益和海洋權益,帶來的是國家整體力量的提升和發展。”

下水前準備工作相當繁瑣

從國外大型艦艇的建造經驗來看,通常以“切割第一塊鋼板”為標誌開始正式建造。然後將船體分割為若干個船段或模組在岸上建造,隨後在船塢內敷設龍骨,

進行組裝。而舉行艦艇的下水儀式,標誌主船體建造工作基本結束,即將轉入舾裝階段。

科技日報記者瞭解到,艦船下水時一般是才完成總工程量的70%—80%,船體在附近碼頭還要繼續進行舾裝、試驗等環節。

李傑介紹:“航母在下水之前有很多工作要做。一般來說,艦艇下水前的建造分為分段建造、合攏、塗漆、安裝基本部件等幾個步驟。”

其中分段建造就是在車間內建成若干個大型船段,

然後像搭積木似地在船塢內組裝,重達幾百噸的島型建築都是在陸地完成建造,整體吊裝的。例如,美國的紐波特紐斯船廠實力較為雄厚,從敷設龍骨到船體結構建造基本都在廠內完成。英國則採取了多家船廠聯合建造的方式,為建造新航母專門成立了由幾家船廠組成的航母聯盟,分別承建船段,然後再運輸到一起進行合攏組裝。

“正式下水之前,航母的結構組裝、塗刷油漆等工作都已經完成,

不過仍要進行整體的檢修、測試,不放過任何細節,不出現任何紕漏。就像送衛星上天一樣,火箭正式發射前有很多檢修、檢查工作要做。航母上各種設備異常複雜繁瑣,各種管路五花八門,可以進行分段預舾裝;各種油料有幾十種之多,大量的油料管路要在下水前,採取安裝對接等。如果下水前不進行全面、細緻的檢查,難免不會出現問題。
”他表示,“當然,航母下水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把船臺騰出來,以進行其他大型艦船的建造或進塢整修。”

相關報導:

印媒:中國國產航母建造速度驚人 印落後太多

遼寧艦航母編隊時隔兩月在黃渤海進行年度訓練

中國航母編隊整體訓練:殲-15進行空中加受油訓練

少將:國產航母下水後 距服役至少還有兩年

美媒:日本准航母讓鄰國不安 喚起東亞沉痛記憶

少將:國產航母下水後 距服役至少還有兩年

美媒:日本准航母讓鄰國不安 喚起東亞沉痛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