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建造速度很驚人!中國國產航母海試指日可待,舾裝已進入攻堅階段

中國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盛況

最近中船重工微信公眾號公開了多張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施工圖片,

從相關圖片來看,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舾裝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已經進入關鍵設備安裝階段,相信不久即可舾裝完畢,進行海試。

從這些圖片來看,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飛行甲板基本上已經施工完畢,正在收尾,艦島上面雷達、通信設備正在安裝,尤其是艦島周圍搭起了腳手架,表明正在安裝有源相控陣天線,從此前發表圖片來看,

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和遼寧號航空母艦一樣,配備有4部有源相控陣天線,用於執行對空警戒、指揮引導等任務,它安裝的雷達應該是遼寧號航空母艦上面雷達改進型,主要用液冷替代了後者風冷,因此可以提供更高功率,探測距離和性能更好。

可以看到艦島安裝了腳手架,正在安裝有源相控陣天線

這個設計與遼寧號航母相同

我們知道有源相控陣天線有成千上萬個T/R模組組成,要求這些模組能夠精確排列在一起,以便保證天線性能,如果模組位置誤差太大,就會造成天線副瓣抬高、增益下降等不利影響,

從而降低雷達探測性能,所以有源相控陣天線對於T/R模組安裝位置要求非常高,不能有太大誤差,否則就會影響天線性能,對於航母艦載雷達來說,航母排水量達到數萬噸,下水會產巨大衝擊力,這些作用力傳遞到相控陣天線上面,造成T/R模組位置偏移,甚至會造成天線損壞,所以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下水時沒有安裝有源相控陣天線,另外艦島設備施工對於有源相控陣天線也有一定影響,
所以有源相控陣天線安裝比較靠後,以最大限度減少這些不利因素影響,同樣有源相控陣天線安裝也表明艦島設備安裝進入尾聲。

第1艘國產航母艦島下水的時候並沒有安裝天線

此次還首次公開了第1艘航空母艦機庫內部畫面,

從這張圖片可以看到機庫內部腳手架並不多,表明舷側升降機、機庫內部線纜、管理施工應該已經完成,最讓人感覺興趣可能就是能夠看到地板下有一個黃色軌道,這表明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艦載機調運可能和遼寧艦一樣,採用軌道-轉盤系統,而遼寧艦艦載機調運系統和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一樣,根據相關資料,庫茲涅佐夫號航母艦載機調運系統包括航母舷側升降機、機庫大門、系留轉盤、牽引軌道、牽引車等組成,艦載機一般先牽引到系留轉盤上面,然後轉盤調轉方向,對準預定位置,再由牽引車牽引到指定位置或者升降機。

第1艘國產航母機庫內部,可以看到施工已經進入尾聲,注意地板上黃色軌道

庫艦內部,注意中央系留轉盤和兩側系留軌道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這樣設計,主要考慮到蘇-33戰鬥機太長,長度超過20米,而機庫寬度偏低,飛機在機庫之掉轉方向不便,只好採用轉盤來解決問題,付出代價就是浪費了部分機庫空間,難以佈置更多舷側升降機,否則艦載機調運非常複雜和困難,相比較之下,美國艦載機長度相對較短,尼米茲級航母機庫寬度較大,所以就不需要採用系留轉盤,直接用牽引車牽引即可,遼寧號航空母艦和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尺寸與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大致相當,機庫寬度應該沒有太大變化,殲-15戰鬥機尺寸又與蘇-33基本上相同,航母艦載機調運系統沒有變化也不令人感覺奇怪。

殲-15從舷側升降機牽引到機庫,即將進入系留轉盤

系留轉盤正在調轉飛機方向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海軍對於第1艘航空母艦要求應該還是以進度為主,遼寧艦在2012年入列,一般認為它在2020年之後可能就要進入第1次大修,航母大修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如果在此之前沒有航母服役,那麼中國海軍就會處於航母佈署真空期,對作戰作戰能力會產生非常不利影響,因此中國海軍現在力爭2020年之前讓第2艘航空母艦入列,以便遼寧艦進入第1次大修期間,仍舊有1艘航空母艦處於可佈署狀態,避免航母佈署真空期這個尷尬局面出現,俄羅斯和法國都只有1艘航空母艦,現在這2艘航母都在大修之中,結果就是2國海軍無航母可用,作戰能力大為下降。

中國海軍現在力爭2020年能夠擁有第2艘航母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前2艘航母主要解決航母有無問題,這2航母採用滑躍甲板,設計、施工難度相對較小,但是作戰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從第2艘國產航母,也就是第3艘航母中國海軍開始考慮加強航母作戰能力,這艘航母將會要用彈射器,並且可能是最先進電磁彈射器,可以讓艦載機能夠重載起飛,從而大大提高航母作戰能力。

艦載機一般先牽引到系留轉盤上面,然後轉盤調轉方向,對準預定位置,再由牽引車牽引到指定位置或者升降機。

第1艘國產航母機庫內部,可以看到施工已經進入尾聲,注意地板上黃色軌道

庫艦內部,注意中央系留轉盤和兩側系留軌道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這樣設計,主要考慮到蘇-33戰鬥機太長,長度超過20米,而機庫寬度偏低,飛機在機庫之掉轉方向不便,只好採用轉盤來解決問題,付出代價就是浪費了部分機庫空間,難以佈置更多舷側升降機,否則艦載機調運非常複雜和困難,相比較之下,美國艦載機長度相對較短,尼米茲級航母機庫寬度較大,所以就不需要採用系留轉盤,直接用牽引車牽引即可,遼寧號航空母艦和第1艘國產航空母艦尺寸與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大致相當,機庫寬度應該沒有太大變化,殲-15戰鬥機尺寸又與蘇-33基本上相同,航母艦載機調運系統沒有變化也不令人感覺奇怪。

殲-15從舷側升降機牽引到機庫,即將進入系留轉盤

系留轉盤正在調轉飛機方向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海軍對於第1艘航空母艦要求應該還是以進度為主,遼寧艦在2012年入列,一般認為它在2020年之後可能就要進入第1次大修,航母大修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如果在此之前沒有航母服役,那麼中國海軍就會處於航母佈署真空期,對作戰作戰能力會產生非常不利影響,因此中國海軍現在力爭2020年之前讓第2艘航空母艦入列,以便遼寧艦進入第1次大修期間,仍舊有1艘航空母艦處於可佈署狀態,避免航母佈署真空期這個尷尬局面出現,俄羅斯和法國都只有1艘航空母艦,現在這2艘航母都在大修之中,結果就是2國海軍無航母可用,作戰能力大為下降。

中國海軍現在力爭2020年能夠擁有第2艘航母

對於中國海軍來說,前2艘航母主要解決航母有無問題,這2航母採用滑躍甲板,設計、施工難度相對較小,但是作戰能力受到限制,所以從第2艘國產航母,也就是第3艘航母中國海軍開始考慮加強航母作戰能力,這艘航母將會要用彈射器,並且可能是最先進電磁彈射器,可以讓艦載機能夠重載起飛,從而大大提高航母作戰能力。